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帶一路」綠色生態先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接見了熊貓綠能董事會主席李原 羅康林 攝
文|北京 未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強調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模式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並強調「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在於走「綠色生態之路」。2015年3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也明確指出,「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2017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提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綠色低碳的世界。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次強調了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
中國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視「綠色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性,是充分考慮到「一帶一路」國家多分布於生態環境較為敏感的區域,對綠色發展的需求甚至比中國更高、更嚴格。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遵循綠色發展原則是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
綠色發展模式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正式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7號目標為「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即確保人人獲得可負擔、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這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
實際上,早在201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便與中國企業「熊貓綠能」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攜手在「一帶一路」沿途建設「熊貓電站」,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一攬子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該項目是聯合國與中國政府近期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正式簽署的《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計劃》的重要落地項目。
綠色發展模式是「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部分
中國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力量,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始終要構建以市場為基礎、企業為主體的合作機制,廣泛調動各類企業參與,引導更多社會力量投入。
熊猫绿能董事会主席李原(左)与菲律宾总统特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罗康林 摄
在講述中國故事的「一帶一路」實踐中,不僅要闡述中國「一帶一路」本身的綠色實踐和發展模式,也需充分契合國際社會和普通民眾的接納能力,將綠色發展理念及生活方式進行生態輸出。只有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中國「一帶一路」才能形成廣泛影響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企業「熊貓綠能」集團攜手UNDP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的熊貓光伏電站便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
一是廣泛開展企業間合作,加強綠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強強聯合。繼中國華融之後,熊貓綠能與中鐵建、藏能、菲律賓ADNAMA等國內外多家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雙邊合作關係,加快「一帶一路」沿線綠色能源布局;二是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風、光、水等多種清潔能源解決方案,讓沿線民眾普遍獲得可負擔的清潔能源,實現綠色產能的全球共享;三是充分考慮沿線國家的文化傳統和民眾的接納度﹙將光伏電站設計成「熊貓+當地特色」形象﹚,注重綠色發展理念傳播﹙「熊貓電站」已被聯合國列為「可持續發展目標青年參與及創新計劃」並將在全球範圍進行推廣﹚。
實現「一帶一路」建設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對中國政府和企業而言,既是責任,也是挑戰。為了更好地落實建設綠色新「絲綢之路」的理念,不僅需要中國政府部門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實施標準和指南,也需要參與「一帶一路」投資和建設的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嚴格遵循綠色發展的原則,積極履行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為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及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貢獻力量。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源於中國,但成效終將惠及世界。
原文刊載於《紫荊》雜誌6月號。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