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文物保護是文物工作者底線 | 紫荊
10月20日北京報導:20日下午三時,中共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文化發展開創新局面”集體採訪,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與其它四位來自文化界、藝術界、傳媒界的優秀黨代表參加了訪談。
劉玉珠此前曾接受過《紫荊》雜誌的獨家專訪。在今天下午的媒體見面會上,劉玉珠謙稱,自己是一名文物工作者,服務於國家文物局。他認為,文物工作這個職業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職業。因為只有文物工作者為了今天而對話昨天,同時又為了明天而珍藏今天。簡單地說,就是讓人類記住過去、現在和未來。
有記者提問,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句話,國家文物局怎樣把保護、利用和傳承落到實處。
對此,劉玉珠回答道,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的文物工作一直高度重視。 5年來,習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就有40多次,蒞臨文博單位考察指導也有30多次,包括出席和見證重要文物的活動也有十多次。
劉玉珠稱,習總書記在報告當中提出來關於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個問題對文物工作者來說首先是一個學深悟透的問題,因為文物保護和利用從理論上講也是對立統一的矛盾問題。之所以是保護,因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它的文化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文物保護涉及到文物安全,它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線,也就是紅線。所以保護自始至終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全國文物戰線的一項主要任務。
關於文物利用的話題,劉玉珠解釋說,文物工作者更強調保護,但是社會層面可能強調更多的是利用。如何在文物保護和利用當中,即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國家的文明進步服務,這是作為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關心和研究的問題。現在不僅是在法規上、政策上以及相關措施上,都是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文物,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關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劉玉珠表示,其社會認可度要比文物保護利用的認可度更高一些。因為文物只有在保護好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利用、才可能傳承,但傳承就不一樣了,所以對文物是保護利用,對文化遺產是保護和傳承。
劉玉珠指出,所有的文化遺產都應該受到保護,因為它是先人在當時勞動生產過程的反映,也是供後人了解前人的窗口。可是要傳承,比較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傳承。這裡面的價值包括要符合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或是具有科學、歷史和藝術方面的等等價值,所以在傳承這個問題上要進行必要的篩選。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
記者馮 琳
本文信息為紫荊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