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是香港在中東最大出口市場 ——訪阿聯酋駐港總領事娜比拉·沙姆希
文|本刊記者 周馬麗
阿聯酋駐港總領事娜比拉·沙姆希
“在阿聯酋經商不需要‘中介’。”近幾年,隨著香港和中國內地將投資眼光投向阿聯酋,走彎路和受騙的例子逐漸浮現,阿聯酋駐港總領事娜比拉·沙姆希女士(Ms. Nabila Alshamsi)在採訪中數次重複這句話。她強調,在阿聯酋開展商業活動,只需簡便地向官方機構遞交相關手續,就能在短時間內辦完所需手續,切勿被所謂“中介”欺騙。而總領事館也致力於促進香港與阿聯酋貿易交往,會通過專門活動,減少這種信息不對稱。
12月2日是阿聯酋國慶日,本刊藉此時機專訪了阿聯酋駐港總領事娜比拉·沙姆希。採訪中,沙姆希女士闡述了兩地相互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坦率地表達了對香港的印象,提及了“迪拜香港,香港迪拜”這句阿聯酋老話,更講述了兩地交往中令她印象深刻且“令人意外”的趣事。
“在阿聯酋經商不需要‘中介’”
記者:香港和中國內地企業在阿聯酋經商,目前是處於起步階段,還是已經較為成熟?這期間是否遇到了一些問題?
沙姆希:相比於到其他國家和地區投資,香港和中國內地企業到阿聯酋投資可以說處在起步階段。的確有不少商務人士對如何在阿開展商業活動不了解,走了一些彎路,一些人甚至受到當地所謂“中介”的欺騙。
這中間的信息不對稱很明顯,舉個例子:有人向我抱怨,說無法成功在阿聯酋開設辦事處、開展商業活動。我說,怎麼可能!這非常簡單,你直接先去A機構,再去B機構,再去C機構,等等,就完成了。對方恍然大悟道,噢,原來我需要去A機構。我說是的,你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或企業作為中介,只需要去這些官方機構,遞交齊全材料,很快就能開銀行賬戶、拿到居留權、設立當地辦公室、開始商業活動了。
所以我們認為,由於這種信息不對稱和誤解的存在,讓香港和中國內地商務人士了解在阿進行商業活動的步驟和規定,迫在眉睫,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明年1月15日,我們會為香港和內地商務人士舉辦一場研討會,並會邀請阿聯酋外交部、經濟部和商會的相關人士參加,專門一步步指導大家如何通過簡便易行的手續在阿聯酋開展商業活動。研討會後還會舉辦一場聚會,解答大家更多相關問題。
我想向大家強調的是,在阿聯酋開展商業活動,根本不需要通過任何所謂個人或企業號稱的“中介”,只需去相應的官方機構。這一系列手續從遞交到辦完非常簡潔快速,特別是在迪拜,整個流程甚至能在48小時內完成。
阿聯酋是香港在中東最大出口市場
記者:阿聯酋與香港的貿易現狀如何?最主要的貿易商品是什麼?
沙姆希:阿聯酋是香港在中東最大的出口市場。2017年首9個月,香港對阿聯酋的出口額將近47億美元。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電訊設備及零件、珍珠、寶石和半寶石、發動機和引擎,以及一些非電動設備等。同期,香港從阿聯酋的進口額將近30億美元。主要進口商品包括珠寶、珍珠、寶石及半寶石、電訊設備及零件等。
記者:兩地的投資概況如何?
沙姆希:目前,阿聯酋有10間公司在港設有辦事處,其中包括阿聯酋最大的銀行——阿布扎比銀行,以及馬士禮格銀行Mashreq Bank、阿布扎比證券、阿聯酋航空、阿提哈德航空、迪拜環球港務等。這10間公司的業務主要分布在銀行、投資、物流行業。
此外,阿布扎比投資局和阿布扎比戰略投資公司——穆巴達拉投資公司——也在香港設有分區辦公室;迪拜出口局今年8月也在香港正式成立辦事處,成為其在東亞地區的首個海外地區辦事處,也是全球第七個海外地區辦事處,協助阿聯酋企業打開香港以及中國內地,乃至整個區域的廣大市場。
香港對阿聯酋的投資情況,我們暫時還不掌握具體的數字。不過來自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投資,目前主要集中在迪拜,并已在逐步向整個阿聯酋拓展。
記者:阿聯酋對於推動與香港的經濟合作有何計劃?兩地對彼此相互開拓本地市場的作用如何?
沙姆希:在阿聯酋,我們有這樣一種說法——叫“迪拜香港,香港迪拜”。這個叫法從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在阿聯酋可謂家喻戶曉。在我們看來,迪拜和香港是雙胞胎城市:都缺乏天然資源;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商業、貿易和金融活動;港口在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根據香港貿發局,迪拜是中東及北非地區的貿易及運輸樞紐,是區內最大的貨櫃港口。——編註);以及雙方目前都在大力發展文化、教育等軟實力領域。不僅我們如此認為,香港也有智庫提出了“雙胞胎城市項目”,將迪拜列為香港的雙胞胎城市之一。我們也在就這一項目與他們溝通。所以我們很重視香港,重視加強兩地多方位的合作。
在經濟方面,阿聯酋經濟部長正計劃與在港阿聯酋商務人士會面,進一步拓展香港市場;兩地已經簽署了包括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在內的一系列協定,並在就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議(IPPA)進行協商;加上兩地都地處戰略要地,阿聯酋希望通過前述協定及協商,為香港的伊斯蘭經濟和商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開拓本地市場方面,阿聯酋是香港貿發局在中東和非洲地區設立的三個辦事處之一,其職責不僅負責中東地區的發展項目,同時也輻射至北非地區;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也正在包括迪拜在內的五個城市中選址,開設海外辦事處,目前這一項目正處於協商階段。
除了阿聯酋對香港及中國內地的商業活動的支持外,我們也期待香港對阿聯酋在香港、中國內地,乃至整個亞洲市場的開拓,起到支持作用。許多阿聯酋企業不僅重視香港市場,還將香港視作通往中國內地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基地。在這之中,總領事館也在盡力推進這個進程,幫助阿聯酋在港企業和商會與香港相關方建立聯繫。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由七個酋長國組成,是阿拉伯國家第二大經濟體。阿聯酋社會氛圍開放、多元,國內9百多萬人口中,僅1百多萬為本國公民或國民,其餘8百萬擁有約190個不同國籍。阿聯酋首都為阿布扎比,經濟發展曾主要依賴石油,近年來推動經濟轉型,降低對石油產業的依賴。圖片左側高樓群為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阿提哈德塔,是當地著名地標之一;右側為另一著名地標——酋長皇宮大酒店,被稱為世界上最奢華、最昂貴的酒店,房間號稱配備了“二十二世紀的設施”
民間交往願望和程度超乎想象
記者:有多少阿聯酋人長住香港?
沙姆希:目前只有5位阿聯酋高管在港。
但是阿聯酋人喜愛來香港旅行,每月到港旅行的阿聯酋遊客從幾百人到1,000人左右:今年5月份有760多人,9月份有近900人。這些數字乍看並不大,但和阿聯酋的940萬總人口相比,可以說相當可觀。阿聯酋遊客來港,是把這裡當做目的地,在此購物娛樂,而不是作為中轉。對我們而言,想來香港旅行的次數,和想到倫敦旅行的次數一樣頻繁和強烈,至少每年一次。阿聯酋人喜歡香港的品味,感到這裡安全、自己受到歡迎。通常他們會停留一周或10天左右。
阿聯酋人也喜歡到澳大利亞和東京旅行,有時將東京作為中轉站。阿聯酋是一個非常開放、多元的社會,所以人們喜愛旅行,樂於走出國門、探索外面的世界。要知道,在阿聯酋的9百多萬人口中,只有1百萬是阿聯酋公民或國民,其餘8百萬擁有大約190個不同國籍,所以阿聯酋人樂於接納不同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阿聯酋人對香港的了解、開始來香港旅行,比香港人對阿聯酋的了解和開始旅行要早得多。
記者:那麼香港人到阿聯酋的旅行情況如何?兩地的民間交往程度如何?
沙姆希:在香港與阿聯酋的旅遊等民間交往中,有一些出人意料,但又非常有趣的現象。
比如包括我在內,許多人會認為,阿聯酋地處沙漠、夏季炎熱,遊客會特意選擇秋冬季節前往。但迪拜旅遊局在港工作人員告訴我,香港遊客並不迴避在夏季來旅行,反而“即使在夏季,也會想辦法讓自己享受旅行。”這很令人驚訝,要知道,夏季的阿聯酋,日出之後的氣溫非常炎熱,在戶外進行活動是很大的挑戰。而香港遊客卻有解決辦法,他們選擇清晨或傍晚出門去往旅遊景點,而在炎熱的中午待在室內,享受酒店的閒適。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還有一個例子,上個月的一個周六,我們在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開辦了阿拉伯語書法班。令人驚訝的是,課程還沒開始,教室里就坐滿了人。人們了解阿聯酋的願望超乎想象。
阿聯酋對中國內地的了解、喜愛旅行的程度,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對中國內地的熟悉程度出人意料的高,一些阿聯酋人竟然還很熟悉深圳和廣州,會到這兩個城市旅行。
阿聯酋與香港近年來開始有規模地加強交往,也一部分始於香港遊客開始有規模地到阿聯酋旅行,給兩地相互了解創造了一個契機。我們希望基於此,令兩地的各方面關係更加緊密。
記者:阿聯酋在港有哪些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動?
沙姆希:總領事館積極推進與香港在文化和教育領域的合作,希望建立緊密的民間交流和更多跨文化對話機會,這也正呼應了特首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
去年,總領事館組織了一系列反響較大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阿拉伯電影展;與阿聯酋兒童讀物聯盟(UAEBBY)及當地社區團體合作,帶領故事圖書參加2017香港書展;向香港中央圖書館捐贈阿拉伯語和英語書籍;與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合作,開設“阿拉伯書法之美”書法班等等。此外,總領事館也正在計劃未來在香港舉辦“沙迦文化日”。
今年10月,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布扎比舉行,這是全球最大的技能大賽,阿聯酋也因此成為第一個承辦世界技能大賽的中東國家。總領事館與香港職業訓練局也已經有多項加強雙方職業教育培訓合作的計劃。
阿聯酋與中國文化相近
記者:阿聯酋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與合作?
沙姆希:中國很大,潛能也很大,特別是加上現在的“一帶一路”倡議。我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重新振興古絲綢之路沿線的繁榮,并打造全球共同政治互信、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包容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超過60個,這些國家的人口中,絕大部分都是穆斯林。
阿聯酋必須參與其中,必須尋找和加強與中國在各方面的聯繫,不僅僅是經濟領域。在教育、科技等領域,中國已經遠超阿聯酋,所以我們可以和中國學的東西有很多。我們希望可以在這些方面與中國政府進行多項合作。
記者:您之前提到,阿聯酋與中國有著很相似的文化?
沙姆希:阿聯酋屬於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與中國文化很相近,我們有著同樣的倫理規範和價值觀。但與之相對的,是雙方的互動開始的較晚,可以說是近年來才建立起較為常規性的聯繫,大概是從去年11月給予中國公民免簽入境待遇時開始的。所以未來對於這種交流的促進,是我們在外交領域需要促進和起到橋樑搭建作用的。
阿聯酋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相近之處主要有三方面:家庭觀念、家庭商業模式、以及曲線思維方式。在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中,家庭紐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相較於西方國家,阿聯酋和中國都有著“大家庭”模式,而非個體小家庭。在經商角度,兩國都有著在家庭內部發展商業的習慣。這在中東和亞洲都較為常見。這與西方國家有很大不同。
阿聯酋人和中國人一樣,喜歡“投資”人際關係,也就是說,是否願意和對方做生意,經常取決於是否信任對方。雖然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這種行為方式也已經有所變化,但許多事情的做法仍然基於這種習慣。阿拉伯人喜歡花時間了解對方、邀請對方吃飯,甚至多次。對於阿拉伯人來說,這種投入是必須的,不是浪費時間,因為在我們看來,通過這樣的了解,哪怕這筆生意談不成,也能成為朋友。這與中國俗話說的“生意不成情意在”一樣。
不過由於阿聯酋地處東方和西方之間,並且對這兩個市場都非常重視,因此阿聯酋會採納這兩種經商習慣,以拓展市場和機遇。
不是只有最好的航線最奢華的酒店
記者:曾經,提起阿聯酋,人們首先想到“有錢、阿聯酋航空、哈利法塔、盛產石油……”這種觀念現在是否有所轉變?對於這種看法,阿聯酋人怎麼看?
沙姆希:是的,人們仍然有這種看法。不過隨著對阿聯酋的了解逐漸增加,這種印象已經轉變了很多。尤其是一些商務人士,他們不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更加意識到這個國家能讓他們取得的成就。
從這種印象本身而言,我們不認為這是件壞事。當人們一想到你的國家,首先想到的是這裡有最高的塔、最好的航空公司、最好的酒店等等,這都是很好的印象,是件好事。但是我們的確希望并致力於讓人們對阿聯酋的了解更加多元化。
所幸的是,阿聯酋這個“品牌”也令人們願意了解。但我們不能僅僅依靠這個“品牌”而不思進取。阿聯酋是一個富饒的國家,但我們不能坐享其成,要開拓其他層面的發展,讓大家知道這個“品牌”背後,有更多寶貴的價值。到2030年,阿布扎比(阿聯酋最大酋長國,佔有阿聯酋約93%的石油儲量——編註)將停止出售石油,而將經濟增長點轉向其他方面。所以我們要讓人們知道,除了石油、最好的航綫、最好的酒店,阿聯酋還擁有其他美好的事物:教育、文化、經濟、貿易,並且是一個可靠的戰略夥伴……我們需要讓人們了解這些層面的阿聯酋。
阿布扎比盧浮宮11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由法國著名設計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 設計,希望能夠營造出一個結合著光影、反射與安寧的歡迎的場所。穹頂採用180米直徑的自由穿孔編織材料建造,將光線轉化為“光雨”,抬頭望去,穹頂在阿布扎比的陽光中閃爍
喜歡香港的快節奏
記者:到目前為止,您對香港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沙姆希:香港的節奏很快,快得仿佛這座城市從不睡覺。這和阿聯酋非常不同,阿聯酋的節奏沒有這麼快。
這有很多好處:人們行動迅速,希望獲得結果,做事富有成效。影響很積極、很正面。但也有壞處,會讓你忙的不可開交、會不斷吸取你的精力。我喜歡這種快節奏,因為阿聯酋駐港總領事館希望不懈地推動兩地在各方面的交往、取得成果,所以我們的工作速度也很快。
在這種快節奏下,香港政府的辦事效率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們工作效率非常高、很有責任感,時刻準備著處理和解決問題;會很快給你反饋,并希望不斷推動事情的進程,非常專業。這為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因為雙方的溝通、討論、談判等等因此非常高效,這也符合我們的共同願望——推動合作、取得好的成果。我想,等我的任期結束后,我們的合作應該能夠取得相當令人滿意的成果。
很有趣的一點是,雖然香港的節奏很快,但我認識的一些外交官,在退休後都選擇回到香港生活。這是我在過去派駐的許多國家和城市所沒有見過的。他們迷上了香港。
記者:請您向大家推薦一個到阿聯酋值得去的地方?
沙姆希:阿布扎比盧浮宮。就在11月初,阿布扎比盧浮宮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成為了阿聯酋的亮點之一,每個人都該去體驗一下。不僅僅是因為她有著盧浮宮的名字,更是因為這是一個在阿聯酋展現全球藝術的中心。
而且我推薦大家最近就可以去,因為現在正好是到阿聯酋旅行的好時機,阿聯酋地處沙漠,現在氣候正適宜,也是旅遊旺季。
不過我自己也還沒機會體驗阿布扎比盧浮宮,希望機會很快到來。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2月號。採訪由英文進行,內容經過記者編譯。
编辑:李幸
《紫荊》 2017年12月號(總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