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 堅定信心 保持耐心 把「一國兩制」推向更大成功

隨着《「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的發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的「831」決定出台,香港社會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央收緊了對香港的政策,也不乏有人更為極端地認為,「一國兩制」走形了、變味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或者疑慮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必要的。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和疑慮呢?究其原因,就在於是不是全面、準確地理解了「一國兩制」方針,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深刻領會鄧小平先生的「一國兩制」思想。在他的「一國兩制」思想當中,筆者認為有六大方面是至關重要的。


港澳問題屬中國主權範圍內問題

 

首先是關於香港的主權屬於中國的基本立場。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鄧小平所宣示的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即不承認三個不平等條約,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正是基於這一立場,鄧小平堅決反對任何「以主權換治權」的主張。中英談判正是在確認了1997年後整個香港的主權和管治權屬於中國這個前提後,才得以展開並最終達成聯合聲明的。

第二是關於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他指出,「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不僅是從政治倫理上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具有法律規範意義的界線和標準。

第三是關於「一國兩制」要講兩個方面都不變的原則。他指出,「一國兩制」是在國家主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的,「改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會是怎樣?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也會吹的。」因為正如他所指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變了中國的形象,中國的主體必須是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允許小部分地區實行資本主義,是為了有利於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第四是關於中央必須保持必要權力的原則。他指出,「切不要以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來管,中央一點都不管,就萬事大吉了。這是不行的,這種想法不實際。」因為,「如果中央把什麼權力都放棄了,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混亂,損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權力,對香港有利無害。」他還嚴肅指出,如果1997年後有人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幌子下反對國家的基地,那就非干預不可。

第五是關於香港的政治體制不能照搬西方那一套的原則。他指出,如果照搬三權分立、議會制度的那一套,並以此來判斷是否民主,「恐怕不適宜」。為什麼說不適宜?鄧小平指出,因為我們國家實行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種體制最符合中國實際,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在普選問題上,他主張要循序漸進,逐步過渡,一步一步來。鄧小平所提出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必須適應回歸祖國的現實需要重大原則。


勿忘初心 堅定信心 保持耐心 把「一國兩制」推向更大成功

香港近年來有人極端地認為,「一國兩制」走形了、變味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或者疑慮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必要的。圖為香港回歸紀念日,金紫荊廣場的升國旗儀式


「一國兩制」是改革開放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是關於「一國兩制」長期不變的原則。鄧小平指出,「實行『一國兩制』是從中國實際提出的」,「就香港來說,用社會主義改變香港,就不是多方都能接受的。所以要提出『一國兩制』。」而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需要。正如他所指出的,「如果說在本世紀內我們需要實行開放政策,那麼在下個世紀的前五十年內中國要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不能離開這個政策,離開了這個政策不行。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是符合中國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們講『五十年』,不是隨隨便便、感情衝動而講的,是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他還說,「如果開放政策在下一世紀前五十年不變,那末到了後五十年,我們同國際上的經濟交往更加頻繁,更加相互依賴,更不可分,開放政策就更不會變了。」很顯然,鄧小平是把「一國兩制」作為國家改革開放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提出的。

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思想當然不止這些,但筆者認為,這幾條是核心,是綱領,是建構特別行政區制度的骨幹框架。什麼是「一國兩制」的初心?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初心。

正是秉持這一初心,在1982年修改憲法時,全國人大增寫了憲法第31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還增寫了第62條第十三項,將「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項新的職權。而這個時候,中英談判才剛剛開始。也就是說,決定採取「一國兩制」方針政策以解決香港問題,這是中國國家的主權行為,是國家意志的體現。實踐證明,基本法頒布27年來,它不僅和聯合聲明一道,保障了香港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而且更重要的是,基本法為香港回歸後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保障居民的權利和自由,促進經濟社會不斷進步,有序發展香港的民主建設,發揮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作用,成為「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的法律基石。

正是秉持這一初心,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中央對香港實行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根本宗旨,即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並提出了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所要堅持的「三個有機結合」的原則,即「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如果說這些表述與此前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把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和基本法的規定做了一個更加全面、更加準確、更加深化的高度概括。而在此後發表的白皮書則是對十八大報告的進一步解讀,目的是針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香港還有一些人沒有完全適應回歸祖國這一重大的歷史轉折,針對在「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和基本法認識上的模糊和片面理解,依據憲法和基本法作出明確回答,以期收到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之效。


勿忘初心 堅定信心 保持耐心 把「一國兩制」推向更大成功

全國港澳研究會徐澤會長近日在研討會上致辭


中央堅守初心堅定信心保持耐心


通過以上簡要回顧,我們不難看到,從當初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到完成基本法的起草;從保持香港的平穩過渡,實現順利回歸,到回歸以來中央嚴格按基本法辦事,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的巨大努力,充分體現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一根本宗旨,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一國兩制」初心的堅守。只要不是心存成見,或者戴着有色眼鏡,對中央這份堅守初心的誠意,應該是歷歷在目,是深入人心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是有了這份對初心的堅守,才使得「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儘管不斷有雜音、有阻力、有干擾試圖阻滯這項全新的偉大事業,但中央始終對「一國兩制」方針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香港的中國人能治理好香港」保持信心,對在香港出現的那些由於對國家近代歷史不了解、對國家憲法體制不明白、對基本法的理解有偏差而產生疑慮的人,始終保持耐心,相信他們遲早有一天會明白過來;與此同時,與那些企圖改變「一國兩制」,把香港引向歧途的行為進行了毫不妥協的鬥爭,這才使得香港能夠持續保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實踐證明,搞懂初心,不忘初心,是保持信心和耐心的源頭和動力,始終堅定信心和保持耐心,「一國兩制」的生命之樹必然長青。


勿忘初心 堅定信心 保持耐心 把「一國兩制」推向更大成功

要全面、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方針,首先必須深刻領會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思想。圖為鄧小平正在與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會談


「一國兩制」的貢獻不可替代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如果從1979年元旦中央發表對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祖國方針算起,「一國兩制」已走過了將近40年的歷程。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方針、總戰略的指引下,我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一國兩制」應運中國改革開放而生,為我國站到歷史新起點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因此,我們也將準備進行具有更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只要我們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不折不扣地把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特別行政區憲法體制落到實處,堅定不移地按照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為香港制定的發展戰略,提升和發揮香港的功能和優勢,香港就一定能夠在國家「走出去」的歷史新階段中作出更新、更大的貢獻,香港同胞也必將在這個過程中分享更大的福祉和榮耀。


勿忘初心 堅定信心 保持耐心 把「一國兩制」推向更大成功

鄧小平提出的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圖為香港兒童手持國旗區旗,歡迎中國奧運冠軍代表團來港


作者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