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記者手記(二):菜鳥展翅要先飛

—— 記“2017年港澳聽眾聯誼會暨港澳媒體赴內地採訪活動”

|李幸

2017.11.14 20:35

14日一大早,採訪活動正式啟動(見這則新聞)。大家憋了一晚上的能量,終於可以釋放出來了。在涼爽的空氣裡,每個人都是一幅躍躍欲試的樣子。

啟動禮在這裡舉行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港澳採訪團與金華媒體參加啟動禮

bau202008108j4x8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楊文延致辭

在簡短的啟動禮之後,一行人隨車前往菜鳥電商產業園。“菜鸟”,這在中國是一個自嘲的稱謂,“我是菜鳥”,要是有人这么说自己,那可要小心了,因为你面对的这个人,很可能是位大师。菜鳥電商產業園正是這樣

今年三月,在新零售背景的驅動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為了把更多的資源投入線下,遂攜菜鳥網絡,打造了這樣一個園區。這是阿里巴巴經濟體裡首個電商產業園。菜鳥電商產業園的定位非常直接:依託菜鳥網絡和阿里巴巴全平台的生態資源,幫助中小商家做大做強,衝擊上市。園區也意欲成為電商物流的綜合樣板,希望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複製該模式,幫助中小商家擁抱全球20億消費者的大市場。

做這樣的大動作,不能缺環境基礎。恰恰好,產業園所在的大金華地區,正是中國電商經濟最活躍的區域。這裡雲集了180萬種商品和20萬家以上的中小企業,有超過27萬賣家活躍在淘系平台上,而且電商數量還在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長。

菜鳥金華電商產業園項目是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首個一級節點,現已挑選107家規模電商企業入駐運營,日最低成交5萬單。

採訪團的車停在了金義網絡經濟學院的青年创客工场。眾人下車之後,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創業氣息;”互聯網+”,“創意”,“孵化”,“項目入駐”,“銷售額”,“成交量”這些字眼映入眼簾。這樣的場景布置,看起來根本不像讀書的校園,而像是一個創業的溫床:室內結構開闊寬敞,裝修簡單高效,店鋪式的隔間設計,簡約實用而且很有現代感的辦公設備與商品貨架,讓人立馬聯想到,中國電商發展的熱鬧景象,原來根是扎得那麼的深。這絕對不是浮華,而是真真切切的繁華。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金義網絡經濟學院的青年創客工場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金義網絡經濟學院的創業孵化中心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青年創客工場的創客空間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一間間的店鋪,也是創業的辦公室

金義網絡經濟學院的方孝榮院長親切接待了央廣的楊文延副總編輯,然後向我們一行人介紹了學院的情況。學院創辦於2014年,是浙江首個網絡經濟學院。學院現在約有1,300名學生,學院會重點培養學生們在實戰和創意方面的能力,同時向他們提供場地、電腦以及貨源等資源,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學著創業、在畢業後自行創業。

學院課堂學習、公司實戰和創業孵化“三環相扣”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完美的閉環。從這種培養模式中走出去的學生,應該都能很好地適應被電商徹底改變的現代信息社會。在說話的時候,方校長抑制不住激動;我們从他鏗鏘有力的語句裡,感受到了他對學院創業孵化中心的那份自信。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金義網絡經濟學院院长方孝荣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總編輯楊文延(右一)

創業孵化中心遴選入駐了20多個學生創業團隊,2016年度創業額高達1,800多萬;多名學生註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聽完方校長的介紹,我們開始饒有興致地參觀起位於孵化中心裡的店鋪來。

排在第一間的店鋪,是方校長的優秀學生董婭妮開的。一下子,董婭妮的店鋪就被我們港澳媒體和學生採訪團圍堵得水洩不通。下一篇手記,將記錄對她的專訪;巧的是,她在專訪的最後說道,“相比其他同學,我還算挺優秀的,但是相比其他大企業大老闆,我還只是個菜鳥。”

嘿,怎麼又是一隻“菜鳥”。

菜鳥展翅要先飛 | 專訪手記

董婭妮在她的貨架前

(待續)

相關鏈接:

  • 記者手記(一):溫柔夜雨伴西湖 —— 記“2017年港澳聽眾聯誼會暨港澳媒體赴內地採訪活動”

  • 港澳媒體及學生赴內地見證產業發展 感受文化魅力


責編 | 鄒李蕾

編輯 | 莫潔瑩、李惟

攝影 | 李幸

歡迎點讚並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留言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