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祛湿邪?
点击上方蓝色“紫荆健康bauhiniahealth”可以订阅哦
暑热炎炎,赤日当空的夏季,人们为了清解暑气,喜欢喝冻饮,越冰越好;喜欢冲冷水浴,次数不少;喜欢开冷气,温度越低越好,这些都可以说是夏季必不可少的日常爽心降温之举。殊不知,这正是最容易被湿邪侵袭的途径。如果骤然汗止,或汗湿衣衫,都会使水湿之气停在身体的经络、筋骨、肌肉、血脉等处,让人感到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甚至还会出现胸闷、头晕、产生焦燥和厌烦等不适表现。贪食生冷,影响了脾胃运化和气机升降功能,造成脾虚湿困,水湿就会停在胃肠,引起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中医说「长夏防湿」。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甚至助纣为虐,加重病情。
怎样判断体内有湿?
起床时,身不爽,腿酸沉;如厕时,大便粘,排不净;刷牙时,苔黄腻,有恶心。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清晨方便后,如果大便粘在马桶上了或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刷牙的时候可以看舌苔。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很少的一点点,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夏季如何除湿?
衣
在夏季不要穿没有完全干的衣服,盖着潮湿的被子,被子要经常拿出来晒,保持衣物干爽。最好能够买一台烘干机,把家里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干后再穿着。「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
食
祛湿的方法「药补不如食补」十分正确。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腻食物。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生湿。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产生内湿,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色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少饮酒,酒助湿邪,酒少碰为好。少食甜腻食物,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对于内湿不重的人,在饮食上,健脾祛湿,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能慢慢缓解。脾虚可用瘦肉、猪骨,任选北芪、党参、白芍、茯苓等药材一起煲汤饮用。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实、扁豆、赤小豆等煲汤饮用。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萝卜、凉瓜等清肝泻火。


住
注意室内通风,多保持空气流通,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地板湿了,立即拖干,免得湿气滞留。一旦天气好转,湿气减少时,应该及时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湿气。如果外界湿气仍然很重,建议使用空调、抽湿机等,使得室内空气干爽,免得湿气滞留室内。
尽量不要住地下室,热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潮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行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方法,特使是长期呆在空调房中的白领,通过运动流汗祛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对于健康十分有益。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要避免涉水以及淋雨。
家庭祛湿圣药——薏米、红豆
湿邪是造成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祛除体内的湿气,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就是薏米和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可以当茶喝。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其中最好的就是熬薏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不喜欢喝的人,也可以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


本文作者:彭波,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一级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国际药膳食疗学会执委。
(文章版权归《紫荆养生》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
《紫荆养生》杂志每季出版,全彩印刷,立足香港,汇聚全球最新养生信息,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养生知识,全面提升读者身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