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你補對了嗎?| 紫荊養生
文|彭波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季進補時節,根據文獻,從《詩經》就有了冬季進補的記載,可見冬季進補的習俗源遠流長。人們也常常說,「冬令進補,開春打虎」。本文就聊一聊冬季進補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冬季進補?
「冬季為閉藏」之季。由於陽氣潛伏,人體新陳代謝緩慢,生理功能處於抑制、降低狀態,此時若用藥物對人體進補的話,藥物的補益作用往往有推波逐浪之勢,可促進人體功能活動,增進、臟腑活力。冬季,人的皮膚緊密,出汗較少,攝入的營養物質也容易貯藏起來。中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並且在冬季,人的食欲也旺盛,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由於冬季能吸收和儲存更多的營養物質,吸收和儲存的營養物質能在人體長時間、更好的發揮預防、治療和保健作用。可以說冬季是人體養精蓄銳的大好時期,是進補的最好季節。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進補需選對時間
進補的日期一般應選在立冬至次年立春前後,即11 月上旬到次年2 月上旬,大約3 個月左右。
根據中醫學「冬至一陽生」觀點,傳統上認為,冬至是冬三月氣候轉變的分界線,由此,陰氣始退,陽氣漸回,這個時候進補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使閉藏之中蘊藏活潑生機。此時進補更容易發揮其效能,是虛弱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
嚴格的說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日以後。當然如果是體虛症狀明顯的人,其進補未必非要等到冬至才開始,入冬後及早進補同樣可起到良好的改善虛弱症狀之效。
冬季進補要依體質進行
一般來說所有的人都適合冬季進補,但最好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適合的進補。對於40 歲以上的人群,體質開始走下坡路,即使沒有疾病和不適,也是需要進補的。青年人陰虛為多,肝火易盛,以補陰為主;中年人氣陰兩虛為多,需補氣補陰;老年人陰陽兩虛為多,應陰陽並補。婦女陰血兩虛為多,需補陰補血。至於病後、產後、手術後和大出血後的人,在恢複階段多數存在氣血兩虧、氣陰兩虧,也需要進補。
在急性病發作期及體虛而病邪未除的人群,最好在有經驗的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補,應注意祛除疾病後進補或一邊除病一邊進補,這在中醫中叫攻補兼施,否則容易閉門留寇,使病情加重。
冬季進補分溫補、清補和平補
根據人的寒底、熱底及平底的不同,冬季進補分為溫補、清補和平補三類。寒底及體質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熱底及體質陰虛則清補。由於香港氣候濕熱,許多香港人的體質比較偏濕熱,故而要特別注意溫補,以防溫補過頭。
冬季進補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0g,生薑30g,羊肉500g。當歸、生薑、羊肉放入沙鍋中,旺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加入調料即成。本品為漢代張仲景名方,溫中補血,祛寒止痛。
韭菜炒胡桃仁
胡桃仁50g,韭菜200g。麻油倒入炒鍋,燒至七成熱時,加入胡桃仁,炸至焦黃,再加入韭菜、食鹽,翻炒至熟。本品有補腎助陽,溫暖腰膝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腰膝冷痛。
黃芪童子雞
取童子雞1只,生黃芪9g用紗布袋包好一起置於鍋內。在鍋中加薑、蔥及適量水煮湯,待童子雞煮熟後,拿出黃芪包。加入鹽、黃酒調味,即可食用。可益氣補虛。
蓮子百合煲瘦肉
蓮子(去芯) 、百合各20g, 豬瘦肉100g,加水適量同煲, 肉熟爛後用鹽調味食用,每日1次。有清心潤肺、益氣安神之功效。適於陰虛質見乾咳、失眠、心煩、心悸等患者食用。 蜂蜜蒸百合
將百合120g,蜂蜜30g,拌合均勻,蒸令熟軟。經常含數片慢慢嚼食,可補肺、潤燥、清熱,適用於肺熱煩悶,或燥熱咳嗽、咽喉乾痛等證。 綠豆藕
粗壯肥藕1節,去皮,沖洗乾淨備用。綠豆50g,裝入藕孔內,放入鍋中,加清水燉至熟透,調以食鹽進食。可清熱解毒,明目止渴。
山藥冬瓜湯
山藥50g,冬瓜150g,將其放入鍋中慢火煲30分鐘,調味後即可飲用。可健脾、益氣、利濕。 黑豆川芎粥
川芎10g用紗布包裹,和黑豆25g,粳米50g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紅糖。分次溫服,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橘皮粥
橘皮50g,研細末備用。粳米100g,放入鍋內,煮至粥將成時,加入橘皮末,再煮10分鐘即成。本品理氣運脾,用於脘腹脹滿,不思飲食。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一級講師、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執委、香港茶療學會理事、《香港中醫雜誌》編委。
編輯| 李惟
本文發表於《紫荊養生》雜誌2017年冬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