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當前世界正處於混亂不安定的狀態,原來的國際秩序出現瓦解和崩塌的跡象,新的國際秩序尚待建立,這種新秩序究竟是什麼現在無從得知,部分學者甚至形容當今世界處於「全球性失序」(global disorder)的困局。雖然當前的世界格局為中國帶來了不少困難,但卻有利於中國開拓更廣闊的國際活動空間、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擴大了中國所要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說得更具體一些,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得到了一個更有利的國際環境,提升了該倡議的成功機會和政治意義。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亦將從中受惠,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競爭力強化、產業轉型升級、社會上流機會增加和社會穩定等方面。再進一步看,憑藉着獨特優勢的發揮,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也會不斷上升。


世界政治失序且混亂


當前世界政治失序與混亂源於過去100多年來由西方建立起來的世界政治秩序的逐步解體,其中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現象,第一是一戰後主要由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地區共同建立的國際秩序的瓦解,主要呈現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已經國將不國,其原來的國家疆界已經徹底改變。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中東地區各國要面對戰爭、內戰、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的蹂躪,區內的勢力平衡不斷改變,出現長久和平可望而不可及。

第二是上世紀90年代初,東西方冷戰隨着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而消失,意味着二戰後由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全球政治格局的結束。隨之而來的是一段曇花一現的由美國支配的「單極世界」的出現。北約東擴、西方國家武力介入巴爾幹半島、中東和北非的戰爭或內戰,都反映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勝利主義」的冒進。不過,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失敗,伊朗、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上升都標誌着美國的國力已經無法支撐其全球霸主的野心。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更對美國的經濟和其背後的自由經濟思想造成嚴重衝擊,進一步削弱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除美國外,歐盟同樣面對嚴峻的財政、經濟和社會困難。中國、俄羅斯和一些新興國家的崛起更讓美國以至西方難以主宰國際事務。

第三是伴隨着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的終結和整個西方世界的綜合實力的萎縮,冷戰後的世界秩序開始瓦解,比較令人矚目的事件包括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吞併克里米亞、扶助烏克蘭東部的分離主義勢力和插手中東事務;英國「脫歐」,歐盟面對解體的威脅;美國「重返亞洲」,美日軍事同盟的強化;東海和南海主權爭議爆發,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上升;俄羅斯受到西方的制裁,中俄兩國加強戰略合作,其他非西方大國的崛起等。

第四是西方各國在政治上自顧不暇,移民問題、恐怖主義的威脅、極端宗教的挑釁等都是難以處理的問題。西方各國介入國際事務的意欲和能力正在下降,西方各國會越來越採取「國家優先」的原則,按照本國的利益制定外交政策。標榜「去全球化」和「反對外來移民」的極右民粹主義勢力的興起,意味着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孤立主義」和「排外情緒」在西方正在不斷蔓延。再有,美國與歐盟的關係出現源於價值觀和實際利益不同的裂痕,因此難以在外交上聯合行動。

第五是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和其他的非西方大國對由西方構建和主導的國際秩序及其遊戲規則多番表達不滿,認為它們過度為西方國家利益服務,對發展中國家不公平,因此不斷提出改革國際秩序的主張,中國作為最具影響力的非西方大國,在這些方面尤其積極。

第六是美國對現有的國際體制和秩序也開始產生懷疑,特別是對聯合國、北約、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美國認為它們不完全符合自身利益,但卻要美國承擔過多的國際責任和對盟友作出過度的付出和保證,在安全領域尤為明顯。

 總體而言,縱使美國和其盟友日本仍會視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仍會以美日軍事同盟為主軸,拉攏若干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牽制中國,令亞洲尤其是東亞成為了大國博弈的焦點。但西方整體力量的下降和西方陣營的內部分化基本上減少了中國的外來威脅,為中國提供一個雖然仍然複雜但卻比以往要好的國際環境。


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劉兆佳近照

 

世界經濟局勢巨變

 

今年3月初,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具體來看,當前的世界經濟局勢也呈現出幾個突出的現象,第一是除了中國和個別東亞國家外,大部分國家的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世界經濟的中心持續逐步向東亞地區移動。第二是一直以來由美國和西方推動和主導的貿易和金融全球化退潮,以反全球化和反移民號召的右翼民粹和民族主義在美國和歐洲飆升。第三是各類以關稅或非關稅形式體現的貿易和金融保護主義不斷湧現。第四是不同形態的以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和壓縮進口的「貨幣戰爭」紛至沓來。第五是全球貿易自由化談判裹足不前。由美國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因為美國退出而無以為繼。至於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TTIP)也因為美國和歐洲彼此利益難以協調及英國「脫歐」而面臨終止的威脅。第六是雙邊貿易和投資協議越來越取代區域性和全球性貿易和投資協議。世界經濟體系正面對「分裂」的危機。第七是國際經濟和金融遊戲規則面對很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第八是政府介入市場和經濟的程度不斷上升,經濟、金融和貨幣手段逐步成為外交手段。


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世界局勢的巨變和「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意義的提升,為香港未來帶來重大的機遇。圖為裝飾有香港品牌標誌的中環海濱


新局勢下「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面對國際環境新變化和國內發展新要求,要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他進一步指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深入參與全球治理進程,引導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毫無疑問,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應對新的世界局勢的「不二法門」。在新的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中,中國倡議的、代表深化改革開放的「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具有更大的戰略迫切性,而另一方面則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更重要的戰略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六方面,第一是為了抗衡美日軍事同盟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減少對西方的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依賴,「一帶一路」提升了內陸地區對中國的戰略價值,從而讓中國得以降低對沿海地區的「過度」倚重。

第二是中國成為推動新一波「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的倡議者和「火車頭」。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提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推動和與俄羅斯主催的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等都是在「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的重要行動。

第三是在全球貿易自由化談判停滯不前、TPP TTIP無以為繼、英國「脫歐」、歐盟內部分化、美國和歐洲減少對外承擔、西方國家保護主義抬頭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更多國家願意與中國加強經貿往來,並期望中國推動和捍衛自由貿易。

第四是在全球失序、動盪不安和遊戲規則紊亂之際,更多國家希望「一帶一路」除了發揮經濟功能外,也能擔負維護歐亞地區的共同安全的作用,尤其在聯合各國打擊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等方面。

第五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也將有利於改革現有的國際政治和經濟遊戲規則,打破西方壟斷和主導的局面,從而建立更開放、平等、包容、互惠和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一帶一路」也會為國際社會提供一種以「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國與國關係,特別在大國之間構築一種有利於世界和平的「新型大國關係」。

第六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帶一路」讓中國承擔與其國力相匹配的國際責任,「填補」因為西方減少在國際事務的參與後在世界上留下的「空隙」,為世界和平、集體安全和共同發展提供「公共產品」,從而提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


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不同形態的以貨幣貶值來促進出口和壓縮進口的「貨幣戰爭」紛至沓來,是近年世界經濟形勢的突出特征之一。圖為香港某找換店的匯率指示牌


香港須扮演好獨特角色迎接機遇

 

世界局勢的巨變和「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意義的提升,為香港未來帶來重大的機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到要「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中央不但要求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並且主動為香港的參與提供機遇。中央充分明白香港在國家「走出去」的戰略中能夠憑藉其獨特優勢為國家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中央熱切希望通過「一帶一路」和其相關的部署比如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讓香港在國家發展上的功能和地位大幅提升。為此,中央比過去更認真、主動和具體地為香港在國家大戰略的參與上規劃。

一直以來,香港人和特區政府在參與國家發展上的積極性與客觀需要不相稱,為此中央既焦急,又擔憂。中央現在之所以比以前更主動要求和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正是那種焦急和擔憂心情的表現。中央真誠希望香港能夠通過在「一帶一路」的參與增強其經濟活力和競爭力,並借助經濟發展緩解香港的政治、社會和世代矛盾。


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更多國家願意與中國加強經貿往來,並期望中國推動和捍衛自由貿易。圖為義烏至倫敦的中歐班列早前開通


隨着香港人越來越意識到世界局勢巨變對香港構成的威脅,他們也會越來越明白到香港要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環境。展望未來,香港需要為自己重新好好定位,改變過去香港賴以成功的發展模式,調整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才能維持長遠發展的動力,繼續為國家的發展擔當重要和獨特的角色和保持自己的國際地位。

香港作為中國和亞洲與西方的橋樑無疑依然重要,因此需要將繼續保留和強化香港與世界的各種聯繫。不過,香港人必須改變過去在感情上和文化上「重西方、輕亞洲」的心態,勇於加強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及擴大和深化與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的聯繫。香港需要利用本身的獨特地位和國際聯繫,尤其在民間聯繫方面,協助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尤其在「人心相通」和睦鄰友好方面。

香港也應該竭力爭取成為「一帶一路」的樞紐,尤其是作為「一帶一路」的金融、服務和仲裁中心,在「一帶一路」有關國家之間發揮統籌、協調和整合的作用,並擔當部分「一帶一路」國家與西方的橋樑角色。

最後,鑑於「一帶一路」倡議乃重大國家戰略,需要有計劃和有秩序的展開,香港不能「單打獨鬥」「自以為是」。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政治上對中國的倡議意圖仍有疑慮,「一帶一路」的推展必然會遇到不少敏感政治問題。所以,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應該密切配合國家戰略部署,為此香港特區政府有必要積極參與到中央的「一帶一路」的工作規劃之中,與中央和各省市分工合作,共同推進。


世界新局勢下 「一帶一路」與香港

在全球失序、動盪不安和遊戲規則紊亂之際,更多國家希望「一帶一路」也能擔負維護歐亞地區的共同安全的作用,尤其在聯合各國打擊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等方面。圖為中俄聯合反恐軍演


作者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