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雄:加大力度 推動創科
創新及科技局成立近兩年來,香港創科生態不斷改善,世界級科研機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相繼落戶香港,今年特區政府還與深圳簽署了共同發展河套“港深創新科技園”備忘錄,不久前發布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更是在8大方面提出要加強創科發展,預示著香港創科從此將走上快速發展軌道。
文|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楊偉雄
楊偉雄局長
創科生態不斷改善
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即將兩年。期間,政府已額外投放超過180億元(港幣,下同),推出多項針對性的措施,包括推出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及2億元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支援初創企業;20億元“院校中游研發計劃”,促進中游和應用研究;5億元“科技券技劃”,協助中小企升級轉型;5億元“創科生活基金”,利用科技改善日常生活;126億元支持科學園第一階段擴建計劃和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先進製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作為“再工業化”的關鍵基建。
兩年以來,創科生態已大有不同。世界級科研機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相繼落戶香港,為開拓創科投下信心一票。我們在河套區發展上也取得突破,今年年初與深圳市政府簽署了《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10月剛成立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為積極推進“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
施政報告加強創科發展
今屆政府對發展創科極為重視。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以8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提供科研基建、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開放政府數據、由政府帶頭改變採購方法,以及加強科普教育。以下讓我解釋其中幾個重點。
首先,我們定下增加研發資源的目標,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結束前(即2022年),把本地研發總資源大幅增加至每年約450億元(由政府及私營機構各投入約200和250億元),將本地研發總開支(GERD)相對GDP的比率,由0.73%倍升至1.5%。朝此目標,我們已為大學研究資金預留不少於100億元,並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為刺激私營企業投資研發,我們亦推出超級稅務優惠——企業首200萬元的研發開支可享高達300%的稅務扣減,餘額則獲200%扣稅,而且扣稅額不設上限。上述兩項措施除為科研投入大量資源及為企業的有關開支提供十分吸引的扣減額外,更傳遞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就是為了發展創科,政府會竭盡所能在政策制定上作出配合甚至突破。
10月21日,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右五)出席創新科技嘉年華2017開幕典禮(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在發展智慧城市方面,我們會在今年內公布智慧城市的發展藍圖,並先投放7億元推展三項試點計劃。有關計劃包括:(一)為全港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作為單一的數碼身分和認證,利便市民進行政府和商業的網上交易;(二)在選定的市區地點進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收集即時城市數據,以加強城市管理和為市民提供交通、天氣、環境等訊息;以及(三)推出運用人工智能的大數據分析平台,利便公眾運用數據,開發創新的應用程式和服務。
人才是發展創科的關鍵。我們會投入35億元,提升本地創科人才的質和量。其中教育局會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資助本地學生修讀研究院,以投身研究工作。創新及科技局則會啟動5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在其“博士專才庫”項目,會資助合資格企業聘用博士後專才(每名專才每月津貼32,000元,以每公司兩人為限,為期兩年),以及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先進製造技術和“工業4.0”的培訓。此外,我們已調高“實習研究員計劃”的每月津貼額,學士、碩士學位實習研究員的每月津貼分別提高至16,000元和19,000元,令更多企業和STEM畢業生受惠。
楊偉雄局長(中)和其他主禮嘉賓參觀創新科技嘉年華2017香港青年協會創意科藝工程計劃的工作坊(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在政府內部,我們會探討調整政府採購安排,加入創新及科技方面的要求,有別於以往主要以價錢為招標的考慮。創新及科技局會繼續善用5億元的科技統籌整體撥款,協助各政府部門推行科技項目,改善公共服務及提升運作效率。效率促進組會編入創新及科技局,進一步推動政府部門創新和提升運作效率。中央政策組會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負責政策上的創新和協調跨部門工作。
另一項扶助新經濟發展的舉措是檢視現行法例及法規,掃除窒礙創科發展而不合時宜的條文。“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會連同各政策局積極檢視其政策和法例,作出更新,“拆牆鬆綁”。
香港要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必須靠各個政策局群策群力。行政長官因此會親自主持一個包括大部分司局長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以最高層次及跨局的方式,推動創科8個方面的措施及智慧城市的項目。督導委員會並有100億元,為需推動的項目,及時提供資源。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創科博覽2017,新穎的科技創新展品吸引觀眾目光(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促進內地
與海外創科合作交流
我們也會致力在重點科研範疇(包括生物醫藥、金融科技、機械人技術及智慧城市),建立重點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內地及海外頂尖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及知名大學在港成立分支機構,進行研究項目。我們已向國家科技部提出建議,讓內地企業可便捷地與世界級的創新及科技團隊交流合作。國際知名的創科團隊也可透過平台,與內地的科技龍頭企業合作,進入內地市場。香港亦可藉此提升其創科實力,以創新驅動經濟,達致多贏。
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會成為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園地。佔地87公頃的園區,面積為香港科學園的四倍。我們正與深圳市政府共同發展,結合香港的科研力量和深圳的產業優勢,並抓緊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機遇,令“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成為大灣區的核心國際創科中心。
發展創科除促進經濟多元發展、惠及民生,更為下一代創造更多機會和給他們帶來希望、開拓美好的將來。施政報告的創科措施,充分顯示政府在此事業上積極進取、力求突破。我懇請社會各界與我們一起同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
新媒體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