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評論: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共擔歷史責任共享偉大榮光

文 | 《紫荊》評論員

金秋十月,萬山紅遍,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報告時指出,要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屋建瓴,氣勢磅礴。這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縱觀歷史,面向世界,展望未來,勾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前景;指出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對香港的勉勵和囑託,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親切關懷、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廣大香港同胞為之振奮,備受鼓舞。在實現國家“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征程上,香港同胞一定會與祖國人民共擔責任,共享榮光,砥礪奮進,再譜新篇!

共擔全面準確貫徹

“一國兩制”之責

十九大報告指出,“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這一科學論斷,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回歸20年來,香港經濟增長在發達經濟體中位居前列,繼續保持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法治、政府效率、腐敗控制等關鍵領域的國際排名顯著上升,連續被國際機構評選為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地區之一。事實勝於雄辯,親身經歷的變化,讓香港同胞深刻感受到,“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最根本的優勢,是最好最穩定的制度安排,只有全面準確把握“一國兩制”,香港才能長期保持繁榮穩定,“東方之珠”才能更加璀璨奪目。

令人遺憾的是,在某些勢力操控下,香港仍有一些人對“一國兩制”方針片面解讀,只談“兩制”,不論“一國”,甚至有意淡化、誣衊中央的全面管治權,蓄意誤導社會,挑起許多不必要的爭拗。習近平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把維護中央對特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這是“一國兩制”在新時代行穩致遠的具體要求,也指出了香港同胞應該承擔的責任,就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央全面管治權及其派生的特區高度自治權之間的辯證關係,確保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只有如此,香港的繁榮穩定才能打下堅實的政治基礎。

共擔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之責

香港是全世界法治最良好的地區之一,根據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香港的法治水平在全球排名第12位。完善的法律體系與法治秩序,是香港作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的核心優勢。但是近年來,香港社會有個別所謂的“法律權威”不承認憲法原則對香港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有些法律學者和政治人物有意歪曲基本法誤導市民,極少數極端反對勢力甚至在公眾場合焚燒基本法文本。這些亂象嚴重損害了香港法治的根基。

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一國兩制”,必須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香港法治的應有之義。

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規定了在香港特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維護香港法治,不僅要依照基本法辦事,還必須從憲法高度來認識基本法、實施基本法,依照憲法辦事。這是準確把握香港憲制地位與權力來源的關鍵,也是厘清憲法與基本法關係的關鍵,也包含了在實施基本法時要維護憲法權威的必然要求。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關係到香港社會今後能否全面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能否真正維護和保障香港法治、能否讓香港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香港同胞應全面了解憲法和基本法,自覺遵守憲法和基本法,讓香港社會在法治的軌道上穩步前行。

共擔堅定維護

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之責

“國之興亡,匹夫有責。”維護國家利益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當今世界各個國家通行的公民責任,更是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憲制性責任,香港並不例外。

過去幾年,香港形勢一度複雜嚴峻,從非法“佔中”、旺角暴亂到“港獨”逆流等政治風波嚴重影響了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阻礙了民主政制有序推進,更形成了對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挑戰和危害。中央果斷及時作出有關重大決策,統籌協調各方,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處置,保持了大局穩定,香港形勢發生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好轉。需要警惕的是,香港一些反對派雖然自知不得人心,不得不低調行事,但反中亂港之心不死,隨時會死灰復燃,尋隙生事;一些受到法律制裁的違法分子,自恃有外部勢力撐腰,不僅不思悔改,還時時口出狂言,伺機反撲。這些人雖是少數,危害的卻是香港的長治久安和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支持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團結帶領香港各界人士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這就要求香港始終堅持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在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帶領下,大力營造有利的社會氛圍,積極履行基本法關於立法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性責任,維護特別行政區的社會安定。特區政府有責任果斷處理,妥善解決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特別是對嚴重違法、絕無可能的“港獨”言行,必須保持“零容忍、零空間”。

不久前,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發表施政報告時強調,每個熱愛香港的人都有責任全面準確地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應向任何衝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行為說“不”。她表示會致力營造有利推動政改及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社會氛圍。這表現了一個有擔當敢作為的特區政府,正團結帶領廣大香港同胞,共同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之重任。

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香港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香港與香港同胞為國家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獨特貢獻,也乘內地改革開放的東風實現了經濟飛躍,香港與國家早就形成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緊密關係。回歸後的香港,緊緊依靠祖國堅強後盾,共享國家發展戰略機遇期,成功應對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等重大衝擊,走上了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十九大報告提出,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為香港在新時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指出了具體方向,明確了合作重點,搭建了一個從粵港澳大灣區到粵港澳合作、再到泛珠三角區域不斷擴大的廣闊平台,為香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拓展了更大發展空間。

正如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解讀十九大報告時所指,香港只要繼續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從“國家所需”角度挖掘“自身所長”,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就一定能在國家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新時代,扮演好“重大國家戰略的首要境外推進平台”、“全球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對外交流的參與和傳播平台”,以及“國家軟實力提升和展示平台”等重要角色,為國家發展繼續作出新貢獻。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目標,賦予“一國兩制”實踐新的使命,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不斷增強的廣大香港同胞,對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與日俱增,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信心更加堅定。在新的征程上,香港同胞必將與祖國人民一道,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1月號


請掃二維碼 ↘關注紫荊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