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點擊上方「知識傳媒」一起玩耍~

香港雖然地方小,但本土歷史悠久,又經歷過漫長的英政府管制的「殖民時期」,早已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建築風格。一直以來,雖然社會形勢動蕩、又經歷過漫長戰火洗禮,但這座城市卻努力將那些古老的、能代表原本香港面貌的東西保存下來。


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在1996年至2000年,對全港大部分建於1950年代以前的建築物進行調查,記錄了約8,800幢歷史建築,其後在2002年至2004年,挑選其中1,444幢建築物進行深入調查。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之前小編有介紹過香港學校中的法定古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那些保育失敗,已經被拆卸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這裡首先要明確,「已被評級」的建築和「法定古蹟」的區別。


2005年,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一支由歷史學家、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工程師學會代表組成的專家小組成立,負責就1,444幢建築物的交物價值進行評估,參考外國採用的方案和原則,如《威尼斯憲章》(Venice Charter,保護和修復古蹟遺址的國際憲章)、《巴拉憲章》(Burra Charter,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澳洲分會保護具文化意義地方的憲章)和《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等有關文物保護的國際文獻而訂立評估方案和遴選原則,並加上香港的實際情況作為關鍵的考慮因素,包括建築物的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罕有程度等進行兩階段的評分,提出擬定評級。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162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一級歷史建築;另有8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170幢。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評級」只是為了評定建築物的相對重要性以供內部參考,而非建築物將會受到法律保護而被禁止拆卸。也就是說,已評級建築物不受法例管制,即拆卸或干擾都不受法例禁止。


於是,2007年7月1日香港發展局成立,把與發展有關的文物保育列為政策範疇。政府於2008年11月26日確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對歷史建築物的行政評級制度,與法定古蹟宣布制度建立關係,令歷史建築物獲得的行政評級,可作為推行各項文物保育措施的依據。若建築物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將接納為已列入「備用名單」的具高度價值的文物建築,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局長可考慮該建築物是否達到「極高門檻」,宣布為香港法定古蹟。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截至2016年5月20日,全港共有114項法定古蹟。


很多現在我們經常路過的街道、去過購物的商城,在幾十年前的今天,都是代表著舊時香港面貌的一級歷史建築。


舊郵政總局大樓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香港首間郵政局於1841年設立,座落於聖約翰座堂現址附近,其後於1841年遷往皇后大道與畢打街交界的前總登記官署大樓。19世紀末,郵政局急需擴展和重整,當局於是建議將郵政局及其他政府辦事處集中在同一幢大樓,方便處理政府日常事務。畢打街和德輔道交界鄰近卜公碼頭,四周有主要幹道環繞,方便市民之餘,亦有利發展郵政業務。因此,當局於1902年決定在該處興建新的郵政總局。經過八年的策劃和建造,郵政總局大樓於1911年6月19日正式啓用。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畢打街的大樓正門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處於日治時期,郵政總局大樓繼續提供郵政服務。香港重光後,社會對郵政服務的需求日增;儘管其他政府辦公室已陸續遷離,總局大樓仍不敷應用。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舊郵政總局大樓設計時正值維多利亞時期,當時第十二任港督卜力爵士認為此大樓是重要的公共建設,應以高規格的建築物料興建,建築師遂選取了花崗石這種當時屬於較昂貴的物料來建造大樓的主要立面。至於其他牆身則採用了廣東紅磚,表面再以廈門磚築砌。大樓外牆的結構彩繪—以紅磚及花崗石本身的顏色在立面上砌成間條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這正是維多利亞歌德式全盛時期所流行的裝飾手法。


大樓亦採用了英國文藝復興式的設計風格,該風格常見於英國較宏偉的建築物中,以豐富的裝飾彰顯其壯麗堂皇的氣派。其特色包括對稱的立面設計、採用分段橫向石料設計的地下柱身、拱頂上稍為誇大的楔形拱石、遊廊間的圓拱廊、角樓及屋頂上的多個山牆等。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1976年被拆卸重建為地鐵中環站及環球大廈。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環球大廈

海事處總部大樓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海事處總部大樓位於上環干諾道中,大樓採用改良式文藝復興復古風格,1906年落成時原位於海旁,樓頂的瞭望塔,一直是其特色,以便監察海港動態。當時的船政官形容這幢建築物,「屹立海濱,各方面均令人滿意;高聳、寬敞、地點方便、各項安排極為妥善。」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1979年舊海事處總部大樓

1983年被拆卸重建為地鐵上環站及維德廣場。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維德廣場(即現在的無極限廣場)

舊香港會大樓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舊香港會大樓位於遮打道與昃臣道交界,1897年落成。是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社交娛樂的地方,為政府高官,富商及知名人事,提供高級飲食及商務服務,是重要的政治及商業交活動流中心,早期是不招待華人的。樓高四層的建築,属維多利亞式建築風格,正面中央主入口有凸出的石拱門廳,上面為露台,兩側有塔樓,營造了莊嚴的氣氛,由巴馬丹拿(Palmer & Turner)設計。後因維修費用巨大,會員贊成拆卸重建。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1981年被拆卸重建為香港會所大廈。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一座城市從古演變到今,總會留下一些值得讓人懷念思索的東西。香港特殊的歷史背景也讓這座城市註定會留下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經典和遺憾。


下次再來香港的時候,可以背上你們的相機,去到這幾個地方。就好像站在連接古今的交界處,身前是繁華的現代都市,而身後就是某個時代裡香港文化的縮影。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文、整理/知識傳媒

圖/來源於網絡


往期推介

《一念無明》裡,住在「劏房」的香港人 |知香江

母親節調查:你因為甚麼原因在旅行中跟媽媽吵架? |知香江

一代匠心,始於足下:香港手藝人的「沒落」 |知香江

品讀之後,

願享同感。

本文允許轉載,轉載請聯繫小編。

你的腳下,曾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知香江

by.知識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