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峰會的中國貢獻

二十國集團(G20)漢堡峰會於7月8日閉幕,這是一次在世界充滿不確定背景下召開的重要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後的關鍵會議。

在充滿巨大不確定性和巨大分歧背景下,這次峰會最終能夠達成共識,繼續引領全球化、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等向前發展,維護二十國集團的權威,可以說中國功不可沒。峰會雖然在德國漢堡舉行,德國是東道主,但背後是中德雙方通力合作的成果。

7月7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在德國漢堡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 推動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图:新华社)

二十國集團(G20)漢堡峰會於7月8日閉幕,這是一次在世界充滿不確定背景下召開的重要會議,是一次承前啟後的關鍵會議,美國特朗普的「特立獨行」更使峰會充滿了火藥味,但最終峰會還是達成了共識,發表了聯合公報,讓世界鬆了一口氣。峰會的成功可以說與中國的努力密不可分,處處留下了「中國印記」,體現了中國的國際領導力和擔當。

文|北京 鍾理

一次不確定性的峰會

與以往二十國集團峰會尤其是去年的杭州峰會相比,這次峰會可以說是一次充滿不確定性的峰會,因而也是最引人關注和揪心的峰會。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方方面面,貫穿峰會始終。

首先是反全球化浪潮洶湧,國際社會都在思考「全球化旗幟還能飄揚多久」?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各國經濟結構面臨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逆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去全球化聲音上升。因而在漢堡峰會期間出現了大量的抗議浪潮和激進反全球化示威。作為以推動全球化為重要目標的二十國集團還能否生存下去或者要「改旗易幟」?引起了世界之問。

其次是特朗普的特立獨行,國際社會都在關注美國會否來「踢館」?特朗普上台以來的短短幾個月,就公開提出「美國優先論」,高調退出歷經艱辛達成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一系列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與世界潮流相對抗,激化了美歐尤其是美德矛盾。這次峰會恰好在德國漢堡舉行,默克爾是東道主,而特朗普是第一次在此峰會上露面。國際社會自然關注美國是來參會的還是「踢館」的。

第三是當前大國關係錯綜複雜,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多邊峰會外的雙邊外交。這次峰會是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和地區形勢下召開的,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二十個經濟體的領導人聚集一堂,開展了密集的雙邊峰會,尤其是三組雙邊會晤最為關注:一是美俄「雙普會」,這是特朗普在深受通俄門事件影響的複雜背景下,與神交已久的普京首次舉行見面會,談什麼、怎麼談格外引人關注。二是美德會晤。特朗普與默克爾因為之前的氣候變化與自由貿易等問題鬧得不歡而散,這次特朗普又來到默克爾做東的峰會,兩國關係會如何收場?三是中美會晤。當前中美雙方逐步成為支持全球化和反對全球化、支持二十國集團與反對二十國集團的主要代表,中美元首會晤前夕又發生了美國售台武器、美國軍艦到中國南海巡航、朝鮮試射導彈等事件,中美元首會晤會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美國與19國分歧中達成的共識

雖然此次峰會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會期間各方尤其是美國與其他19國存在巨大分歧,但峰會還是取得了共識,達成了帶有分歧痕跡的聯合公報。

這次峰會的主題是塑造聯動世界,圍繞確保經濟穩定性、改善可持續性、負責任地發展三大支柱性議題展開,與去年杭州峰會的「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一脈相承,從峰會主題就體現了漢堡峰會的承前啟後,體現了峰會直面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勇氣,也為峰會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漢堡峰會公報》,在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關係到世界經濟走向和二十國集團走向的重大問題上作出了方向性的承諾。首先是在二十國集團合作問題上,公報強調應對當今時代挑戰、塑造聯動世界是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共同目標,展示了二十國集團在面對危機與困難時的團結,決定繼續維護二十國集團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的決心,維護了二十國集團機制的有效性,為二十國集團的進一步機制化鋪平了道路。

其次是在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全球化、自由貿易等方面再次做出了莊嚴承諾,承諾在杭州峰會成果基礎上攜手合作,支持全球化,承諾市場開放,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商解決全球產能過剩問題的集體方案,同時承諾繼續發揮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與非洲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

第三是在普遍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上也再次做出了承諾,除美國以外的其餘19個成員重申對《巴黎協定》的堅定支持,決定將《二十國集團漢堡氣候和能源行動計劃》列入成果附件。

漢堡峰會的中國貢獻

美國總統特朗普6月1日在白宮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當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一名女子在抗議活動上講話(图:新华社)

不過,這次峰會也是首次明確把分歧寫在公報裡的峰會,在長達17頁的聯合公報中,美國在一些內容中被列為特殊對象,做出了保留意見。形成了事實上的「1–19」的美國一家對其他19國的對立局面,顯示了美國的孤立和二十國集團未來發展的艱巨性。例如在氣候議題上,有關段落陳述說,「知悉」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而其他國家都明確表示支持迅速貫徹該協定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國是「幕後功臣」

這次峰會在充滿巨大不確定性和巨大分歧背景下,最終能夠達成共識,繼續引領全球化、自由貿易和氣候變化等向前發展,維護二十國集團的權威,可以說中國功不可沒。峰會雖然在德國漢堡舉行,德國是東道主,但背後是中德雙方通力合作的成果。

中國的貢獻不僅表現在峰會期間,也表現在峰會之外。

中國一方面高舉推進經濟全球化和開放包容的自由貿易的大旗,另一方面與各國共同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不僅為各國在峰會期間維護和支持漢堡峰會達成共識、共同推動二十國集團繼續走下去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樹立全球信心提供了堅實後盾。

中國的貢獻還體現在習近平主席出席漢堡峰會期間發表的重要講話和做出的多邊和雙邊努力。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堅持開放包容 推動聯動增長》的重要講話,圍繞世界對中國經濟的關切,著眼於困擾世界的難題,給出了中國答案,為引領漢堡峰會方向發揮了重要作用。習主席強調二十國集團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要推動聯動增長,促進共同繁榮,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邁進;要秉持夥伴精神的重要性,推動峰會凝聚共識、形成合力。與會期間,習近平主席站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參與各場討論,主持召開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與美國總統、韓國總統、日本首相等舉行了雙邊會晤,積極做工作,加強溝通協調,為推動峰會最終達成共識做出了重要貢獻。習主席在峰會上的精彩講話及其自信的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國際領導力。

此外,中方的貢獻還體現在中德雙方在會議前後密切配合,共同推動峰會取得成果並逐步走向機制化。從峰會主題的確定到相關議題的立場等諸多方面,中德雙方都具有最大的共識。中國是去年峰會主辦方,德國又是今年峰會主辦方,雙方進行了多次溝通協調,發揮各自的影響力,分別做其他國家工作,為推動峰會成功舉辦並達成共識做出了努力,並推動二十國集團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峰會前就公開表示,中方一定會全力支持德方辦好漢堡峰會,全面加強中德在二十國集團事務中的合作。中德兩國也通過此次峰會加深了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可以說,德國是這次峰會的台上功臣,中方是這次峰會的幕後

英雄。

(作者係中央部委研究員)

本文允許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