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5躍居全球最強驅逐艦行列

6月28日9時許,中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055型首艦下水儀式隆重舉行,國人翹首期盼數年的055型驅逐艦成功下水。

對於所有親歷者和見證者,此次055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顯得與眾不同,開啟了中國海軍全新的「大驅」時代。且毫無疑問,055型驅逐艦綜合性能優異,代表了中國海軍水面戰艦發展的最高水平,也彰顯出中國海軍由大向強的跨越式發展。

文|北京 立文

6月28日,中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055型首艦成功下水

6月28日9時許,在東海之濱的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興造船基地,中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055型首艦下水儀式隆重舉行,國人翹首期盼數年的055型驅逐艦成功下水。

首啟「大驅」時代帷幕

近年來,中國海軍批量建造和服役了多種新型艦艇,如國產航空母艦、十餘艘052C型和052D型驅逐艦、20餘艘054A型護衛艦、約40艘056型輕型護衛艦、數艘071型船塢登陸艦和039系列常規潛艇等。但對於所有親歷者和見證者,此次055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儀式顯得與眾不同,開啟了中國海軍全新的「大驅」時代。

首先,重量級貴賓雲集,彰顯「大驅」的份量非同尋常。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裝備發展部部長張又俠上將出席下水儀式並致辭。海軍司令員沈金龍中將和政治委員苗華上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唐登傑,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董強,軍地有關部門領導和承研承製單位員工、接艦官兵代表等參加了儀式。這麼多的重量級貴賓同時見證055型驅逐艦首艦下水,充分表明「大驅」的份量舉足輕重。

其次,萬噸級體量龐大,彰顯「大驅」的戰力非同尋常。055型是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先後突破了大型戰艦總體設計、信息集成、總裝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標誌著中國驅逐艦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055型作為中國第一種萬噸級驅逐艦,是海軍實現近海防禦、遠海防衛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對海突擊和對潛攻擊等綜合作戰能力,對於完善海軍武器裝備體系結構、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海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具有重要意義。

大型戰艦的設計建造直接體現著一個國家經濟、科技等綜合實力和工業製造能力水平。今年4月26日,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順利下水。而「大驅」下水的實際意義與航母下水幾乎不相上下。國產航母和055型驅逐艦先後下水,折射出中國海軍全面提升遠海大洋綜合作戰能力的長遠發展目標,也反映出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以及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協調發展。

055型驅逐艦採用各種隱身設計,全面應用綜合隱身手段,整體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小,同時紅外輻射、電磁輻射、噪聲水平低,有利於提升其隱身能力和生存能力。在武備方面,055型驅逐艦擁有112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可以共架發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火箭助飛魚雷(反潛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電子作戰、防空、制海、反潛、對陸突擊等能力大幅度增強。

在電子設備方面,055型驅逐艦首次採用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捕獲目標能力和整體信息處理能力強大,可以把來自太空、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各種層級的信息高度融合。毫無疑問,055型驅逐艦綜合性能優異,代表了中國海軍水面戰艦發展的最高水平,也彰顯出中國海軍由大向強的跨越式發展。

排水量首次超過萬噸

驅逐艦是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主要成員之一,也是海上作戰的重要「多面手」,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海軍艦艇裝備中均是不可或缺的主戰艦種之一。055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一萬噸,整體水平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也打破了中國海軍驅逐艦排水量的歷史紀錄。

中國海軍驅逐艦發展經歷了國外引進——自主設計——升級換代等主要階段。早期是從蘇聯引進4艘老舊的自豪級驅逐艦——101「鞍山」號、102「撫順」號、103「長春」號和104「太原」號,1954年10月陸續交付,成為中國海軍的主力戰艦並被稱為「四大金剛」。

中國055躍居全球最強驅逐艦行列

055型驅逐艦將成為中國航母編隊最強悍的「帶刀護衛」,圖為遼寧號航母7月上旬停靠香港

接下來自主設計建造051型驅逐艦,首艦於1971年12月入列服役。20世紀80年代後期引進十多個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艦載系統,開始設計建造052型驅逐艦,後來由於燃氣輪機引進被迫中斷,在完成112「哈爾濱」號和113「青島」號的建造後被迫中止。

20世紀90年代,中國船舶工業部門為海軍設計建造051B型驅逐艦167「深圳」號,一度成為中國海軍出國訪問的「明星艦」,其身影頻頻出現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以及世界五大洲的碼頭上,成為中國推進海上軍事外交的友好使者。同時,「深圳」艦也成為中國新一代主力戰艦的「樣板」,許多新技術成果率先得到應用並通過遠海航行試驗等不斷進行綜合檢驗。

這一時期,中國海軍還分兩批從俄羅斯引進4艘956型驅逐艦(西方稱現代級),同時利用部分引進的艦載設備和武器系統,設計建造兩艘052B型驅逐艦。在此基礎上,有「中華神宙」之稱的新一代052C型驅逐艦終於破繭而出。

僅從排水量這個重要指標來看,中國海軍現役的主力驅逐艦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是存在相當大的差距。美國海軍現役主力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首艦於1991年7月服役,已經批量建造70餘艘Ⅰ型、Ⅱ型和ⅡA型,現已計劃建造阿利 ,伯克級Ⅲ型,其滿載排水量約9,600噸。美國海軍正在建造的新一代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設計理念和作戰運用更加前衛,滿載排水量接近15,000噸。俄羅斯海軍現代級驅逐艦於20世紀80年代初批量建造,其改進升級版9563M型滿載排水量達到8,480噸。中國052C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6,800噸,052D型驅逐艦約7,500噸,在噸位上均趕不上現代級。055型驅逐艦才徹底打破了中國海軍驅逐艦由引進的現代級「獨家坐大」的局面。

055型是中國海軍驅逐艦家族的「老大」,也是僅次於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的世界第二大驅逐艦。其艦體長180米,寬22米,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遠大於當前世界主流驅逐艦,已經達到了巡洋艦的體量,甚至比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和俄羅斯海軍光榮級巡洋艦還要大。與周邊國家相比,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剛過1萬噸,韓國海軍KDX—3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11,000噸,均在055型驅逐艦之下。萬噸級排水量為055型驅逐艦形成強大的遠洋航行能力、武器攜載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礎。

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首次過百

現代化的驅逐艦是以各種艦載導彈武器系統和電子系統作為主要攻擊手段,導彈武器的質量水平和攜載數量直接影響其作戰能力。

現代化的驅逐艦普遍採用通用化、標準化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混合配載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反艦導彈、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等不同類型的導彈,實現共架發射。各種用途的導彈武器由於採用垂直發射方式,全向攻擊、快速反應、維護保障等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因此,艦載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的能力水平和單元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艘水面戰艦的綜合作戰能力。

中國海軍052C型驅逐艦率先採用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全艦配備8組六聯裝紅旗—9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載彈量48枚。批量建造和服役的20餘艘054A型護衛艦配備紅旗—16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也可以共架發射火箭助飛魚雷),採用4組八聯裝發射單元,載彈量32枚。052D型驅逐艦採用技術升級後的新型通用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實現艦空導彈、反艦導彈和反潛導彈的冷熱共架發射,導彈發射單元增加到64個。055型驅逐艦垂直發射系統發射單元數量達到112個,極大提升了其綜合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阿利 ,伯克級驅逐艦採用前後兩部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共計96個發射單元,最多裝載96枚導彈。美國海軍正在陸續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採用兩部64單元Mk41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混合配載122枚導彈。日本海上自衛隊金剛級和愛宕級驅逐艦基本上是阿利 ,伯克級的「拷貝版」,同樣是96個發射單元。韓國KDX—3型驅逐艦採用128個發射單元。相比較而言,055型驅逐艦的導彈配備數量略多於阿利 ,伯克級和日本兩型驅逐艦,略少於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但導彈發射單元通用性更好。

在導彈類型上,055型驅逐艦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可以混合配載四類導彈:用於海上艦艇編隊區域防空和低層反導攔截的紅旗—9B/C艦空導彈,用於攻擊海上大型艦艇目標的鷹擊—18A遠程反艦導彈,用於攻擊潛艇的魚—8火箭助飛魚雷,用於對地突擊的改進型長劍系列遠程巡航導彈。依託靈活多樣的導彈組合配載方式和超過百枚的攜載數量,055型驅逐艦將成為中國海軍遠海大洋作戰的「多面手」,既能與航空母艦混合編組,重點擔負航母編隊對空防護、反潛攻擊、反艦攻擊、對岸突擊等作戰任務;又能單獨或與其他水面艦艇編組使用,靈活機動地執行各種海上作戰任務。

首次實現防空反導一體化

在現代海戰中,水面戰艦所面臨的主要威脅首先來自於空中,必須重點關注艦艇編隊和艦艇自身的對空防護作戰能力。

防空反導作戰首先離不開明亮的「眼睛」——對空探測雷達。052C型驅逐艦率先採用346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開啟了中國海軍艦載防空作戰系統建設和使用的先河。其後,052D型驅逐艦和國產航母均安裝技術升級版346A型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更遠、能力更強,攔截空中目標的指示引導能力顯著增強,防空反導作戰能力全面提升。

055型驅逐艦安裝了中國海軍第一部雙波段改進型346B型相控陣雷達,包括S波段大型雷達和X波段小型雷達,為組織指揮防空反導作戰提供了更敏銳的「視力」和更聰明的「腦力」。大型驅逐艦安裝使用雙波段相控陣雷達,055型在世界上是第一個「吃螃蟹」。

055型驅逐艦配載國產改進型紅旗—9B/C艦空導彈,其對作戰飛機類空中目標的最大攔截距離超過200公里,從而進一步擴展了艦艇編隊區域防空作戰範圍,可以為大型水面艦艇編隊提供更強大的遠程對空掩護能力。

從周邊國家和台灣地區現有的空中對海突擊平台即戰鬥機和空艦導彈發展情況來看,大多數戰鬥機所攜載的空艦導彈射程很少超過150–200公里,在055型驅逐艦面前根本無法構成防區外打擊的遠程反艦作戰能力,它們要想發射空艦導彈,幾乎都要進入055型驅逐艦的艦空導彈有效射程之內,自身安全會面臨較大威脅。

中國055躍居全球最強驅逐艦行列

054A護衛艦駛進駐港部隊昂船洲軍港(《紫荊》雜誌記者 王昊 攝)

在實際運用中,055型驅逐艦在航母編隊中協同作戰,再加上艦載戰鬥機的空中掩護,可以顯著提升編隊綜合對空防禦作戰能力。

對055型驅逐艦現有的中近程艦空導彈進行技術升級改進,055型一個大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可以同時裝填4枚直徑更小的新型近程艦空導彈,對反艦導彈的反導攔截作戰距離和能力還會進一步提升。即使反艦導彈飛行進入近程防禦區後,055型驅逐艦也可以利用技術相當成熟的1130「萬發炮」——30毫米十一管速射艦炮武器系統進行末端攔截。

此外,大型戰艦在部署和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也使其在彈道導彈防禦方面堪當大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依靠艦載宙斯盾防空作戰系統的SPY–1大型相控陣雷達,幾乎發現和跟蹤過伊拉克軍隊發射的全部88枚戰術彈道導彈。

儘管中國當前所面臨的戰術彈道導彈威脅相對較小,但從實現國家統一、保衛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長遠目標要求看,儘早籌劃和加快推進海基反導作戰能力建設勢在必行。055型驅逐艦配載的紅旗–9C艦空導彈具有末段低層反導攔截能力,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反導「第一艦」,一旦需要即可單獨執行海基反導攔截作戰任務。

首次具備對陸精確打擊能力

在美軍參與的歷次局部戰爭或武裝衝突中,美國海軍「戰斧」巡航導彈幾乎都是必不可少的遠程精確打擊的「主角」。大型水面戰艦和潛艇是遠程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利用其海上機動部署的靈活性,可以有效發揮海基戰略威懾和遠程精確打擊的雙重作戰效果。中國海軍也十分關注遠程精確對地打擊能力的發展,但由於缺少大型戰艦而舉步維艱。

055型驅逐艦的問世為中國海軍遠程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此前,中國火箭軍已經列裝長劍–10A陸基巡航導彈,中國空軍已經列裝轟–6K遠程轟炸機和配套的長劍–20空射巡航導彈,這幾種武器系統在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日閱兵式上均已公開亮相。據報道,中國還正在研製新一代超聲速巡航導彈和進行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技術研發。055型驅逐艦的通用導彈垂直發射系統可以配載長劍–10改進型遠程巡航導彈,形成陸基、海基、空中三位一體的巡航導彈突擊作戰能力,從而進一步拓展延伸中國軍隊的遠程攻擊能力,以更好地支撐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

首次採用全燃動力裝置

長期以來,中國海軍水面作戰艦艇的排水量噸位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與發動機不強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

現代化的大型水面主力戰艦必須擁有強勁的「心臟」。大型驅逐艦通常採用燃氣輪機動力裝置或燃氣輪機——柴油機組合動力裝置,最新一代驅逐艦如英國45型和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已經採用革命性的全電力推進系統。通過十幾艘052C型後續艦和052D型驅逐艦的技術驗證,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大型船用燃氣輪機的全部關鍵技術並實現了國產化。

055型驅逐艦採用燃氣輪機動力裝置,這在中國海軍驅逐艦家族中首開先河,也與世界主流的大型驅逐艦實現了同步發展。而從長遠目標來看,「大驅」採用全電力推進系統已是必然趨勢。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器的主要發明人、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領導的技術研究團隊,在攻克電磁彈射關鍵技術的基礎上,正在攻關研究高性能電磁發射裝置和艦船全電力推進系統。可以預期,在前幾艘055型驅逐艦陸續交付服役之後,055型後續改進版「大驅」終將會迎來更加新穎、更加強勁的「心臟」——全電力推進系統,到那個時候,中國海軍的大型驅逐艦即可真正地跨進世界領先行列。

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海軍邁進遠海大洋的「藍水海軍」建設目標早日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從「藍水海軍」首先起航並終將成真。

(作者係解放軍大校)

中國055躍居全球最強驅逐艦行列

052C導彈驅逐艦停泊在昂船洲軍港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