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一帶一路」 的中亞印記——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 (中亞)採訪紀行
如今,「一帶一路」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新熱點,將為世界文明進步增添新的動力。
為追尋「一帶一路」的足跡,了解「一帶一路」的推進,近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與香港報業公會主辦的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中亞)採訪團奔赴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考察採訪,在具體生動的發展現實面前,深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迫切的現實必要和廣闊的未來前景。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標志性建築巴伊傑列克觀景塔(《紫荆》杂志记者 杨勇 摄))
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中國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中國與中亞的往來也由此開始。2,000多年來,絲路上馬蹄陣陣,駝鈴聲聲,往來的商隊促進了商品的流通,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東西方文明更是於此溝通交流,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巨大貢獻。
2,000多年後的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首次向全世界宣告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構想,這一提法與此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道,共同組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概念。如今,「一帶一路」已成為舉世矚目的新熱點,將為世界文明進步增添新的動力。
文|本刊記者 楊勇 高峰
為追尋「一帶一路」的足跡,了解「一帶一路」的推進,近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與香港報業公會主辦的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中亞)採訪團奔赴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考察採訪,在具體生動的發展現實面前,深切感受到「一帶一路」建設迫切的現實必要和廣闊的未來前景。
中哈關係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1,792.6萬,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此外還有東正教、天主教和佛教等。哈薩克斯坦民族眾多,其中哈薩克族佔65.5%,俄羅斯族佔21.4%。哈薩克斯坦北部是平原,中部為哈薩克丘陵,東部和東南部為阿爾泰山和天山。採訪團一行由香港飛往哈薩克,在飛機上俯瞰所見,是連綿的冰山大川,景色異常壯麗。哈薩克人本屬遊牧部落,長年逐水草而居,食肉飲酪,隨風放歌,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哈薩克人性格粗獷,熱情好客,對此採訪團一行可謂感受深切。
俯瞰哈薩克斯坦的冰山大川(《紫荆》杂志记者 杨勇 摄)
哈薩克斯坦的首都原在阿拉木圖。1997年,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簽署命令,宣布由離邊境較近的阿拉木圖遷都地處中部的阿克莫拉。1998年,哈薩克斯坦總統將新都改稱為阿斯塔納。近年來,哈薩克斯坦經濟社會發展很快,尤其是阿斯塔納大興土木,面貌煥然一新。新都的標誌性建築是巴伊傑列克觀景塔。塔名取自哈薩克童話中的一棵神樹之名。塔身酷似樹形,頂部呈鳥巢狀,上有巨型金色玻璃球。據說,其構思設計出自哈國總統之手,是復興和永恒的象徵。
採訪團來到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時,世博會正在當地舉行,這是哈薩克斯坦的舉國盛事。世博會上,除了哈薩克本國的場館外,最受歡迎的是中國館。絕大多數的國家場館都可以隨到隨進,中國場館則需要最少排一個小時的隊才能進入,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哈薩克斯坦是古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曾經為溝通東西方文明,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過重要貢獻。1992年中哈建交,25年來,中哈關係保持穩定健康發展,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雙方已成為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典範。
夕陽下的吉薩爾古堡。位於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西面的吉薩爾古堡,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紫荆》杂志记者 杨勇 摄)
中國駐阿拉木圖總領館商務領事劉洪躍介紹說,中哈關係目前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中國是哈斯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四大投資來源國。中國企業幫助哈方夥伴開採境內近25%的油氣資源,中哈油氣合作已形成涵蓋勘探、開採、石化、運輸、銷售在內的全產業鏈模式,創中國油企海外合作之先。中哈雙方已經初步達成51個早期收獲項目。目前在中國駐哈大使館備案的投資哈國中資企業近100家。
中國華信能源公司正是投資哈薩克企業的傑出代表。他們在世博會的中國館內設置了「華信館」,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兩項環保技術。採訪團與中國華信黨委書記蔣春余、副總裁陳強,以及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公司執行副總裁別爾利巴耶夫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據介紹,2016 年底,中國華信投資推動的中國與哈薩克液化石油氣鐵路運輸獲得批准,這是液化石油氣首次通過鐵路運輸由哈薩克運送到中國,將大幅提升西北地方境外石油氣輸入能力。中國華信還與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哈石油旗下哈石油國際51%股權。下一步,雙方將進一步開展全面合作,建立歐亞市場整合聯通的能源品牌。
去年9月,香港商貿代表團曾訪問哈薩克斯坦,至今已過去近一年時間,但據了解,仍沒有港商前來投資的動向。「香港是精英匯聚之地,財務、法律、建築、金融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是哈薩克斯塔所短缺的。」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一位負責經貿的官員說,「但哈薩克斯坦目前的情況有些像中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事情都在起步階段。香港對哈薩克斯坦太陌生,可能還在觀望吧。」
好客的塔吉克人準備當地豐盛的特產招待客人(《紫荆》杂志记者 杨勇 摄)
中塔農業領域合作如火如荼
塔吉克斯坦則是中亞面積最小的國家,國土面積14.31萬平方公里,人口870萬,是多民族國家,其中塔吉克族佔80%,烏茲別克族佔15.3%,俄羅斯族佔1%,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多數為遜尼派(帕米爾一帶屬什葉派)。塔吉克斯坦山地面積達93%,一半以上的地區海拔高於3,000米,只有不足7%的可耕地,所以被稱為「高山之國」。
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帕米爾高原,高原上的費琴科冰川,長77公里,是地球兩極地區之外最長的冰川,塔吉克斯坦境內連綿不斷的高山峻嶺,冰雪覆蓋的高原冰川,勾勒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中塔兩國山水相連,人民友誼源遠流長。得益於2,000多年前張騫開闢的絲綢之路,塔吉克斯坦的先人粟特人把西方的金銀、香料、藥材等運到中國,又把中國的絲綢運到西方,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文化的溝通交流。1992年中塔建交,25年間中塔兩國各領域合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步入歷史發展最好時期。中國是塔吉克斯坦最大投資來源國,還躍升為塔吉克最大援助國。在中塔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兩國成為了好鄰居、好夥伴、好兄弟,樹立了大小國家間夥伴關係的典範。
塔吉克斯坦一直實施為本國農業尋找投資者的政策。塔吉克斯坦農業資源豐富,水資源充沛,惟技術發展落後,添置設備耗資龐大,而近年來中國正積極向中亞國家投資,包括農業、能源和基礎設施等,從而促進了中亞國家經濟發展。2014年9月13日,中國農業銀行與塔吉克斯坦農業投資銀行在習近平主席和拉赫蒙總統的見證下,簽署了《支持農業領域合作協議》,為中塔農業合作項目提供支持,約定雙方首期合作額度為1億美元。
中國農業銀行在塔吉克斯坦開設了農業投資銀行,為塔國企業的融資提供了大力支持「中國櫃台」董事總經理高寒向採訪團介紹了在塔吉克斯坦的投資狀況。他表示,中資企業在塔吉克斯坦的融資成本非常高,利息動輒高達20%至25%左右,故當地財團非常歡迎中資赴當地經營。而農行早年為當地企業推出的融資服務,息口則參照中國央行的基準利率,以目前計算息口約5厘水平,幾乎與中國看齊,遠低於在塔吉克斯坦融資。至於貸款年期則視乎項目性質,由3年至10年不等。中國農業銀行還積極與塔吉克斯坦央行及金融機構就金融合作、本幣互換等議題進行協商。
在塔吉克斯坦生產棉花的新疆利華棉業,就是在中國農業支持下獲得融資的農企之一。利華棉業代表向採訪團介紹,2013年利華棉業在塔吉克斯坦成立金穀農業聯合體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索莫尼(約合886萬港元),其中利華棉業持股70%,塔方持股30%。該項目總投資1億美元,在塔吉克斯坦建成集棉花種植、收購、加工、食用油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棉花產業基地。2015年8月和2016年3月,農行新疆兵團分行為金穀農業兩個項目各發放1億元人民幣貸款,用於支持金穀農業在塔建設棉花產業基地。
中塔在農業領域的合作正在走向廣闊和深入。作為利華棉業的主要股東,新疆中泰集團在塔吉克斯坦有更加廣泛的投資與合作。採訪團參觀了新疆中泰集團中泰化學阜康工業園和總部,中泰集團董事長、中泰化學董事長王洪欣介紹說,中泰集團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總投資20億元人民幣,規劃建設20萬畝棉花種植、配套4座紮花廠等,2016年紗線紡織投產,解決了當地3,000人員就業,極大提升了當地民眾的收入水平。
在塔吉克斯坦,採訪團還看到了港商在塔投資的成功範例——香港凱順能源集團。凱順能源項目主管向採訪團詳細介紹了集團在塔投資的情況。凱順能源集團於2011年進軍塔吉克斯坦,是較早進入中亞的港商企業之一。凱順能源在當地經營礦業、貿易和產業鏈服務等,集團領導人與當地大型企業及政府領導人建立了良好關係,成為香港極少數熟知中亞的企業之一。凱順能源煤礦產量佔塔國50%,公司現正與塔吉克斯坦外經銀行聯手,準備收購塔吉克斯坦股票交易所。在塔吉克斯坦經濟走向復蘇的背景下,相信凱順能源在塔的發展前景也會越來越好。
採訪團在塔吉克斯坦與中國農業銀行代表合影(王镔 摄)
短短幾天的考察之旅,採訪團一行深切感受到古老的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倡議之下,湧動著新的發展生機與活力,釋放出新的合作空間與機遇。採訪團為此倍感鼓舞,更希望香港能夠更好更多地投身其中,為自身發展開拓空間,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