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兩地公務員培訓交流的橋樑 ——訪香港公共行政學院高層
回歸20年來,香港與內地多方面合作日趨緊密,其中兩地公務員的培訓交流更顯重要。而香港公共行政學院正是搭建了這樣一條溝通的橋樑,學院由香港社會精英、政府退休高層官員,以及專業人士攜手創建,旨在利用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區位優勢,以及長期積累的先進管理經驗,針對內地中高層公務員,為內地培訓高級公共行政及管理人才,取得了優越的成績。本刊記者日前專訪學院理事會成員李明逵、費斐、陳鴻遠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詩濛,聽他們講述學院的優勢、特色以及成就。
文|本刊記者 王昊 陳嘉鴻
李明逵認為,推動兩地公務員交流培訓,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香港先進經驗 傳授內地學員
香港公共行政學院創建於2007年,課程主要以一至兩周的短期培訓為主,內容主要涉及經濟建設、領導力建設、服務政府建設、城市建設、社會治安五大方面。至今已有來自廣東、四川、浙江、江蘇等省份的數千名公務員在此接受培訓。僅去年1年,學院便開班30餘個,學員總計約800人。談到學院創立的初衷,學院理事會成員、香港婦女基金會對外主席兼副會長,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秘書處香港辦事處副主任的費斐女士表示,回歸後,內地要全面了解香港必須要經過一些橋樑和中介。所以原港區人大代表、金沙中國總裁王英偉博士倡議成立香港公共行政學院。學院由王英偉任主席,警務處前處長李明逵任院長、許詩濛任學院常務副院長。理事會成員還包括:王英偉、李明逵、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院長阮德徽博士、執業律師陳鴻遠、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阮曾媛琪教授、特區政府律政司榮休法律草擬專員嚴元浩律師。“兩地一般的官方交流,內容可能是理論或政策性居多。對於香港的實際情況不見得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建立這樣的一個橋樑。”她說,雖然叫做培訓,但實際上是希望內地地方政府的處級以上公務員能夠從香港的先進模式中找到有用的元素,啟發思路提升管理水平。
費斐稱,希望內地公務員能夠從香港的先進模式中找到有用的元素,啟發思路提升管理水平
學院理事會成員、院長李明逵表示,“過去我是警察,從來沒做過培訓、教育的工作。退休之後,新的崗位可以說是新的嘗試。慢慢覺得很有意義。”他說,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的治安非常不好,有部分香港匪徒和內地的一些違法份子聯合在港作案。最後還是要靠內地警方和香港警方相互配合,尤其是情報交流,才令香港治安逐步趨於良好。所以退休之後,把過去的一些經驗與內地公安系統的同行分享,就成了自己的抱負。此後逐步發現,其實學院和內地的一些培訓計劃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培訓課程內容、培訓對象也逐步增多。
除了課堂授課,學員還會實地參訪交流。圖為學員參訪黃大仙景區
課程量身設計 師資力量一流
香港公共行政學院位於香港銅鑼灣一幢商廈中,場地並不大,勉強容納工作人員。“內地地方政府跟我們聯繫的時候,都會問我們的大樓在哪,其實根本沒有。”學院副院長許詩濛半開玩笑地說,因為學院屬於非牟利機構,所以課室一般都是長期租用,有限的資金絕大部分都用在請老師這方面,因為培訓素質是必須要保證的。她說:“我們請的都是業界一流的人才,不但水平要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要求他們在課程中不停增加和更新案例,今年的課程不會講去年的案例,也不會跟去年的課程一樣。”
香港各類行政培訓機構眾多,能在其中獨佔鰲頭、脫穎而出,正是與學院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及師資力量密不可分。對此,費斐表示,學院理事會成員有前警務處處長,律政司退休官員等,王英偉主席也曾多年任職公務員。此外,還有法律界、教育界及工商界精英,所以邀請各界知名人士來授課相對比較容易。“加上我們的課程安排非常靈活,內容新穎,逐步就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她說。
在課程設計方面,許詩濛表示,課程內容主要按照學員事先提出的希望學習的內容量身設計。除了內地學員一般關注的香港行政體制、城市規劃、廉政經驗、監察機制、危機處理等內容,還會因應學員的工作性質有針對性的安排課程內容。
許詩濛表示,會因應學員的工作性質有針對性的安排課程內容
學院理事陳鴻遠律師表示,如果學員想要了解香港的法律體制,就會增設一節專門講解香港普通法制度、司法體系、審判原則等相對概括性的課。比如來自公檢法機構的公務員,需要了解香港刑法制度的處理程式。或者金融發展方面,也與法律有關係,比如香港的民事司法體制等。如最近的一次培訓,是學院成立10年來第一次因應南京市律師協會的要求,組織了第一次的律師事務所主管人、主任等高級培訓,主要講解香港以及境外比較有規模的律師事務所如何運作、如何管理律師,以及如何評估績效,如何推動業務發展等。因為這次學院請了兩位非常專業的跨國事務所主管人與學員分享看法和經驗,總體來看效果不錯,但也有些學員反饋,學到的東西不能即時應用。對此,陳鴻遠認為,雖然有些學員認為學到的東西不是馬上能用,但學生的視野被拉寬了,思路也開闊了。這對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陳鴻遠律師表示,雖然課程中有些內容學員未必能夠馬上用到,但有由於拉寬視野,開闊思路
課堂師生互動 實地參訪交流
事實上,學院授課的過程中也不僅僅是理論的灌輸,李明逵指出,課堂上老師會結合實例與學員分享經驗,讓來自內地的公務員能夠參照實際情況,學有所用。同時還會在課堂上設置情景模擬,讓學員參與實際操作,或組織學員到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實地探訪。比如對於來自內地公檢法系統的公務員,課程會專門安排去警隊實地探訪、交流,或觀摩警隊演習。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學員不僅能夠了解香港公務員應對各種問題時採取的方式,還能夠了解其背後的理念。“透過我們這些培訓計劃,不單是內地的學員能夠學習香港的東西,透過與他們的交流,香港的官員和公務員也可以了解到內地發展的情況”,李明逵表示。
雖然時至今日,香港公共行政學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建院之初,也的確遇到過不小的困難。“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場地問題。辦公室很小,我都不能常回去。我這個人又高又大,一回去,大家就沒地方坐了。”李明逵笑著說,剛剛起步的時候社會對學院的認識也不夠,所以有一段時期我們1年裡只有3至5個班。許詩濛也表示,最早就是各個理事一腔熱血成立了這個學院,後來才發現內地公務員培訓預算是今年預算明年的。所以學院2007年成立的時候,這一年的預算早都結束了,所以這一年基本上沒能成功開班。本來寄望於08年,結果內地年初遭遇雪災,之後是汶川地震,然後又是北京奧運。結果當年,僅僅開了四、五個班。“此後因為得到了中聯辦的支持,加上與中組部、國家外專局、中聯辦還有浦東幹部學院一起合作,靠高素質的課程安排贏得口碑,名氣逐步越做越大”。
課程內容除了講授,還有大量課堂互動
開發金融課程 助企業“走出去”
雖然學院現在已經名聲在外,但理事會及學院高層對此仍不滿足。談及未來的發展時,許詩濛表示,首先,希望國家的政策能繼續開放給黨政機關的公務員到香港來培訓。內地現在不論是企業還是人才都在向國際化發展,管理者就更不能故步自封。所以要加大內地領導幹部的培訓,管理者接受了最新的理念,就能更好地帶領地方向前發展。第二就是希望學院除了政府公務員的課程外,能多利用香港這個金融中心,多開發一些企業的金融管理課程,這樣便能給兩地的企業創造一些好的合作機會,也有利於內地企業“走出去”。
編輯:李惟
攝影: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