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房屋”在香港已正式上線!
香港房屋問題嚴峻,在共享經濟越來越熱的今天,政府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聯合推出為期三年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即通過承租、翻新業主提供的閒置房屋,再分租給社會機構營運,為部分等候公租房的市民提供可負擔的住房。
在共享居住模式全球化的今天,政府希望此項目能作為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的有效方案,減輕港人的租屋負擔。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不僅在《施政報告》中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此項政策,還專門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廣邀各界賢能討論,希望在房屋問題上取得社會共識。香港公益金捐出5000萬港元,支持勘察、維修、裝修等硬件項目;公益金及社創基金亦撥出1150萬港元,支持項目平台未來3年的運作費。社聯表示,現時約有1.44萬住戶居於“劏房”(即普通住宅單位被分割成數個更小的分間樓宇單位),並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今次計劃一定程度上可紓緩該群組的住屋問題。項目計劃三年內募集500個單位,讓1000個家庭受惠。
看到這裡,你一定好奇——
提供的此類閒置房產並非地產商的翻新項目,只因一些良心業主不忍心市民住在此類條件惡劣的劏房,寧願每月少收1.5萬元租金,讓營運商提供平均月租約3、4千元,低於市值40%左右 (不超過家庭入息25%)的房屋,以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以項目推出的首個共享房屋為例:樓齡約50年、位於旺角乃路臣街的唐樓,單位共有三種房型,面積分別為75、160及180平方呎(1平方呎约0.09平方米),可供3個家庭(約6、7人)居住。每套房屋都可再分成睡眠空間及獨立做功課、吃飯地方,且均添置風扇、冷氣及室外晾衣架等設施,電費各戶自付,共用的電器、水費等開支則要三戶分攤。
房屋單位業主阿光表示,此為祖上传留的房屋,高峰時可住上10多人,月租可達2萬元。把單位交予社協后,現時少收1.5萬元,阿光坦言沒所謂:“將單位改作共享房屋係雙贏方案,何樂而不為?夠生活夠使就ok,錢帶唔走”(改為共享房屋是雙贏方案,自己的生活費夠用就行,不在乎收租賺多少)
由市區重建局提供的,位於旺角豉油街的房屋項目“雅軒”,現交由聖雅各福群會營運,從本月(11月)初接受申請,截止日期為本月的18日,預計12月可入住。”雅軒”目前可提供14個單位約30間房,每個單位有2至3間房,單位面積為372至415平方呎,預計平均每人居住面積不少於75平方呎。每個單位提供基本的家電設施,減少入住人士的負擔。
共享房屋“雅軒”,每個單位均有2至3間房
由樂善堂營運的20個九龍城單位在本月15日截止接受申請,樂善堂表示,共收到521份申請,超額申請25倍。申請的家庭主要現居於九龍區,佔總申請家庭71%,當中最多申請來自深水埗,其次為黃大仙及九龍城。
對象主要為:已輪候公屋超過3年的家庭,包括居於惡劣居所(如不合比例劏房或工廈劏房等),樂意與其他人共住、共用設施的低收入住戶。
“共享”顧名思義,共同分享及利用房屋的資源與空間,這其中一定免不了住戶因日常來往而引起的糾紛。“共享房屋計劃”的特色是有社會服務機構介入營運,機構會跟進每個住戶,提供適當的服務和支援。住戶之間當然要時間磨合,但由於共住的家庭數目不多,在機構介入下住戶可以理性處理生活的安排,例如共議使用公用設施的條件等等。
面對市民對此項目的質疑,林鄭月娥強調,政府會想盡辦法去解決房屋問題:“措施有人覺得是‘杯水車薪’,但我希望社會明白,負責房屋的同事真的什麼方法都願意去想。我們有決心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接受香港電台訪問的時候表示“房屋共享計劃”可提供的單位雖然杯水車薪,但認為“勿因善小而不為”,即使未必可解決8萬多劏房戶的困境,也不能袖手旁觀。
入住共享房屋的市民可以善用“共享房屋”資源,積極參與服務及活動的同時,促進生活經驗交流,提升自我的社交能力,擴大人脈網絡。
除了共享房屋,香港還有公营房屋(政府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低收入人群)、资助房屋(以低于市场30%-40%的价格出售给中低收入人群)和商品房(商业地产建的房屋)幾種類型。
不可否認,房屋仍是港人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街上一眼望去,全是樓與人,滿滿的壓迫感。
截止2017年中,香港平均樓價是每平方米1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價錢,約是北京、上海樓市的2.5倍。
香港房屋“納米化”如同一個小小縮影,反映的是有限的土地資源作為城市價值變現的過程。在其背後,還有棕地、丁地、私人土地與城市綠地之間的角斗。
雖然香港政府一直把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大力遏制外來資本對香港樓市的投資和炒賣需求。但是,樓價高、租金貴仍是困擾香港民眾的首要問題之一,亟待解決。
短期來說,“共享房屋” 能夠釋放社會上閒置的珍貴房屋資源,改善低收入人士的居住環境,或許能成為有效解決房屋問題的良方,但從長遠來說,香港政府始終要多探索各種模式,尋找更有效率的辦法,去解決香港房屋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編輯:莫潔瑩
本文為紫荊原創,歡迎點讚並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留言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