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瑞:香港貿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貿易發展局在全球有46個辦事處,當中有28個位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發局具備廣闊的環球網絡,並會繼續與香港和當地的業界、政府及其他中介機構緊密聯繫,發揮整合作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早在2015年,貿發局已經著手研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投資機遇,並很快建設起“一帶一路”各類專案的配對平台,促成眾多從央企到中小企業的各種合作案例。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

羅康瑞


在2013年的時候,當我聽見“一帶一路”倡議,我是有很大懷疑的,60多個國家,40多億人口,怎麼連起來,去投資,去推動?

但是過去幾年,大家能夠看見“一帶一路”確實是現在世界上需要的。大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就如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前的情況。“一帶一路”的核心是為沿線地區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實現互聯互通,而這幾個戰略目標與中國企業“走出去”亦是密不可分。

“一帶一路”倡議獲得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肯定與認同

現在,“一帶一路”倡議已經獲得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肯定與認同,而且不同國家也紛紛簽訂合作投資協議。但下一步應怎樣走?“一帶一路”計劃最終能否全面成功,要看是不是可以從市場化手段運作,即通過市場化的項目選擇、專業化的風險管控和複合型的隊伍建設,使市場主導的價值取向與政府推手形成真正合力,推動大型而複雜的國際投資,帶動世界資源投到“一帶一路”項目上。

迄今為止,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與近40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定,同近30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許多國際組織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商業及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和政商合資是一帶一路推進的關鍵

但企業“走出去”仍面對重重挑戰。單單是資金方面,已經是極大的挑戰——我們國家沒辦法承擔全部“一帶一路”的投資。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6年到2030年,只是亞洲的基建投資需求就要27萬億美元,這是很龐大的數字。亞洲經合組織最近做的一個研究顯示,到2030年,全世界的基建投資需要約70萬億美元。僅中國一個國家怎麼承擔?

在過去幾年,我們在“一帶一路”上投資了很多,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在今年5月份的“一帶一路”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們會再投1,000億元人民幣,但是跟每年2萬多億美元的需求是沒辦法配對的,政治上也不可行,因為有些國家還是擔心,我們國家投資是不是有政治目的。所以我們“一帶一路”的投資應該商業化,這樣才能夠持續做下去。

顯然,沒有高效的資金融通和金融服務,難以有投資和貿易的“一帶一路”。 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建立了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服務“一帶一路”的金融平台,商業及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和政商合資才是關鍵。

羅康瑞:香港貿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9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和貿發局主辦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香港擁有獨特優勢可助力

一帶一路由願景變為現實

然而,為吸引機構和私人投資,我們必須對投資風險進行徹底的評估、規劃和管理。我們從哪裡可以找到了解我們的需求、更深諳各個不同市場的專家?籌資管道落實後,誰可以領導、參與規劃、設計、運營、管理這些複雜的專案?香港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對於香港來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最重要的是發揮香港的國際化優勢。在我跟香港的工商業界探討時,很多人認為他們不具備合適的規模、能力或興趣來承擔風險操作大型項目。但我相信,無論你是一家大企業或一家中小企,機會都是存在的。例如:何設計公司的何力治先生,剛剛贏得菲律賓首個智慧城市項目“新馬尼拉灣國際社區”的總統籌及首期建築師;蔡群力女士,由其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德基科技的鋪路技術及設備材料將服務於巴基斯坦卡拉奇至拉合爾高速公路項目。根據我們的過往商業經驗,將機會變成現實的最佳途徑就是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

香港擁有的獨特優勢可以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由願景變為現實,原因很簡單:香港和各國及內地的合作,是各地功能的配合。香港不僅是全球金融中心,還是全球最優秀的專業人士匯聚之地,香港也一向是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服務平台;預期“一帶一路”的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內地企業對香港各類支援服務的需求。香港的獨特功能,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能提供一個中立、國際化但能與內地接軌的商業操作平台,並且有大量專業人才,提供風險評估等重要服務,另方面也可制定符合國際商業標準的投資、融資和營運方案,減低問題和風險。

香港貿發局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定下五大策略

香港貿發局的角色又如何?香港貿發局是致力為香港商界創造機遇的法定機構,非牟利、角色中立,並且擁有50年服務商界的經驗。我們在全球有46個辦事處,當中有28個位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們具備廣闊的環球網絡,並會繼續與香港和當地的業界、政府及其他中介機構緊密聯繫,發揮整合作用,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早在2015年,香港貿發局已經著手研究“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投資機遇,並很快建設起“一帶一路”各類專案的配對平台,促成眾多從央企到中小企業的各種合作案例。

香港貿發局致力為香港、內地與全球商界創造機遇。貿發局過去數年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定下五大策略,並採取了一系列相應行動:

1)制定路線圖。我們制定了路線圖,沒有可能一下子投資60多個國家,有些國家的條件是不太系統的。我們是研究過之後,確定了8個條件比較好的國家,包括泰國、越南、印尼、沙特、阿聯酋、匈牙利、波蘭及捷克。

2)建立聯盟。我們現在已經與50多個機構、公司、團體和組織簽訂了合作協定,交換資訊、攜手尋找投資商機,在不同國家和行業打造合作關係。

3)建立溝通合作平台。我們第一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成功舉行,吸引了超過2,400人士參加,為各方尋找商機和投資機會;今年是第二屆,於9月11日舉行。除了論壇外,我們每一年在全世界有超過1,000個活動,每一個活動都將“一帶一路”放進去,令更多人了解其中的機遇和聯繫合適的夥伴。

4)尋找商機。我們去年舉辦了多個外訪投資和考察團,到不同的“一帶一路”國家如阿聯酋、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以及東盟國家等拜訪當地政府、商界及團體,為業界打開商機,尋找夥伴。

5)促成合作項目。今年5月份,我帶了一個投資考察團到泰國和越南,很開心這兩個國家的領導都非常重視,都是總理出來見我們的。我跟他們說,我們只是來談投資的,要怎麼樣投資,政府能給我們一個合理的回報和保證,比如貨幣要貶值的話,政府怎麼給我保證?我覺得這些作為投資者的角度去談是比較容易的,也沒有帶進政治的考慮。

我相信,如果我們結合內地企業的規模、資源、科技、生產力,與他們“拼船出海”,再用香港這個平台,將有興趣的投資者、設計師、工程師、運營者放在一起,必定可以共建“一帶一路”。香港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而香港貿易發展局能推動這個事情,跟那些有興趣的有關方面,跟對方政府談一些基本的條件。到目前為止,我們投資考察團的幾家公司,都因此找到夥伴,正在商討不同能源、道路等方面的項目。

羅康瑞:香港貿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5月25日,由香港貿易發展局、福建省商務廳、福建省發改委等聯合舉辦的“創新升級·香港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旨在推動福建企業對接香港專業服務,攜手開拓“一帶一路”新機遇。圖為參觀者在“創新升級·香港論壇”設立的業務合作洽談區了解香港一家公司的保溫塗料產品(圖:新華社)


香港要抓住機遇為一帶一路發展項目提供全方位方案

展望未來,我認為有幾個重要的發展方針,可以帶給香港持續發展的機會。香港要抓緊機遇,必須利用香港金融的優勢,專業人才的經驗和國際與內地的網絡,結合內地的資金、科技和生產力,為“一帶一路”發展項目提供“全方位方案”;利用香港國際水準的專業服務打造獨特的“一帶一路”市場化平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力量,輻射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推動發展。

至於我們貿發局,我邀請各位朋友,繼續與我們攜手抓緊機遇,共建“一帶一路”。香港貿發局50多年來一直與香港企業合作,在世界各地創造商機,促進香港與各國的商貿合作,成就香港的經濟奇跡。為了繼續探討並推動“一帶一路”中的新商機,香港貿發局於今年9月11日再次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繼續邀請沿帶沿路的主要官員和商界領袖出席會議,香港特區政府也繼續舉辦其它以“一帶一路”相關領域為主題的大型國際論壇及博覽會。同時我們也會組織更多新市場的投資配對的外訪團,例如到訪菲律賓、沙特、阿聯酋。我們也會支持教育界、團體和企業培訓未來的人才,同時也鼓勵年輕人參與“一帶一路”,多學習、裝備好自己,迎接未來。我希望有更多中小企、更多服務業界和專業合作夥伴利用香港貿發局的平台,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