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優質民主助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發展的客觀條件是令人羨慕的,不僅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還有中西結合的社會文化也有國際化的專業人才;在發展過程中,既面向西方,也面向國家。然而,香港雖然坐擁種種優勢,近年的發展速度卻始終低於應有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香港近年在劣質民主的拖累下,社會「泛政治化」嚴重,內耗嚴重。若要擺脫這種困局,香港需要落實「優質民主」。

落實優質民主助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雖然坐擁種種優勢,近年的發展速度卻始終低於應有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香港近年在劣質民主的拖累下,社會「泛政治化」嚴重,內耗加劇。圖為回歸20周年之際,香港街頭飄起國旗和區旗


香港坐擁多重發展優勢

香港既與資本主義社會接軌,又有國家的政策支持,既面向國家,也面向西方;香港以中英雙語為法定官方語言,能夠獨立以「中國香港」的名義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各經貿組織簽訂貿易合作協議,又能與內地各省市簽訂合作協議,在內地和海外都有香港的經貿辦事處;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港元與美元掛勾,無論是人民幣或外幣,在香港均高度流通;香港位處粵港澳大灣區的門戶,與國家的創新科技產業中心、商貿中心、現代工業中心、旅遊中心為鄰,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具協同效應、競爭力、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大灣區城市群。

此外,香港土地雖小,但五臟俱全,城市效率極高,一天之內能辦妥多項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香港仍有約七成的土地尚待開發,或可透過填海增加新土地,可塑性其實相當高;香港近年的企業利得稅屢創新高,特區政府有豐厚的財政儲備,有足夠能力大展拳腳。

然而,既然香港的發展條件如此優越,坐擁大量制度性優勢,為何香港近年的發展成績卻一直低於應有水平呢?就像一支球隊,不但球員個個是明星,還有最好的教練、訓練設施,卻總不能踢出應有表現,只能位處聯賽中下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最常見的原因,便是團隊不和,缺乏團結性。其實,香港何嘗不是如此?社會長期「泛政治化」不斷內耗,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怎可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張德江委員長叮囑香港不能陷入「泛政治化」的困局中,否則將錯失大量機遇,絕非無的放矢,而是一針見血的忠告。

筆者認為,香港要擺脫「泛政治化」的困局,重回正軌,重新團結社會,重新出發,必須重建一種建設性和正面的民主氛圍,落實優質民主。

落實優質民主助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仍有約七成的土地尚待開發,可塑性相當高。圖為市民正在行山


反對派利用「民主」對抗中央

過去多年,香港一直陷入「民主陷阱」之中,「民主」被反對派利用為對抗中央及「一國兩制」的手段,耗費了大量社會精力。「泛政治化」的內耗行為香港帶來了極大的消極作用,這種局面一天未能改變,一天未能落實優質民主,香港只會內耗、撕裂下去,無法凝聚社會力量,重新出發。至於破解這個困局的關鍵,無疑在「泛民主派」身上。

誠然,基於種種歷史原因及部分港人根深蒂固的政治意識形態,反對派在香港總會有生存空間。然而,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也是鐵一般的實施,難道「泛民主派」又能改變嗎?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提到,「港獨是沒有出路的!」;其實,對抗中央及「一國兩制」同樣是沒有出路的。教人遺憾的是,過去一段長時間,香港的社會精力及政治力量總消耗在沒有出路的爭議之上!

試想一下,在過去幾年,倘若社會各界以關注政改的一半精力來探討經濟議題,相信肯定能引起更多人關注,共同出謀獻策,共同推動社會建設,繼而促進經濟發展。可惜的是,過去幾年,香港實在耗費了太多精力在不同政治爭議,經濟及民生議題被高度忽略,這無疑是一個需要正視的教訓。

落實優質民主助香港明天更好

筆者認為,優質民主就是以市民的最大福祉為依歸。圖為市民正在購買街頭美食


優質民主以市民最大福祉為依歸

事實上,香港的貧窮問題目前也到了不容視若無睹的嚴重地步,緩解貧窮問題是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而無論經濟發展也好,民生改善也好,背後既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一個高效的行政機關來推動。在這樣的情況下,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之間保持一種良性互動確實十分重要。否則的話,特區政府施政寸步難行,議案總無法通過,政府又如何帶領社會突破經濟民生的困局?政府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市民還有什麼好處?

筆者認為,優質民主就是以市民的最大福祉為依歸;一旦民主對市民的福祉構成實質損害,這絕非優質民主。而那種「逢中必反」,抗拒「一國兩制」的意識形態和立場,是絕對無助於港人福祉,無助於落實優質民主,無助於團結香港的!


落實優質民主 需達基礎共識

欲建立優質民主,要從建立基礎共識入手。首先,香港社會各界,尤其是「泛民主派」人士,必須全面準備理解「一國兩制」,不觸碰「一國兩制」的底線,尊重中央及特區政府在基本法下的各種憲制性角色及權力,把握好基本法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之間的關係,促使良性互動,不互扯後腿。

其次,香港社會各界需要一種同心同德的精神,既要尊重「一國兩制」,也要遵守基本法。同時還要共同以市民的最大福祉為依歸,不損害香港的實際利益。所謂大道至簡,最根本的政治共識無就是這兩點。畢竟,背離基本法的民主討論,既無法可依,也沒有政治上的可行性;不以市民福祉為依歸的民主討論,不以市民利益為討論的大前提,社會同樣難以達成共識。然而「反民主派」口口聲聲聲稱為香港好,事實上既不尊重「一國兩制」,也不遵守基本法。這難道不是劣質民主?這樣的劣質民主,坑害的不正是港人?

有了尊重「一國兩制」及以市民最大福祉為依歸的兩點共識,接著的各種社會討論才是有意義的,香港才會有建立優質民主的基礎。相反,若然這兩點基礎政治共識無法建立起來,反映各政治勢力的矛盾與分歧仍然巨大,優質民主無從建立,內耗恐怕無從遏止。

落實優質民主助香港明天更好

香港是塊寶玉,有無窮的發展潛力,應集中精力謀發展,一心一意應對外部挑戰,展現出應有的光芒。圖為中秋節市民選購花燈


正如本文開首所言,香港是塊寶玉,有無窮的發展潛力,卻一直被不同政治勢力拉扯,內部紛爭不斷,故難以集中精力謀發展,無法一心一意應對外部的挑戰,始終未能展現出香港應有的光芒。故此,香港要重振聲威,抓緊發展機遇,持續穩定繁榮,各方政治持份者要達成共識,讓優質民主取代劣質民主,擺脫「泛政治化」的困局,讓香港重回正軌。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