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徐麗泰憶回歸親歷︰ 必須挺直腰桿, 表現出中國人的志氣

范徐麗泰接受本刊記者專訪 李敏聰 攝

文|本刊記者 左婭

鏡頭回溯至20年前: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的慶典上,53歲的范徐麗泰梳著幹練短髮、戴著金邊眼鏡、身穿黑色套裝和琥珀色圍巾,高舉著右手,帶領全體臨時立法會議員莊嚴宣誓,並在慶典結束後連夜召開了香港特區的第一次立法會會議。

之後的20年裡,她先後擔任香港特區臨時立法會議員、主席,香港特區首任(三屆)立法會議員、主席,以及全國人大常委,她見證了香港的成長,不斷思考著香港的方向,為香港和祖國的發展竭心盡力。

親歷《香港回歸條例》立法過程

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撫今追昔,您能否給大家透露一下當年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及臨時立法會的工作?

范徐麗泰:末任港督彭定康推行的所謂「政改」可以說是「三違反」: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違反了與基本法相銜接的原則,以及違反了中英兩國外長交換的幾封信件。這迫使中方放棄立法局「直通車」的安排,令 1995年選出來的港英時期立法局議員,不能直接成為香港回歸後的第一屆特區立法會的議員。

為此,1993年7月,中國政府成立香港特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我是社會與保安專題小組的港方召集人。1996年12月選出來的臨時立法會,我是議員之一,之後當選為主席。臨時立法會﹙簡稱臨立會﹚作為香港特區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前的立法機關,其任務是通過特區成立時必不可少的法律,確保平穩過渡,避免特區成立後出現無法可依的真空期。

現在有些年輕人以為基本法是沒有徵求過港人意見的,這是他們不了解歷史。當時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也好、基本法諮詢委員會也好,香港各界都有人參與了,而且提的意見很多都被採納,成為基本法內的條文。

事實上,回歸當天凌晨,臨立會通過的《香港回歸條例》﹙簡稱回歸法﹚及附含的13部法律,都是經過嚴格的立法程式,充分考慮了港人的意願及香港的實況。

英國政府是反對成立臨時立法會的,當時港英政府自然不承認臨立會,不允許我們在香港設辦事處及開會,因此只能在深圳開會,逐條審議以上的13個法律草案及特區成立後的法律、法官任命、公務員的延續等等。

回歸不久,在法院的一件刑事案中,辯方律師提出臨立會是非法組織,因此《回歸法》無效,高等法院上訴庭一致裁定臨立會乃合法組織。1999年,臨立會的合法性再次在香港居留權案中被挑戰。終審法院一致裁定臨立會是合法組織,其通過的法例有效。

記者:預委會及籌委會的工作中,您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麼?

范徐麗泰:回歸前,香港人最關注的就是能不能做到「生活方式不變」。

毋庸諱言,那時候不少香港人對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是否能得到執行是心存疑慮的。所以香港人特別在乎紀律部隊會不會歸公安部管?警員的執法程式會不會改變?警隊自身也有這個擔憂。

由於港英政府不接受預委會,我就以個人名義,邀請時任公安部常務副部長田期玉來到香港,在富麗華酒店大宴會廳,現場回答香港紀律部隊的問題,談他對基本法的看法。當時媒體都被邀出席,與會人士會問什麼,事前是不知道的。國家的高官用這種模式跟香港人對話,以前是沒有過,以後也較少用,但是效果非常好,有利於安定人心。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關於護照的問題。回歸前夕,有很多香港人除了英國海外護照外,同時持有加拿大、澳洲或其他國家的護照。由於中國的國籍法只承認單一國籍,他們很擔心回歸後不能保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有被遞解出境的風險。要知道,在港英時期,遞解出境是不需要經過審判的。

范徐麗泰憶回歸親歷︰ 必須挺直腰桿, 表現出中國人的志氣

范徐麗泰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

我當時想盡辦法,也未能令他們安心。沒想到的是,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一次出訪加拿大時,明確表示持有加拿大護照的香港人可保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就《國籍法》做了解釋,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有持有外國護照的香港永久居民,只要不放棄中國籍,就被視為是中國公民,其他護照被視為旅行證件。

當時香港人還擔心回歸後,香港特區護照的免簽國可能會減少。我們表達了這個擔憂並得到外交部的大力協助。後來的事實是,回歸後香港特區護照的免簽國比之前的英國海外護照還要多。

凌晨2:45召開回歸後特區臨時立法會首次會議

記者:您曾作為臨時立法會主席帶領全體議員在回歸慶典上宣誓。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范徐麗泰:在港英年代,我從未曾想過自己會坐上立法會議事廳裡那張高背木椅。因為在1993年之前,立法局主席都由港督兼任,而我在1992年10月已辭任立法局議員。

進入臨立會工作,給我本人招致了一些流言蜚語,但我並不後悔。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拒絕參與回歸準備工作,放棄貢獻香港的機會,一定會後悔和內疚。

回歸是一件大事,並不只是香港人關心,亦是關乎全世界的所有華人的歷史大事,當年積弱的清朝政府在外國列強的槍炮威逼下,屈辱地被迫把香港澳門割讓出去,現在以和平的方式把兩地收歸祖國,一洗國恥,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事,國內外華人都感到無比喜悅。我有幸在這個歷史時刻參與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是我一生的榮幸。

回歸慶典當天,我在宣誓之前就不斷想,在回歸大典上參與宣誓就職典禮,一生只有一次,在全球觀眾的注視下,我必須表現出我們中國人的志氣。我必須挺直腰桿,自信地、清晰地、有力地念出誓詞。

記者:您還記得回歸後臨時立法會第一次開會的場景嗎?

范徐麗泰:香港特區成立後的第一次立法會是1997年7月1日凌晨兩點四十五分召開的。地點不是在立法會大樓,而是在灣仔會議中心新翼三樓。特區成立儀式結束後,我們就到三樓去開會了。議題主要是辯論及通過回歸法。

回歸法裡共有13部法律,比如國旗國徽、區旗區徽、終審法院的成立等,還有原有法律的詮釋、公務人員體系的延續等,都是特區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法理基礎。這些事情都必須要在那天晚上做好,次日一早大家醒來時,香港社會就已經如常運轉了。

凌晨三點多,臨時立法會通過了回歸法,會議結束。臨時立法會秘書立即拿這個回歸法到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家裡給他簽署,他簽署了之後就成為有效的法律。所以實際上,在凌晨五點前,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香港特區的法律就都已經正式「到崗」了。

香港所長、國家所需就是香港未來發展方向

記者:展望未來,您認為香港應該如何向前邁進?

范徐麗泰:我們現在應該思考一些長遠的深層次問題:香港必須解決的內部問題是什麼?我們的發展優勢究竟在哪裡?這樣香港才能取得一個有延續性、較長遠的發展。

必須解決的內部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點:住房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和年輕人意識形態的問題。

范徐麗泰憶回歸親歷︰ 必須挺直腰桿, 表現出中國人的志氣

2016年10月,范徐麗泰在四川調研後與鄉親握手道別

香港人多地少,解決住房問題很難,但不是不能解決,香港還有很多的土地可以變成熟地,被開發利用。這幾年香港貧富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也和住房問題有關係。政府對貧窮人口的扶持越來越到位,但中產階層購買力下降的現象也必須重視。

而青少年意識形態的問題是關係香港未來的大問題,要增強青少年的國家觀念和歷史感,不僅要讓香港青年一代了解香港、了解國際,還要了解國家。

對未來發展,我們要做一些調研,找到自己真正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做一些長遠的規劃。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都是香港的機會,但我們要客觀地認識到,我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並不是最領先的,我們需要和兄弟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爭取市場和投資。簡言之,香港所長、國家所需,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切入點。

記者:您認為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范徐麗泰:香港的未來,在香港青年人的身上,在於每一個人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生活。如果香港的青年人沉醉於安逸的生活,那香港就會裹足不前;而若香港的年輕人願意腳踏實地奮鬥,願意開闊視野、迎接挑戰,香港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6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