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专供】当心「胃肠型感冒」扰小儿
点击上方蓝字“紫荆养生bauhiniahealth”可以订阅哦
「胃肠型感冒」,也称胃肠感冒,多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感冒,主要以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胃肠感冒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是主要是以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而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相对较少。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先出现较为明显的胃肠道症状,随后再出现感冒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容易自己诊断为肠胃炎,延误治疗时机。
发病原因
胃肠型感冒多发生于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的时期,主要诱因为外部刺激如吸入冷空气刺激胃肠道或生活不规律及不良饮食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小孩及有慢性疾病者比较多发,会出现食欲差、上腹胀、反酸、烧心,以及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等全身症状。
病因病机
胃肠型感冒中医称为「感冒夹滞」,多是饮食积滞胃肠,胃肠蠕动减弱,正气不足,此时外邪通过体表侵入人体,因正气不足,邪气直中入里,引起胃肠道等一系列症状,同时又因邪气侵袭体表,普通感冒症状也有体现。
治疗措施
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与普通感冒基本相同,主要是对症治疗。临床上主要使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口服液(胶囊),其主要功能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效果比较确切。可以根据病情酌情添加板蓝根冲剂及双黄连口服液等。若发热较甚,体温超过38.5℃,可注射柴胡注射液或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另外,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食清淡,食用流食或半流食等易消化的食物。腹泻、呕吐致脱水严重的病人需要禁食,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鼓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另外对一些饮食积滞明显的患者可以对症服用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消食导滞的中成药进行调理。
另外,胃肠感冒还可以通过食疗方法来治疗,再次介绍2个食疗方如下:
三鲜饮:取鲜藕、鲜荸荠、鲜芦根适量,洗净后榨汁随时服用,可以清热去火,效果较好。若脾胃功能欠佳,可添加山药、山楂等健脾消食导滞。
薏米橘皮粥:取橘皮50g,薏米100g,先将橘皮洗净切丝,然后加水煮沸后将橘皮丝,加入薏米煮粥使用,可以起到止吐、消食的作用。
若呕吐严重病人,可以用生姜切末,加少量面粉煮面粥少量频服,以驱除寒邪,固护脾胃之气。也可用生姜榨汁服用,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小儿胃肠感冒的家庭护理
小儿因为胃肠发育尚未成熟,脾胃素虚,因此患胃肠型感冒的概率比成人高。小儿胃肠型感冒应注意家庭护理方法,护理得当可有助于早日痊愈。
1、应注意保持室内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新鲜空气,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孩子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凉。
2、发热期间,应给孩子多因温开水,口味以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3、平时注意控制孩子油腻进食,若舌苔发黄,口气酸臭,可配一些化食丸、山楂丸等清热消食导滞。
4、若孩子呕吐,一定要保持孩子侧卧位或俯卧位,使呕吐物及时吐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器官,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5、对于高热惊厥的孩子可以采取一定的物理降温措施,平时应注意不要轻易带孩子进入人群密集区域。
因为孩子身体稚阴稚阳,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若孩子音胃肠感冒引起高烧不退会呕吐不止、头痛剧烈等症状,应及时送到正规医院及时治疗,切莫延误病情。
本文作者:韩学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二十代传人。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病、妇科病及不孕不育等疾病的治疗。因临床疗效显著,医德高尚,深受患者喜爱。
(文章版权归《紫荆养生》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
《紫荆养生》杂志每季出版,全彩印刷,立足香港,汇聚全球最新养生信息,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养生知识,全面提升读者身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