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彬:施政報告務實,落實還需貼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剛發表了她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我認為在香港目前社會分裂、爭拗不斷的政治氛圍下,一份務實、注重社會民生的施政報告尤為重要。求變,是大部分香港人對未來社會的願望,也是對本屆政府施政報告的期望。這次施政報告,正正以創新思維,聚焦經濟和民生,為廣大市民帶來希望。
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觀塘區議會主席 陳振彬
10月11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上任后首份《施政報告》
我十分認同這份施政報告,縱覽全文,可以感到本施政報告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確切回應巿民急切的訴求
房屋問題一直困擾著香港市民,市民殷切期望政府能解決住屋問題的訴求。面對着不同階層市民的住屋需求,行政長官提出多項針對性強的措施,致力建立“置業階梯”:“綠表置居計劃”和“白居二”計劃恆常化,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重燃市民的置業希望。安居、樂業,都是最基本的需求,有安穩的生活,有助市民團結一致,合力共同建設美好香港。
香港人口不斷增加與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對公共醫療構成壓力,例如經常性開支問題、人手不足、市民輪候時間過長等。有見及此,施政報告在醫療方面增設一系列措施:增加醫院管理局的經常撥款,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和設施;增加醫療人手,增設護士診所,以跨專業團隊發揮更大作用。更為爭取多年患有不常見疾病的人士提供支援,就特定藥物治療提供資助。
除了上述措施,縱觀整份施政報告,都積極回應市民訴求。林鄭月娥在競選期間以至上任行政長官後,都多方聆聽意見,落區親身了解市民需要,並把市民的關注和解決方法,寫進施政報告內,予以實行。
聚焦改善民生和支援中小企
本屆政府重點發展民生。為紓緩市民長途公共交通費的負擔,推出惠及200萬市民的《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操作程序簡單易明,市民使用極為方便。長者方面,明年年中將推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向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3,435元;同時推動樂齡科技,預留10億元成立基金,資助安老服務單位試用及購置科技產品;並擔當責任為長者提供更理想的生活環境,實踐“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此外,在社會福利和勞工權益方面,亦增加了不少資源,實施務實的措施,改善民生。
經濟方面,為紓緩中小企稅務負擔,企業首200萬元利得稅率大幅度由16.5%降至8.25%;首200萬元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更可獲300%扣稅。企業繳付的稅項減少,有助減低營商壓力;企業更可利用所減免的稅項作其他營運。此措施有助提升本地企業的競爭力,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
創新思維,敢想敢做
要在糾結纏繞的問題中找出路,必須跳出框框,注入新思維。的確,我們在施政報告中看到不少創新的措施,例如兩級利得稅、不設審查的公共交通資助、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都是急市民所急,下定決心動手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方案。
理財新哲學
林鄭月娥在競選政綱中,已經提出要實施“理財新哲學”。這份施政報告,林鄭月娥把基本法所指的“量入為出”闡釋得漂亮,要把政府資源“用得其所,用得及時”,大膽增加開支,從方方面面包括發展經濟、教育、醫療、扶貧助老,以致普遍市民受惠的民生項目,都投入新資源或加大資源。
重視青年,重視教育
青年發展,十分重要。香港的未來,有賴我們的下一代去接棒。因此,在教導青少年、培育青年多元發展、鼓勵青年參與、為青年提供機會和環境,我們都責無旁貸。
我很高興看到施政報告中對青年人的關注,而且是具體而多元化的。近年,我們看到青年人對社會參與的程度大大提高,積極發聲。行政長官以行動來回應,既開設青年發展委員會,設立青年大使計劃,又增加渠道讓青年議政參政,以期更多聆聽青年人的聲音。此外又重塑職業教育為職專教育、深化海外及內地實習計劃,進一步鞏固及推動香港資歷架構等等,都為青年人的成長細心鋪路。
著力改善地區情況
地區工作,與市民息息相關。作為觀塘區議會主席,我樂見行政長官進一步推動地區行政的發展,表明會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聽取區議會和地區人士的意見,改善地區多年來關注的問題;更具體地透過地區行政督導委員會的平台,統籌和協調各相關部門推展一系列改善措施,例如地區清潔、加強違例行為的執法、善用各區閒置土地等。
居民關注的公眾街市環境,已經提出多年,喜見是次施政報告終於回應市民所需,承諾會全面檢視現有的公眾街市,有系統地制訂具體措施改善設施和管理,投放資源提升現有公眾街市的環境,包括加快安裝冷氣。
配合國家發展,掌握機遇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背靠祖國,得到不少機遇,亦渡過一些難關。眾所周知,國家的“一帶一路”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是國家的重要未來發展。我很高興行政長官在政施報告中提出方向,讓香港進一步掌握“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方向和落實情況,並與企業和商會合作,將政策轉為商機;同時設立“推進大灣區建設及內地合作督導委員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更聚焦發揮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及擬訂具體的工作計劃。這正是充分運用“一國兩制”優勢,為香港開拓新空間。
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全方位、多角度地回應社會當前最迫切關注的發展課題及民生問題,體現了施政新風,為香港經濟、社會、民生建立新起點,帶給全港市民一個美好的願景。
有了一份務實的施政報告,還需細心訂定細節,貫徹落實執行,務求令政策實施得更全面,更貼地,確切惠及香港市民。前面要走的路或許不容易,期望行政長官帶領問責團隊,全力以赴,迎難而上,不負市民大眾的期望!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17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