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全力保障供港食品質量安全!
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民生福祉,將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抓實抓好。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連續保持了20年安全、高質、穩定和順暢供應。
作為供港食品、農產品的「把關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年來為香港的社會民生發展作出了貢獻。
文|本刊記者 魏東升 馮琳
2017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右二)到河北省考察調研
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的繁榮穩定和民生福祉,將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抓實抓好。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連續保持了20年安全、高質、穩定和順暢供應。
作為供港食品、農產品的「把關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20年來為香港的社會民生發展作出了貢獻。本刊記者近日專訪了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請他詳細介紹20年來內地如何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內地是香港食品、農產品主要來源地
記者:自1997年以來,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支樹平:內地是香港食品、農產品主要來源地。香港回歸20年來,年均內地檢驗檢疫供港活畜150萬頭、蔬菜90萬噸、水果50萬噸、肉類15萬噸、水產品30萬噸,產品品種近300種。目前,香港市場大約95%的活豬、100%的活牛、33%的活雞、100%的河鮮產品、95%的蔬菜都由內地供應。
為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疫部門每年投入監管力量近20萬人次,動植物疫病及安全衛生監測經費上億元人民幣。據香港食品衛生部門數據顯示,近五年來內地供港食品合格率超過99.9%,未出現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事件。
四大舉措為供港產品「保駕護航」
記者:為確保內地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家質檢總局采取了哪些檢驗檢疫服務舉措?
支樹平:檢驗檢疫部門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以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為根本,持續提升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是完善監管機制。實施種植養殖場備案/注冊、生產加工企業備案、抽樣檢驗、監裝出證等一系列措施,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規模化生產管理模式。目前廣東、山東、河北、湖南、雲南、浙江等蔬菜和畜禽主產區已培育出供港食品、農產品備案/注冊種養殖場873家,備案加工企業613家。通過提供免費的技術培訓與抽樣檢測等服務,指導企業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水平,供港企業由「小而散」逐步向「大而強」轉變。
二是加強監管合作。質檢總局及下屬檢驗檢疫部門與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建立信息通報、技術合作、工作互訪、監管互助、學術交流以及突發事件聯合應對等機制,利用粵港澳深珠五地會議的平台,開展食品、農產品檢驗檢疫區域合作;並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出口農產品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協同合作,推動創新部門合作新模式,初步建立出口大質量工作機制,共同保障供港澳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是壓實企業責任。通過專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提高企業質量安全意識,使內地企業及時了解供港食品安全要求;通過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使企業質量安全意識大幅提高。壓實供港食品、農產品企業主體責任,從生產源頭開始,規範農業投入品使用,把住質量安全第一道關,有效地避免了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淘汰一批生產管理落後的企業,提高了供港食品、農產品的質量水平,同時,也為供港企業打造了質量品牌,供港品質成為食品、農產品質量的一塊金字招牌,也為企業帶來了良好的收益。
生豬出口前要做7日隔離檢疫和評估健康情況,如果及格就打豬印(《紫荊》雜誌記者 高峰 攝)
四是服務快速通關。為幫助企業供港鮮活商品開設綠色通道,實行「7 x 24」、「白+黑」全天候無節假日值班制度,保證供港澳鮮活產品通關「零等待」、「零滯留」;積極探索創新管理手段,先後研發應用了供港活禽電子管理信息系統,供港活豬「電子耳標」管理系統、「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監管系統」等,應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監管效能,實現「監管信息化、通關自動化、查詢便捷化、源頭追溯化」,提高供港鮮活產品貿易便利化水平。
實現「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
記者:經過這些嚴格的檢測把關,目前供港食品、農產品的檢驗檢疫服務工作已取得哪些成效?
支樹平:多年來,檢驗檢疫部門恪盡職守、勇於負責、無私奉獻,用汗水和心血守護著香港同胞的「生命線」,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的高質、安全、足量。
一是質量安全得到保障。為保證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內地檢驗檢疫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了「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內地供港蔬菜已連續20年未發生食品質量安全事件。2012年6月,時任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也稱:「香港食品主要依靠內地供應,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達到了99.999%,這在全世界都是很難得的。」
二是供港產品日益豐富。內地食品、農產品資源豐富,產品各具地域特色。為讓香港同胞可以品嘗到各地特色美食,檢驗檢疫部門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引導幫扶內地企業擴大出口,讓更多的特色產品實現供港。海南文昌雞、陽澄湖大閘蟹、江西臍橙、陝西秦川牛、寧夏菜心等近300種優質農產品走進了香港市民的餐桌,極大地豐富了香港市民的「菜籃子」。
三是市場供應充足穩定。肉、蛋、奶、蔬菜是香港市民餐桌不可或缺的食品,為保證「綠色生命線」的順暢穩定,檢驗檢疫部門一年365天奮戰在供港食品、農產品一線。在元旦、春節等內地食品供港較為集中的時期,內地足額安排供港活畜禽等農副產品配額,滿足了香港地區節日市場需求。
多年來,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引導下,在企業的密切配合下,保證了供港食品、農產品供應不因突發事件而受到大的影響,有力維護了香港市場的繁榮穩定。
記者:未來,國家質檢總局將如何進一步保障供港食品、農產品安全?
支樹平: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做好供港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保障安全、平穩供應,讓香港同胞吃得安全、放心,充分感受來自中央政府的關懷和內地同胞的親情,為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惠州一家供港蔬菜種植基地(《紫荊》雜誌記者 高峰 攝)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