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美國總統的訪華秘聞 | 只有他到過香港
文 | 鄒李蕾
全文約2,800字,需花5分鐘閱讀
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8日下午在故宮博物院迎接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兩國元首夫婦在寶蘊樓簡短茶敘。
至此,特朗普成為第8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
在特朗普之前,已有7位在任期內的美國總統曾訪華。最高領導人的訪問,對中美兩國的外交來說,歷來都是一件大事。中美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國之一,兩國領導人的互動,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除了政治外,不少美國總統在中國留下了各種趣事,為嚴肅的政治事件添上一抹輕鬆的色彩。
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時,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專機抵達北京首都機場。他走下舷梯,跟前來迎接的周恩來進行了那次著名的“跨越全世界最廣闊大洋”的握手,並感嘆地說:“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毛澤東當天下午就在中南海接見了他,主賓相談甚歡。
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尼克松夫婦在訪華前一直練習如何使用筷子。據中國外交部禮賓司的官員回憶,訪華期間,雖然尼克松夫婦使用筷子不夠熟練,但用餐時仍堅持使用筷子。另外,參與接待的中方服務員也說,尼克松一直試圖“改善”自己用筷子的技能。
席間尼克松在“偷瞄”周恩來,學習如何使用筷子
這次訪華標誌著中美關係的破冰,兩個大國終於開始認清彼此的重要性。 2月28日,雙方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這一歷史性文件奠定了中美關係此後發展的基石。
當我在城牆上漫步時,我想到為了建築這座城牆而付出的犧牲;我想到它所顯示的在悠久的歷史上始終保持獨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長城告訴我們,中國有偉大的歷史,建造這個世界奇蹟的人民也有偉大的未來。
“破冰”后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
福特是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第一位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在就任總統前福特曾多次訪華。 1975年12月1日,福特作為總統訪問中國,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副總理。雙方重申遵守1972年2月中美在上海聯合發表的《上海公報》。
福特訪華時贈送給鄧小平的“全家福”——36位美國總統面部肖像銀幣,也是中美尚未建交時中國領導人收到的特殊國禮,是重要的歷史見證物。
福特總統訪華期間,夫人學跳中國舞
1976年,中國革命偉人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逝世。時任美國總統的福特三次致唁電,對他們的逝世表示哀悼。
我們的雙邊關係是重要的……正是一些共同的認識和共同的利益使我們兩國在四年前走到了一起。其中一點是雙方同意不對別人稱霸,並且根本反對別人把霸權強加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努力。
“拍馬屁” 與 “走後門”
里根是中美1979年建交後首位在任期內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在1984年訪華期間,里根會見了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雙方在北京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等四項協定和議定書,並草簽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
訪華行程中,里根與夫人南希到西安參觀兵馬俑。進入俑坑近距離觀察兵馬俑的待遇,只有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才有資格擁有,里根是第一個享此待遇的美國總統。
下坑到陶俑旁邊後,里根很興奮,聽導遊介紹每個陶俑的發式都不一樣,他半信半疑地一個一個仔細看。里根伸手摸一頭陶馬的背,從前往後,一直摸到馬的屁股停下來,他拍了一下馬的屁股,調侃說:“這匹馬好,牠不會踢我。”然後他走到一個陶俑旁,發現這個陶俑沒有頭,於是走到陶俑後面,把頭伸到陶俑的脖子上說:“現在他有頭了!”
離開時,里根還對著兵馬俑說:“部隊解散!”
另外給中方人員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里根愛走後門。
他們每到一處,中方從禮儀考慮,總是安排里根總統夫婦堂堂正正走正門。但美方的安全官總是提出里根總統走邊門或旁門。中方負責安全警衛的人員說:“這樣可能不太好吧,顯得對總統不禮貌似的。”美方則說:“沒關係,我們總統已經習慣走邊門了。”
有歷史文獻分析,由於1981年3月30日,里根在華盛頓一家旅館的宴會廳發表午宴演講後離開時,遭到槍擊。他的新聞秘書的頭部被擊中,以致癱瘓。里根總統本人也中了一顆槍彈,幸好不是致命的。此事對其安全人員壓力很大,訪華時他們的神經仍然極度緊張,選擇走邊門,也是出於安保考慮。
里根和夫人在北京動物園與大熊貓“親密接觸”
我們兩國幾乎是處在地球的兩頭,我們的語言、風俗和政治信仰可能很不相同。但是就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關鍵的問題來說,美中兩國人民之間沒有什麼距離。
愛烤鴨,愛騎行
老布什是有史以來“訪華最快的美國總統”,就任才剛滿月就對中國進行了工作訪問,由於工作訪問性質,老布什這次在北京待的時間很短,主要行程就是會晤中國領導人。北京對老布什來說不陌生,因為他在70年代中期曾以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的身份在這裡待了14個月,此後還曾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再度訪問中國。
當時,李鵬送給老布什夫婦兩輛“飛鴿牌”自行車,這位當年喜歡和夫人芭芭拉在北京街頭騎車的美國總統興致勃勃地跨上車子,在眾多記者面前擺出騎行的姿勢。老布什在這次出訪期間接受了中央電視台的採訪,成為首位在中國熒屏上向中國人發表談話的美國總統。
1993年卸任總統職務離開白宮後,老布什到中國訪問了22次。在1995年老布什夫婦的金婚宴上,最搶眼的一道菜便是北京烤鴨。老布什對烤鴨和騎行的的喜愛之深,影響了總統小布什。
小布什在任期內前後4次訪華的小布什,曾與15位中國領導人會晤過,被稱為“與中國最親近的美國總統”。
小布什很喜歡中國菜,他像他父親一樣用小餅卷烤鴨和大蔥,一口氣吃5卷烤鴨。就在小布什宣誓就任美國第41任總統前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時報》不約而同地推出特刊,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布什一家情繫北京烤鴨的故事。
2005年,小布什作為美國總統第二次訪華,在40小時的旋風式訪華行程中,特意要求中方安排一次騎山地車鍛煉。這是小布什第二次在北京騎自行車。父母在中國出任外交官時,小布什曾來北京探親,也騎著車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
我們珍惜兩國之間已經建立的新的關係,我們仍然信守構成我們關係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所確定的原則。
任期內訪華唯一一位到過香港的美國總統
1998年克林頓的訪華可謂是形成豐富,訪問長達9天,走訪了5座城市。據《紐約時報》報導,克林頓訪華團超過1000人,當時創下了美國總統訪華團隊的人數之“最”。
行程中,除了提到上海是“全世界最令人興奮的城市”外,他讚譽最多的就是桂林了。他在外國媒體介紹說:“如果你只有3天的時間遊覽中國,那麼桂林非去不可”。
克林頓訪華的最後一站是香港,他也成為首位訪華行程中包括了香港的美國總統。克林頓表示,很高興看到香港特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並對香港的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如今長城是中國展示自己,而不再是把自己隔離在世界之外的象徵。長城把中國凝聚起來了。
同中國領導人會晤形式最多樣的總統
對今年初才剛卸任的第44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大家一定還有清晰的記憶。你一定記得,2014年11月11日晚,在結束了APEC會議後,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不打領帶,在中南海瀛台舉行了形式輕鬆、內容重要的會晤;你也一定記得,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期間,他們又在西子湖畔散步、茶敘。
我從這裡帶走的是對中國文明的欽佩,帶來的是美國人民的問候。
此外,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James Carter)雖在任期內未能訪華,但在卸任后的20年裡,8度訪問中國,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三代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回顧歷屆美國總統訪華的行程,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美兩國關係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下奏出的越來越強的時代音符。在回顧中,我們也發現一個有趣的花絮,似乎每一任訪華的美國總統用筷子的功夫都不錯。
那麼特朗普的筷功又會如何呢?今晚的晚宴就會見分曉~ 不過很顯然,特朗普對這次訪華是相當期待的,出行前他照例在自己的推特和粉絲打卡道:
(圖源:特朗普的推特截圖)
編輯 | 鄒李蕾
製圖 | 鄒李蕾
本文為紫荊原創,歡迎點讚並轉發到朋友圈
轉載請留言聯絡我們
长按二维码
关注紫荆
FB:www.facebook.com/bauhini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