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屆政府履新即將滿月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本屆政府的施政方向、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及行政立法關係等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文|本刊記者 黎知明 特約記者 王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右)正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黃偉䝨 攝)

編者按: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屆政府履新即將滿月之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本屆政府的施政方向、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及行政立法關係等問題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勿忘初心 落實「雙負責」肩負四任務

記者:您如何評價「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您覺得「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在香港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近年來香港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林鄭月娥: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回顧過去20年,最重要的就是勿忘初心。當初提出「一國兩制」這個創新的概念,目的就是為了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20年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一國兩制」都達到了這個效果。我們經歷過兩次金融危機,一次是回歸不久後的亞洲金融風暴,一次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但我們都順利處理,平安渡過危機。儘管經濟表現不能算是令人興奮,但經濟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總的來說,實現了當時設計「一國兩制」的目的,保證了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7月2日,林鄭月娥就任行政長官後第二日,即落區與市民會面(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香港人的自由和權利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無論是經濟上的自由還是人民生活上的自由,表現都相當卓越。香港人有言論自由、集會自由,20年前甚至還沒有現在這麼多的遊行示威,但香港仍然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近年社會負面情緒蔓延,有人忘記了香港的優勢。我在7月1日行政長官就職演辭裡說到香港的成就時,列舉了一些數字和評級,甚至還加了注腳,說明這些數字和評級的來源,絕對不是「賣花讚花香」,而是告訴大家,國際上是怎麼看香港的。

回歸後的香港能取得這些成就,首先是因為國家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其次是香港直接受惠於國家在這20年間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三是香港人有毅力有能力,不斷創新,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定位。

「一國兩制」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沒有先例可循,在落實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在一個國家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存在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出現一些矛盾,引發一些焦慮,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在就職演辭裡面提到,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我是「雙負責」的,要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我擔負著四個任務:一是堅定擔當「一國兩制」的執行者,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二是擔當基本法的維護者;三是擔當香港法治的捍衛者;四是擔當中央和香港特區之間關係發展的促進者。如果香港人對自己國家疏離,對內地人有隔閡、不滿甚至產生爭拗,行政長官是要負責的。香港社會近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矛盾,這些看似簡單並理所當然的任務對我的政治智慧、調解能力和耐心包容是重大的考驗。

打好根基

認真落實和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

記者:您未來五年的規劃是什麼?

林鄭月娥:著眼於香港更長遠的未來,這五年必須要打好根基。回歸20年來,香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平均每年達到3.3%的增長率。有人將之與西方發達經濟體比較,認為發達經濟體進入經濟低增長態勢,我們能有這樣的經濟表現,並不算差。但是,不一樣的是,我們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這是一個龐大的正在發展中的經濟體,所以我認為香港的經濟表現還可以更好。

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7月8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新一屆政府問責班子在禮賓府舉行頭腦風暴集思會。圖為會後自拍

未來五年,香港除了繼續鞏固和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如金融業、物流航運業、旅遊業、工商及專業服務外,還要認真落實和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2008年金融海嘯後,政府成立經濟機遇委員會,著力推動六大優勢產業發展,以促進本地產業多元化發展,但是這麼多年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對於六大優勢產業中的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及創意產業,未來幾年我會重點透過政策影響、資源投入、稅務優惠去推動發展。

從教育入手

助港青擁國家觀念、世界視野、香港情懷

記者:您對青年政策非常重視,有什麼具體的考慮?

林鄭月娥:青年政策是我的施政重點。在行政長官選舉期間,我相信我是唯一一個在政綱裡用專門篇章論述青年政策的候選人。我把青年篇章放在最後,是因為它是最重要的內容。青年人除了受惠於教育、醫療、產業多元化、優質就業等政策外,我希望香港的青年人要有國家觀念、世界視野,還要有香港情懷。我也希望青年人有更多參政議政的機會,對社會沒有疏離感。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從教育入手,有了好的教育,就可以培養到好的人才。好的教育要有好的環境,好的環境就要有好的老師,36億港元教育新資源撥款主要是投放在教師資源上。

在青年人就業方面,我們除了透過經濟多元化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外,還可以幫助青年創業,成立青年發展基金或共享空間。至於置業方面,如果青年人想置業,恐怕不能即時滿足,因為土地供應滯後,樓價高企,亦有很多輪候公屋等了很久的家庭。對於青年人的置業訴求,我希望在未來五年,透過開拓更多的土地,修訂或重新定位政府資助出售的房屋,給他們一個希望:今天我雖然還買不起,但未來儲多一些錢,即使樓市價格飆升,但仍有一些房源不會受到市場炒賣影響,我是買的起的。

不只是聯繫人

「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無限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等國家級戰略,為香港發展帶來機遇,您將如何帶領新一屆政府在現有基礎上做好進一步對接和參與?

林鄭月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倡議給香港帶來了巨大機遇。兩者略有不同。粵港澳大灣區的範圍,就是大珠三角,聯繫從來都是很緊密的。香港有大量的企業投資在珠三角9市,大灣區並不是一個從無到有,需要開拓的經濟區。現在要做的是如何讓珠三角9市加港澳兩個特區發揮灣區經濟功能,然後再輻射到全國。粵港澳三地政府要認真研究和討論各自的優勢和長項,怎麼實現互補?如何分工?

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粵港澳三地與國家發改委共同簽署了推動大灣區建設的框架協議,未來兩個月內會草擬具體的發展規劃。發展規劃將包括三地經濟怎麼進一步融合,自由貿易壁壘如何消除,三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如何實現暢通無阻。未來涉及到三地的政策會有很多,其中一些需要得到中央支持,比如稅務政策等。我們很榮幸,大灣區發展被提升到國家層面,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向外以整個大灣區而不是一個城市進行推廣,比如在大灣區投資一個創新科技的項目,就會統籌考慮哪些部分在香港做,哪些部分在深圳做,哪些部分在佛山做,總之從一個項目的研發、推廣、製造、保險,到法律仲裁都能在大灣區裡實現。

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7月20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香港青年協會的「青年與特首逛書展」活動,與年輕人交流

「一帶一路」倡議則是一個向外的戰略。儘管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但多年來香港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內地。「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香港企業走出去拓展了很多機遇,我們也在扮演著聯繫人的角色。但香港不應該只滿足於做聯繫人,我們在過程中還可以增值。我們可以扮演投資者的角色,在歐洲和澳洲,香港已經有很多投資。

除了聯繫人和投資者,香港還可以充當營運者。香港有優良蓬勃的專業服務,這些專業經驗完全可以出口,讓香港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充當營運者。比如港鐵公司在澳洲悉尼、瑞典斯德哥爾摩、英國倫敦都參與了鐵路興建或取得了鐵路營運權,在內地的北京、杭州、深圳也有營運權,當然也可以去中東國家、東南亞國家做營運者。雖然香港企業會比較熟悉和適應大灣區,但「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會更多,香港企業要慢慢習慣。政府會在外面做好牽頭工作,我們在海外一共設立了12個經濟貿易辦事處,並計劃再多設立5至6個,其中許多辦事處都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於香港企業進入到這些國家的市場能有很大的幫助。

政府對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兩項重點工作的分工是很清晰的。我和3位司長,負責最高層次的統籌工作,具體工作則由兩個決策局牽頭進行。大灣區工作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牽頭,該局負責統籌、協調及推動與內地更密切的聯繫和合作。「一帶一路」工作則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牽頭,從設立經濟貿易辦事處、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到「一帶一路」辦公室都是商經局的範疇。

團隊施政 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記者:特區政府新班子就任近一個月以來,政府運作良好,社會氛圍總體和諧,市民對新班子充滿信心。您作為行政長官,怎麼評價施政首月新班子的表現?

林鄭月娥:我覺得新班子的表現還可以,雖然不能說是非常完美,但我認為是還可以。新班子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團隊精神。我的班子沒有很亮的人,而是一個團隊。習近平主席會見我的班子時也表示,團隊精神很重要。如果一個人不好,整個團隊都不好;一個人好,整個團隊就會都好。我對我的班子也是這樣要求,有一些事情必須要一起去做。

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7月25日,香港特區政府召開記者會宣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將實行「一地兩檢」通關程序。圖為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中)、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右)與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圖:新華社)

不久前中學文憑試放榜時,我跟他們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回到我們的母校去,去給中學生打氣,這裡表現的就是團隊精神,這不是做秀。我們是整個政府都在關心青年人,不只是負責青年工作的官員,也不只是行政長官。新班子履新後第一個星期,我們開了一個集思會,希望儘早把我們的理念統一,把重點的工作說清楚。我對新班子要求很高,就是要落區,沒有去過的地方都要下去了解。我們要讓市民看到的是整個團隊在施政,而不是一個人。

記者:您在上任第五天即主動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提出要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您認為良好的行政立法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林鄭月娥:我很尊重在基本法的保障下,立法機構對行政機構有限制的職能,比如對我們工作提出質詢、審核我們的提案、通過撥款建議等。我不期望立法會與政府一直很對口,所有地方的政府與議會保持的都是一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的關係。

我認為良好的行政立法關係是,首先要有一個理性討論的空間,不能對人不對事,不能見人就罵;其次是要以香港市民的最大利益為依歸。政府提出的建議,反對者總是會有批評的,我們要尋求的是最大公約數。政府會盡最大努力施政,但若動輒將問題泛政治化,將嚴重阻礙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

專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精誠團結,不辱使命,打好根基,著眼未來!

7月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見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