去香港茶餐廳,一定要會說的「通關密語」 |知香江
點擊上方藍字「知識傳媒」一起玩耍~
來到香港,就不得不提起香港的茶餐廳
裝修越是老舊的茶餐廳
越是飽含了老香港滿滿的人情味
在香港面積不大的繁華都市
走幾步就能看到茶餐廳
行人路過 只要肚子一餓
隨時都能拐進街邊那間小小的店鋪裡
或是打發時間的年輕人
點上一杯奶茶
在店裡坐著聊聊天
或是來吃飯的街坊老食客
點上一份叉燒飯
再來一杯凍檸茶解解膩
茶餐廳文化成為了香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式各樣的茶餐廳密布在香港的大街小巷

茶餐廳的起源

早期在殖民統治下,香港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加上當時崇洋心理嚴重,飲食也逐漸向西化靠攏——開始流行「歎西茶」(喝咖啡)。但當時的西餐廳不但收費昂貴,而且不歡迎華人。
於是,土生土長的冰室就誕生了。
首先,冰室不是冷凍室,也不是專門吃冰的…..
冰室里賣的是廉價的仿西式食物,例如咖啡、奶茶、紅豆冰、三明治、吐司等。另一方面,一些華人開始開西式餐廳,主要是西式扒房。
冰室與華人西餐廳當時的主要客人都是華人的中層階級。
雖然餐茶餐廳的前身是冰室,但港式西餐廳在這個演變的過程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正是因為七八十年代,香港不少人開始富裕起來,同時社會愈來愈開放,華人與西人之間的隔閡減少,所以較為富裕的港人開始去真正的西餐廳消費,而不是去港式的山寨版。
由於客流的減少,冷室與港式西餐廳被迫「向下流」,改變服務的受眾,開始走向平民化,漸漸變成茶餐廳。
茶餐廳的特點

茶餐廳集快餐店與餐廳的特式於一身,提供揉合了香港特色的西式餐飲。
茶餐廳擁有著快餐店特有的效率,由點菜至結賬都很講求速度,顧客一坐下,就可從各種預設好的常餐、快餐、午餐、特餐中選取所需,而且效率極高。侍應很快就會送上食品,一般都毋需等侯,很配合生活繁忙的香港人的急速節奏。
重要的是食品價錢相宜,茶餐廳裡的一頓飯只需二十多元港幣,相比其它餐廳已經是非常划算。此外茶餐廳裡的套餐均會附送飲料或餐湯,熱茶更是免費提供。
另一方面,茶餐廳同時也有著餐廳的特點,基本上是將餐廳的服務簡化了——毋須像快餐店般先排隊買票再領取食物。在茶餐廳,會有人先招呼你坐下,雖然經常是粗豪的大漢,而不是貌美的女侍務員;之後便會為你送上清茶,雖然是茶餐廳裡獨有的「手指水」;最後結帳時,則需要自行到收銀處去,但卻免了餐廳裡付小費的一環。

追求效率的香港人,不會再吃喝方面下太大功夫,一份叉燒通粉、牛油多士和熱奶茶的茶餐廳,通常在下單後3到5分鐘內即可以呈上,這就是港式茶餐廳「快、靚、正」的地道文化。
茶餐廳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它們面積都不太大,無論廚房還是外面的用餐環境,給人的第一感覺總是明亮乾淨,雖談不上優雅貴氣,但卻是它的獨特之處。
所以便出現了茶餐廳另一常見的場景「搭台」, 尤其是在午市最繁忙的時候。「搭台」的意思,是指讓不相識的人同坐一台,通常茶餐廳侍應會安排客人坐位,令更多顧客能在茶餐廳用膳。
事實上,茶餐廳的特色也正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速度要快捷、配搭要多變、價錢要實惠。
茶餐廳用語

去香港的茶餐廳,就不得不了解它獨特的暗語,避免尷尬事情的發生~
靚仔?靚女?
在茶餐廳裡聽到「靚仔、靚女」,千萬不要以為是在叫自己!因為他們實際是在叫「白飯和白粥」。
在茶餐廳裡,「靚仔」=白飯,「靚女」=白粥。
如果你傻傻地答應,一定會引來全場爆笑~

細蓉
這個詞來源於潮州話,即廣東最有名的麵食——雲吞面。香港人比較喜歡吃以鮮蝦為主料混少許瘦肉的鮮蝦雲吞面,比廣式雲吞面更鮮美。所以來香港,品嘗「細蓉」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茶走
就像大家常聽到的「飛沙走奶」即代表不要糖和奶的咖啡一樣,「茶走」其實是減去其中的砂糖和淡奶而加入煉奶的奶茶,味道奶味更濃,是許多港客的最愛。
茶走 = 奶茶,改煉奶
鴦走 = 咖啡加奶茶,改煉奶
甩色
就是檸檬水。它通常會與「檸茶」連用,比如「兩檸茶一甩色」,意思是要一杯檸檬茶一杯檸檬水。
因為檸檬茶是有顏色的,而檸檬水是透明的。在香港地,時間就是金錢,為了縮短點菜時間,茶餐廳夥計會省略改稱兩杯檸檬茶,一杯去掉顏色。

雙扣、扣底
「雙扣」和「扣底」意思分別是飯和菜都少一些及飯少一些。因為自己吃不了那麼多的食物又不想浪費,於是便叫夥計減少分量。香港人的這個好習慣非常值得大家學習哦!
爆雪
香港茶餐廳的飲品一般都是以熱飲為計價標準的,如果想喝凍的或加冰的飲品則要在原價的基礎上加收幾元錢,要求加冰的動作則被他們非常形象地稱之為「爆雪」~

肥妹=巧克力
阿姐=熱咖啡
夏蕙姨=西多士
敗家仔=阿華田
羅友=菠蘿油
打爛=炒飯
飛邊=去掉麵包皮
攬住=雞蛋三文治
生春=太陽蛋
孖春=雙蛋
荔灣=艇仔
走青 = 不要蔥
29=熱鮮奶
反蛋 = 三文治用煎蛋
下火 = 皮蛋瘦肉粥

在被稱為「大眾食肆」的香港茶餐廳裡,五湖四海的食物雲集一處,如西式的火腿奄列、西多士、咖啡;中式的生滾粥、碟頭飯、煲仔飯。由早市到夜宵,總有一個是你的最愛。
而光顧茶餐廳的客人,可以是西裝革履,也可以是襯衫拖鞋。桌子上除了擺放著糖,還有醬油、牙籤、胡椒粉。壓在桌面玻璃下的,是完全屬於香港人半中不西的菜單。
時至今日,茶餐廳在香港飲食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茶餐廳文化也慢慢的成為香港的本土文化,在香港人追求效率的同時,帶給香港人一份獨特的悠閑。
來香港遊玩的朋友,一定要記得這些「暗語」啊。
文、整理/實習編 曹琳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以下這些荷爾蒙爆炸的港片,將會在接下來一年轟炸你的眼球 |知香江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請聯繫小編。
by.知識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