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聞中心20日記者招待會和集體採訪聚焦“文化” 中國已成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 紫荊
10月20日上午10時,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二場記者招待會,主題是“加強思想道德與文化建設”。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四位十九大代表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兼具教育引導和娛樂消費的雙重功能,這就決定了文化產品和服務也就具有意識形態和產品的雙重屬性。因此,絕不能把市場佔有率、收視率、票房和發行量作為唯一標準,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如何確保文化企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兩效統一,確實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第二場記者招待會現場。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五年來中國電影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湧現出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狼圖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戰狼2》等一批“三性統一”、兩個效益俱佳的優秀影片。以數據為例,從2012年到2016年,中國電影的投資創作生產主體已超過2000家。 2012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只有170.73億,2016年底票房達到了492.83億,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實現兩位數的上升。 2012年中國的城市影院銀幕數只有1.3萬塊,截至今天城市影院銀幕數達到4.9萬塊,實現了270%的增幅。 2012年城市影院的觀影人次4.66億,而去年年底觀影人次達到了13.72億,增幅達194%。 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佔據市場總量的48.46%,2015年國產電影佔據了62.82%,2016年佔據了58.33%。這一組數據說明,從發展指標、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上,中國已經成為民族電影文化佔據主導地位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外國記者在現場提問。
同日下午3時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第三場集體採訪,同樣聚焦“文化發展”主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等五位黨代表與中外記者進行了充分交流。有意思的是,當主持人正欲宣布採訪結束時,現場有記者高聲喊道“孟代表來一段”。應大家的強烈要求,以《鍘美案》《探陰山》等經典曲目聞名的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孟廣祿為中外記者即興表演了一段《鍘美案》清唱,贏得滿堂喝彩,為本次集體採訪劃上別有韻味的圓滿句號。
第三場集體採訪現場。
孟廣祿代表為中外記者即興清唱一段《鍘美案》。
記者徐 鋒
本文信息為紫荊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