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强今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並且表示對香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充滿信心。這意味着在民間討論多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設想被正式列入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層面。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亞太中心,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可與國際的經濟體系接軌的城市,憑着獨特優勢,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及外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香港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可與國際經濟體系接軌的城市,憑着獨特優勢,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及外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跳板。圖為香港中環


融入大灣區 港迎新「黃金時代」

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首先於2014年出現在深圳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設想覆蓋廣東省9座城市(廣州、深圳、東莞、珠海、佛山、江門、惠州、中山、肇慶)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佔地5.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餘萬。正是這片佔中國土地面積不到1%、人口不到5%的區域,在2015年創造的產值超過8萬億美元,佔全國GDP的13%。

按照國家的戰略構想,粵港澳大灣區主要發展創新科技和創業,對標紐約灣、東京灣、舊金山灣,實行開放式、聯動式、互補式發展。從國家層面來說,香港應該有兩方面受惠於大灣區:一是龐大的市場,可以為香港的創新科技、創意文化、年輕人創業、市民就業提供更多機會。二是金融業的龐大體量。香港、廣州及深圳均是金融中心,各類金融資源豐富,跨境業務空間很大。目前,粵港澳銀行業總資產合計42.7 萬億元,超過「長三角」一成;據全球著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珠三角」加香港的整體銀行盈利可達到1.44萬億港元,届時將超過東京、紐約而成為全球金融發展的最强增長極。香港也將迎來下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大型的交通樞紐,將有助在西九龍高鐵站以及港珠澳大橋口岸推動商業辦公室及會展等相關行業發展。圖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行視察高鐵西九龍總站工地


「一國兩制」香港的獨特優勢

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有規範的市場制度、完善的司法體系、先進的商業基礎設施、公正透明的監管體系,以及較低的稅率環境等。較之區域內的其他城市,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非常明顯且獨特的優勢。第一,「一國兩制」制度及基本法在港成功落實。在「一國」的優勢下,香港的發展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內地的龐大市場亦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兩制」的保障下,香港可以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同時保留普通法法律體系,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持貨物和資金自由流動,成為內地和外國之間商務往來的一個重要平台。有賴于基本法的成功落實,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能够按照基本法自主制定政策,作為獨立關稅區單獨簽署經貿協議。

第二,香港具有完善的自由港經濟政策體系。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一個自由港,奉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進口及出口貨物均毋須繳付任何關稅,亦無任何關稅配額或附加稅。香港自1995年起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成員,其商業政策也建基於世貿組織奉行的以規條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內地優勢產業的「走出去」的步伐會面臨政治因素在內的種種限制,在此背景下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優勢和國際化優勢會愈發突顯。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非常明顯且獨特的優勢。圖為香港街頭夜景


第三,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優勢。從地緣條件上看,香港位於東亞大陸南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同時,由於香港背靠水量豐沛的珠三角平原,使它能夠獲得一定的腹地作為支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的改革開放正證明了這一點,在這一時期,香港迎來了「黃金時代」:經濟飛速增長,社會財富急劇增加,市民的生活水平直綫上升,整個城市的發展進入巔峰期。聯合國發布的《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中國仍然是全世界第二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去年歐盟28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41.3%。

第四,香港有融會中西、包容多元的歷史文化。香港中西文化薈萃,傳統與現代文化互相融會,不同國籍的人士和諧共處,互相尊重。所有宗教、種族的傳統和習俗都能相互包容,反映了這個城市的大都會氣魄。藉助中華傳統文化的框架,西方文明在這裡找到了新環境,西方崇尚自我實現精神,與中華文化中的「禮」「義」等道德理想並行不悖,其原因在它們在這裡找到了溝通的途徑,並對社會和民生起了促進的作用,對香港人的生活產生潜移默化的影響。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香港是著名的國際航運中心,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有助航運業與內地協同發展。圖為深圳鹽田港


第五,香港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海陸空樞紐及策略性門廊。香港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能在5小時內飛抵亞洲大部分地方,並位處大珠江三角洲的「3小時生活圈」及「城際1小時交通圈」內。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動下,將推動九龍東轉型成為香港的另外一個核心商業區;推動新界地區多個新發展區提供新的樓宇面積;利用大型的交通樞紐,在西九龍高鐵站以及港珠澳大橋口岸推動商業辦公室及會展的發展措施等。

第六,香港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專業人才環境和連結全球的歸僑僑眷資源。就人才環境而言,香港最大優勢就是國際化。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優秀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在此就讀。匯集了衆多跨國財團在亞洲地區的總部,輻射整個亞太地區的中心,在金融、法律、貿易等領域人才儲備尤其豐富,擁有世界一流的水平,有助於為國家戰略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而豐富的僑資僑力,可以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爭取中央政府、海外關係和特區政府跨部門支持,以社團服務精神推動僑界聯合與發展,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乃至全世界的交流與合作,為雙邊、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獨特優勢

香港擁有世界優秀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學生在此就讀。圖為香港大學新生入學典禮


此外,香港充盈的財政儲備也可以考慮成立專項投資基金,入股亞投行或絲路基金,既可以支持國家、亞洲,乃至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又可以通過投資收益更大地回饋給香港社會,惠及更多的香港市民。


作者陳曉鋒‭係法學博士


掃描二維碼關注紫荊論壇


來稿聯繫方式:

電話:(852)2285 0006

傳真:(852)2546 4582

電郵:zijinglun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