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到波恩 “充電”美麗中國
文|香港竇爽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近日在德國波恩舉行。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為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奠定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此次大會上,熊貓綠能等中國企業也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行動力。
聯合國特製電站效果圖
巴黎波恩兩年征程
全球聚焦氣候變化
2017年11月6日,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COP23﹚在德國波恩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約有2.5萬人參加,包括各國政府代表,非政府組織代表,媒體記者等,創下了在德國舉辦會議的參會人數新高。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為2018年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奠定基礎。
此次大會主席國是斐濟。這個太平洋島嶼國家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表示自己肩負著莫大責任,將一如既往致力於落實《巴黎協定》的各項承諾。
中國在落實《巴黎協定》方面身體力行。今年中國的期望主要有三點:一是希望在今年的會議成果當中,能夠有一個全面反映各方訴求、平衡反映《巴黎協定》各個重點要素的可供明年談判的實施細則案文草案;二是希望通過磋商和討論,能夠達成一個促進性對話的框架、原則和程序性安排,明年轉入正式對話;三是希望各國能夠就2020年之前的承諾和行動作出報告,來督促各國進一步兌現承諾。
在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熊貓綠能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簽署合作協議(朱諸 攝)
此次波恩大會上,中國企業也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環保行動力。作為現場見證《巴黎協定》簽署的唯一中國新能源企業,中國熊貓綠色能源集團(簡稱“熊貓綠能”)今年參與了多場邊會,並與聯合國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繼續加強合作,在太陽能源綜合利用、可持續綠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行動!行動!行動!
熊貓綠能攜手國際機構
11月9日,熊貓綠能在波恩氣候大會上宣布,獲得授權為聯合國設計建造特製電站。該電站總裝機100兆瓦,佔地約3,000畝。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能源是將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貫穿起來的一條主線,現代能源服務是減少貧困、糧食安全、公共健康和所有人享有優質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工業化、更加健康和更加具有效率的城市以及成功的氣候行動的關鍵。熊貓綠能與聯合國再合作,更體現了熊貓電站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樣板所發揮的匯聚全球優質資源的平台效應。
熊貓綠能首席執行官李原表示,行動重於承諾。全世界都需要加速行動,消除新能源產品的貿易壁壘,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限期內達到目標。過去兩年中國政府的政策使中國企業正在這個領域不斷創新,可再生能源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如今,更多的國際機構加入到熊貓綠能的新能源發展平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深圳市一個地球自然基金會和熊貓綠能簽署了合作協議。熊貓綠能在全球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自今年8月31日熊貓電站正式投運以來,共發出了超過2,600萬度綠色電力,為美麗中國“充電”。目前已經有百餘家境外媒體報道了熊貓電站,在搜索引擎谷歌上,熊貓電站的搜索結果有近40萬條。在中央電視台的中共十九大專題報道中,熊貓電站被视為綠色發展的成功案例。
在中央電視台的十九大專題報道中,熊貓電站被视为綠色發展的成功案例。圖為中央電視台特別節目《熊貓綠能“充電”美麗中國》截圖
作為全球領先的可持續發展方案提供商,要想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熊貓綠能表示,可以用三個詞總結:partnership(合作),change(變革),action(行動)。首先,政府及企業需要開展緊密的合作;其次,人們天天討論氣候變化,但是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想法而不是氣候;第三,我們需要真正的行動起來,落地一些實際的項目以應對氣候變化。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2月號
編輯:莫潔瑩
《紫荊》 2017年12月號(總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