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盛世盛會,感知“變”與“不變” | 紫荊

—-“紫荊記者看十九大”記者手記

紫荊網訊記者徐鋒

1018日早上的人民大會堂東門,潤雨如酥,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早早撐起五顏六色的雨傘,排著長龍等待安檢入場。排隊間隙,他們紛紛將手中的相機和手機對準了巍峨的人民大會堂、身後的同行、遠處的警衛,很多人熱烈討論著一小時後會議可能提到的某些議題,排到安檢門前面的幾名外國記者踮起腳朝裡面探望。一股熱切的期待情緒悄然在這個臨時的媒體圈中蔓延。

這是因為,即將開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用官方表述,“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五年來,中國“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成效顯著,“打虎”“拍蠅”“獵狐”形成反腐的壓倒性態勢,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相繼問世……在這份優異的成績單基礎上,中國的執政黨可能在這次重要大會上提出哪些新的判斷、進行何種理論創新,從而確保未來發展“蹄疾步穩”,敏感的記者們尤為期待。

上午九時,大會準時開幕。作為紫荊雜誌社前方特派記者,我和我的同事們置身人民大會堂,與在場眾多中外記者共同見證了莊嚴隆重的開幕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所作的報告。

68頁的報告,歷時近三個半小時,篇幅和分量非常足,亮點和新意非常多,內涵極為豐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一個接著一個的新提法新表述讓記者們“耳”不暇接、奮筆疾書。

其中,既有“變”,也有“不變”。變的,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的具體內容,是中國共產黨根據新的國內外形勢所採取的一些具體應對思路;不變的,則是中國共產黨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使命自覺和責任擔當,是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永恆追求和不懈努力。

作為香港媒體記者,我特別留意到,報告中對港澳問題的三處論述,在思想內核上與習近平總書記此前一系列重要講話一脈相承、內在相通,繼續強調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港澳政策的一以貫之。報告中對“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香港、澳門全面管治權”、“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等表述,可謂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3個半小時的報告,凝神聽來,不知不覺,已是正午。休會後排隊領取紙質報告時,前面一位美國華文媒體記者說,“好多新提法,回去要再好好讀讀”。確實,這份報告,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每一個關心中國政策走向的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細細研讀和體會。

記者徐鋒

本文為紫荊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紫荊》微信訂閱號請掃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