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企穩並伴結構性改善
東北特鋼集團大連基地一名員工在為生產下線的「一帶一路」鐵路建設用鋼寫鋼號
文|北京 朱宏任
工業增加值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業生產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0.8個百分點。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比1-2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3%。這表明中國工業2016年以來的穩中向好運行態勢得以延續。
其中,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增長7.4%,目前基本可以確認製造業觸底企穩的勢頭趨於明朗。當然,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製造業的企穩,也是在新的平台上達到新的穩定態勢,即增速處於比以前低的平台。
在增速之外,更應關注增長結構方面出現的新變化。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4%、7.0%和6.8%,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出1.1、0.9和0.8個百分點,佔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82.8%、84.7%和85.9%。製造業的比重是逐漸增長的。
在製造業當中,基礎原材料和裝備製造業的分化同樣值得關注。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行業雖然產品出廠價格有所回升,一些企業也扭虧為盈,但實際上這些行業的增加值增速同比仍在下降;而裝備製造業當中諸如專用設備、通用設備、通信設備、汽車製造等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去年則處在上升趨勢當中。
另外,近兩年高技術產業增速一直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016年高技術產業增速10.8%,較2015年加快0.6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4%和12.0%,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6和5.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快2.6和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高技術產業成為了當前經濟增長中更為活躍的力量。
工業領域「三去一降一補」皆有成效
製造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年,工業領域在「三去一降一補」各方面皆有成效。
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至75.8%
去產能方面,2016年退出鋼鐵產能超額完成年度4,500萬噸的目標任務,全年鋼鐵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02倍,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51%,全行業運行狀況大為好轉。煤炭也去除落後產能2.9億噸。過去有個說法,把78%-82%作為產能利用率的合理區間,在此之下就算是產能過剩。
一般產能利用率低於74%-75%,就屬產能嚴重過剩了。中國工業總體的產能利用率2016年一季度在72%-73%,之後呈逐漸回升的趨勢,2016年四季度接近74%。今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至75.8%。
去庫存方面,工業產成品周轉天數減少。2016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長3.2%,增速低於同期主營業務收入1.7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3.8天,比上年減少0.4天。今年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5.4天,因季節因素高於上年末,但同比減少1.1天,同比呈現加快下降趨勢。
去槓桿方面,2016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8%,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今年,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降成本一直受到本屆政府高度重視,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52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0.16元。今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91元,同比減少0.28元。
河南省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內的大洋紗線生產車間
補短板方面,通過實施「中國製造2025」,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力度加大,2016年工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92,567億元,同比增長11.4%,高於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7.8個百分點,佔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40.6%。今年一季度短板領域投資加快,其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48.1%、27.4%、24.6%和18.3%,分別快於全部投資38.9、18.2、15.4和9.1個百分點。
「三去一降一補」的成效,也體現為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8.5%,但因為2015年工業企業效益特別不好,2016年的適度回升有基數的關係。今年開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1.5%,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29.2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加快23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但總體看,目前工業企業利潤仍屬於恢復性增長。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在增長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在波動的基礎上保持平穩,不會持續不斷漲上去。3月份,PPI同比漲幅就在連續五個月擴大後出現回落。這意味著,靠限產漲價帶來的上游企業盈利改善將難以持續。
從景氣度方面,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數月處於景氣區間,2017年3月份為51.8%,高於上月0.2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製造業新訂單指數最近也呈增加之勢。新訂單指數回升與PPI通縮壓力的緩解,有利於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負債狀況,增強企業市場信心。因此,我們預計,2017年企業盈利狀況有望繼續好轉,工業品價格在波動中保持繼續回升,主要經濟指標仍會改善。
河北省遷安市英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該公司由鋼鐵企業跨界轉型而成
對製造業增長的不確定性仍需重視
我們在進一步判斷中國經濟增長態勢時,也要避免就此認為製造業已進入加快增長周期。實際上,我們對存在的問題和不確定性因素仍需要給予足够的重視。
不確定性因素首先在於需求。和原來相比,需求增長乏力,特別是投資增長雖然在工業領域有回升跡象,但總體看還是乏力的。現在消費增長快於投資增長,但消費要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還要假以時日。從外需看,出口的不確定性也仍然存在。
其次,傳統動能修復投入不足。儘管高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新動能的較快增長不能抵消傳統動能的減速下行,傳統製造業佔製造業比重高達86%,轉型升級還存在不少困難。
另外,部分地區和行業依然困難:從地區看,產業結構偏重、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生產業集中的省份轉型壓力較大,困難程度較大省份多集中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從行業看,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生產經營仍較艱難,並集中在上游能源和原材料行業。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速度
從目前情況看,製造業競爭明顯受到互聯網的影響,能夠提升行業集中度的龍頭企業往往善於利用互聯網。中小型企業的機會多在一些細分領域當中,例如為智能製造設備提供關鍵的零部件和基礎原材料等。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企業家在推動企業發展、增強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寶貴。企業家的創造性勞動是不可替代的,如果沒有他們,企業很難沿著良性軌道發展下去。今後,對企業家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我們應該更加重視。
作者係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工程師。
本文刊載於《紫荊》雜誌5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