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從「一帶一路」到「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全力支持香港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近日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指出:回歸後實行的「一國兩制」政策,對香港來說無疑是坐擁了雙重優勢。20年來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保障下,香港背靠祖國,渡過了不少波折難關,更獲得了巨大發展空間。
2014年,時任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梁振英向蔡冠深博士颁授金紫荆星章
文|本刊記者 許煜
蔡冠深:香港坐擁「一國兩制」雙重優勢
回歸20年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保持著繁榮穩定,經濟民生平穩發展,營商環境升級優化。繼2013年習近平主席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又正式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再次凸顯了香港在國家戰略中的國際定位。
(向下滑動閱讀全文)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近日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指出:回歸後實行的「一國兩制」政策,對香港來說無疑是坐擁了雙重優勢。20年來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保障下,香港背靠祖國,渡過了不少波折難關,更獲得了巨大發展空間。
他強調,香港應把握住當下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投身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潮,勇當共同投資者和運營者,為香港未來發展謀求新角色、注入新動力。
營商數十年 見證「一國兩制」偉大成就
作為香港著名「海產大王」蔡繼有之子,蔡冠深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接手家族企業。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問題開始談判,未來的不確定性讓部分香港人產生悲觀情緒,甚至出現了移民潮。但蔡冠深當時便有不同看法,他對香港有信心,對國家有信心,最終選擇留在了香港。
事實證明蔡冠深的選擇是正確的。接手企業數十年來,他帶領員工將新華發展成為一家旗下擁有五家上市機構的大型跨國集團。特別是香港回歸後,蔡冠深藉助與內地聯繫更加緊密的優勢,逐步擴展營商範疇,業務橫跨海產食品、地產建築、金融財務、高新科技、傳媒文化、教育培訓及基礎建設等領域,投資網絡更是遍及中國內地、日本、澳門、越南、緬甸、柬埔寨、新加坡、加拿大、歐洲、美國及澳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在蔡冠深看來,回歸後的「一國兩制」政策令香港擁有了雙重優勢,「一方面,我們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與紐約倫敦齊名;另一方面,我們是中國香港,與北京上海一樣,背靠祖國和內地龐大市場。」 他自己企業的發展歷程就是很好的例証。
為促進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國家不斷予以香港政策支持。從1997年共同擊退金融大鱷到2003年全面抗擊非典,從CEPA安排到開放「自由行」,從相繼開通「滬港通」、「深港通」到批准香港成為亞投行成員,從「一帶一路」倡議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只要對香港發展有利,國家都會全力支持。」
三度掌「中總」 勇當「一帶一路」 建設「超級聯繫人」
2016年,蔡冠深第三度獲推舉為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三度執掌香港歷史最長及最具規模的商會之一,再次蔡冠深深刻感到自己肩負責任的變化。他告訴記者,以前中總的任務是加強香港與內地融合,幫助內地企業與香港及世界對接。
現在中總最主要的任務是助力內地和香港企業合作走向世界,與國家一起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他笑稱:定位不僅是「香港的中總」,更應該是「中國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才能更自覺、更主動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當好世界「超級聯繫人」。
在與內地企業一起走出去的過程中,蔡冠深頗有感觸。他指出,內地和香港企業各有所長:內地有很多香港難以發展的產業,比如能源、重型工業、新型製造業等;而香港則可以提供金融、法律、稅務及其它方面的專業服務。「可以說,香港是與內地一起走出去的『軟硬兼備、強強聯合』 的最佳拍檔和組合。」
物流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之一,現代化和完備的貨櫃碼頭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援
作為半個世紀前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做生意的港商,蔡冠深對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的風土人情、社會發展和經濟狀況都非常熟悉。多年來,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國政商界的影響力,積極開展民間外交和商會外交,帶領中總,團結華商,大力推動香港與亞太地區多個國家經濟、文化的合作與交流,發揮了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呼籲港青年 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對於香港如何定位和參與「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蔡冠深一語道破:要做共同的運營者和投資者。他指出,香港的優勢在於健全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資本市場、完善的基礎建設和滙聚的跨國人才,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
多年形成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文化,讓香港在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 即已具備並發揮出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多項功能。
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讓香港多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香港應憑藉以上優勢,除了當好『超級聯繫人』外,還要做共同的運營者和投資者。香港有能力、有資金去做好這個角色。」
他對此充滿信心:「香港是中西方經濟、文化和人才匯聚之地,香港企業家很早之前就把企業發展至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香港只要善用這些優勢,無論是助推國家『一帶一路』 發展,還是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會事半功倍。」
他同時指出,雖然香港當前在金融、經貿與航運領域有著諸多優勢,但香港未來的發展之路還是應由「創新」來驅動。「香港的年輕人有著無限創意,他們代表著香港的未來。」他呼籲香港年輕人拓寬視野,更多了解國家,抓住「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無限商機,投身國家發展大潮,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力。
6月11日,香港工程師學會主辦的「我們的2035」展覽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展出的項目包括各工程範疇的最新科技發展、機械人、虛擬實境展示、無人機示範、遊戲攤位及各種比賽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