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五一,彰顯「打工仔」的榮耀
去年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左三)出席工聯會退休保障諮詢會時,與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右一)及其他與會者交流意見
文|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吳秋北
五一國際勞動節剛過去不久,在香港這個強資本弱勞工的社會,能夠談談香港的勞工問題,彰顯勞動價值、勞工光榮,機會難得。
香港勞工工資每年增長6%-7%,低於市區土地成本增幅
勞動創造世界,創造財富。香港的成就和財富同樣離不開佔大多數的「打工仔」的辛勤勞動和創造,但人們在談論經濟成就時,最容易忽略的往往就是「打工仔」的貢獻和功勞。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受外圍經濟影響,近年經濟雖然有所增長,但也一直徘徊於3%-4%的水平。在此情況下,香港失業率維持在3.3%左右,勞動力人口屢創新高至390萬,確實不易,也有說法稱解決就業問題就解決了大半社會難題。但就業質量沒有提升、社會分配不公等問題,並不應因此被掩蓋。
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工資水平。目前本港的工資中位數約為16,200港幣,每小時工資中位數約為57.5港幣。面對高樓價高租金高生活成本,這樣的工資水平,很難令「打工仔」生活得體面。再看工資漲幅,去年香港「打工仔」的實質工資指數是120.7(1992年為100),相對於各行業這十多年來收益指數最高可達200以上,其增長實在太少。從收入差距看,過去幾十年,香港的資本投資回報平均每年約為12%-13%,市區土地成本每年增加約10%-11%,而「打工仔」工資增長每年則約為6%-7%,香港經濟增長過分依賴金融和房地產,令到有資產者財富越積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香港2011年5月1日起實施《最低工資條例》。圖為幾名建築工人在香港灣仔街頭休息
勞工保護方面,香港作為國際先進城市,卻有相當差距。現在國際普遍實行的最低工資、標準工時、退休保障、集體談判等立法,香港都還不夠健全或仍未起步,需要急起直追。
提高勞工保障政府責無旁貸,也要警惕反對派搗亂
解決勞工問題,政府責無旁貸。「打工仔」屬於弱勢群體,政府應扮演保護者角色,平衡各方利益。要知道,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全社會共享成果,這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必要。
比如房屋問題。香港目前的高地價、高租金,令不少「打工仔」感到沉重的生活壓力。可是,房屋供應特別是公營房屋供應還不到位。究其原因,往往歸咎於「地少人多」。可細看香港土地用於居住的面積佔比,包括鄉郊居所在內僅得6.9%,還有相當比例土地未開發,更何況以現今科技水平,填海也不難克服環保問題。我認為,香港實際是有地無法建屋。從這個角度講,新界西個別反對派政客以及一些所謂環保組織,一邊大力反對政府覓地建屋,一邊又收受大地產商捐款,很難不引人聯想。「打工仔」們還是期待政府積極作為。
香港「打工仔」的難處,還有來自反對派政治力量的破壞無日無之。近年來,由非法「佔中」到旺角暴亂以至在立法會的「拉布」,都是在拖香港發展後腿,實際是個別人通過犧牲包括廣大「打工仔」在內的市民利益,而撈取一己的政治本錢。近幾年,當勞資雙方就某項勞工談判就要有進展時,必有貌似關心勞工的團體或政黨出來聲稱可以爭取更好的條件,從而令談判無法有成果。「打工仔」要警惕這些人的用心。
「打工仔」要團結起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一方面,「打工仔」也要團結起來,組織工會,提出自己的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近年工聯會也在加強維權工作:針對工時長,我們主張標準工時立法,每周工時應定在44小時,加班「補水」率1.5;針對退休問題,「強制性公積金」對沖機制被僱主濫用作為支付炒人結業時所應付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形成對「強積金」制度的破壞,令到一些長者無法退休,我們主張兌現梁特首的承諾,取消「強積金」的對沖機制,並推行由勞資官三方共同投入的綜合退休保障計劃;針對假期不統一,我們主張統一法定勞工假期為17日;針對最低工資水平滯後,我們主張每年一檢討……這都是「打工仔」最基本的訴求。
目前全港職工入會率只有24%左右,工聯會雖然會員達到41.4萬人新高,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打工仔」要團結起來,爭取勞動的尊嚴,彰顯我們的光榮!
本文刊載於《紫荊》雜誌5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