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音樂季︰ 開闢「一帶一路」建設新樂章
深圳國際音樂季的精品演出
文|本刊記者楊洲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絲綢之路使不同文化走向交融,成為突破地域隔閡的文明長廊。「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用音樂這種充滿震撼的語言述說並書寫歷史。
深圳市根據國家「一帶一路」的建設,創新性地開「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評價「一帶一路」音樂季:「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音樂季以展示和挖掘「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在音樂領域的特色和亮點,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積極參與,以「交流融通、多元共生、合作共贏、共創未來」為原則,以海陸「絲綢之路」為音樂季主線,最終實現以交流展示促進合作,帶動和提升城市未來文藝領域的整體發展。
23天來,享譽國際舞台的名家、名團、名作,將「一帶一路」的文化精華精彩呈現,令無數觀者為之傾倒沉醉。從《春天的故事》開始,深圳在每一個重要歷史節點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既體見了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擔當,也是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標杆事件。著名音樂家葉小鋼評價:音樂季提供的不僅是高端演出,更是對未來的想像力。
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呈現了幾個鮮明的特色,一是豐富了「一帶一路」的建設內容,為加快「一帶一路」建設開闊了新視野。二是有效地連接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音樂這種獨特的形式,打造了「一帶一路」國際化建設新路向。三是彰顯了深圳文化藝術的深厚底蘊和創新發展的雄心。四是給中外市民帶來了全新的文化大餐,實行售票觀演,讓藝術在市場中得到檢驗!
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對深圳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的評價,「一帶一路」音樂季的舉辦是深圳這座城市創新與活力的重要標誌,也加快了深圳走向「音樂之都」。
本文刊載於《紫荊》雜誌5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