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鈴︰香港走出去的“一帶一路”首批踐行者
文|本刊記者 許上福
顏寶鈴在公司展示產品 (本刊記者 許上福 攝)
10月19日,秋日的和煦陽光照著九龍灣畔的企業廣場,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顏寶鈴,難抑喜悅和興奮地告訴記者,一夜都在用微信,與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孟加拉華商們交流收看中共十九大及習近平總書記作報告的感受。會員們都說,對國家越來越有信心,“一帶一路”建設一定成功。而作為香港走出去的首批“一帶一路”踐行者、孟加拉港資飛達帽業的“揸飛”人,顏寶鈴更是心潮澎湃,四年來自己選擇的路真是走對了。
服下“一帶一路”的“定心丸”,
堅定辦廠
孟加拉國飛達帽業在首都達卡附近的村莊,由香港飛達帽業收購擴大當地帽子工厰而來。通過4年努力,當地面貌發生巨變,工廠由原來的200人壯大到4,500人,村落由原來的400多人發展到現在學校、街市樣樣有,人口上萬的大村鎮,並經香港貿發局提議向孟加拉國城市規劃局申請後,將村鎮命名為“飛達村”(Mainland Town)。而香港飛達帽業由於有了孟加拉飛達生產基地的生產支橕,繼續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帽子大王”的地位。
顏寶鈴帶領飛達千里轉戰孟加拉國,是因應形勢發展作出的決策。前些年,香港飛達帽業深圳的工廠人力成本大幅上昇,發展遇到瓶頸。2013年,顏寶鈴的一個客戶問她是否願意與孟加拉達卡郊區的一間小帽厰合作。顏寶鈴試了兩單業務,但情況不理想,於是決定收購整改。但當時內心對前景并無多大把握。
正是這一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時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讓顏寶鈴有如吃下“定心丸”,當年她選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在了解“一帶一路”的潛力后,更增強了在孟加拉國投資生產的信心。
她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佔全球人口的63%,經濟比重佔全球的29%,經濟底子薄,但人力資源豐富。如孟加拉國人口達1.7億,但2013年的最低工資才45美元,就算現在也才75美元,很適合像飛達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製造業。
飛達帽業最初在孟加拉的開拓創業是很艱難辛苦的。從香港去孟加拉要在泰國轉機,飛足六個小時。顏寶鈴第一次到村里的製帽小厰,要當地資方老闆開車,顛簸數小時的土路才進到村里,而其他同事進厰更要搭牛車;當地夏季氣溫高達43度,卻連個空調都沒有,因為當地缺電,一天會停電30多次;當地飲食盡吃咖喱,唯有吃香港帶去的欖菜、豆腐乳,生活很是艱苦。
她迎難而上,電力不夠,就買柴油發電機自己發電,堅定啟動三個兩年發展大計。首兩年是興土木,招兵馬。后兩年是進行技術轉移,再后兩年是大幅提高生產規模。由於當地人力資源豐富,首兩年計劃很快實現,招到1,500人。當地人才缺乏,便聽取副總經理的建議,從台灣招募了鞋業管理和生產技術人才,技術轉移工作雖然不易,總算平穩進行。
飛達帽業孟加拉工廠流水線
帶頭融入當地,打動孟加拉工人
整改擴容後的孟加拉國飛達帽業生產產量穩固上昇,品質也有保證。公司秘書說,這與顏寶鈴很好地理解并活學活用“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倡議有關,也與顏寶鈴的“仁治”思維,包括她在香港長期擔任保良局、仁愛堂等慈善機構領袖的經歷有關。
因應孟加拉國是個穆斯林國家,公司把假日定在每周五。隨著工人越來越多,顏寶鈴會要求工廠管理幹部到工人家裡家訪。公司成立救急基金,及時援助遇到災禍的家庭。孟加拉是個低地國家,經常遭受海嘯水災。採訪前兩天,顏寶鈴剛決定發起一次捐助,只要工人捐多少,厰方就加倍捐多少,捐助最近一次水災的受災戶。除救急救難,公司還每三個月派送一次食油大米,一年開銷200萬元,總公司出一半,自己出四分一,孟加拉厰子出四分一。逢年過節,公司會派福袋。看到當地工人營養不足,特別是有女工受丈夫虐待,不讓帶飯,還推出“雞蛋計劃”,給員工尤其是女工補充膳食營養。春天到了,公司會包車組織員工春游,還給大家配發美食。這時人人都穿上民族盛裝,就像節日一樣歡天喜地。
隨著發展,工廠所在村落由數百人增加到上萬人,食住行需求都急增,為此,顏寶鈴出資建了一座街市送給村里,還為村里修建一所學校。村里有幾十個孤兒沒人養,她就建起一座孤兒院,請了4位老師專門照顧,有人煮飯,有人教文化。
顏寶鈴和公司的善舉,工人們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孟加拉國是個罷工較多的國家,當地工會組織很有勢力,但飛達帽業沒有發生過一次罷工。有外人想慫恿罷工,工人們聽到會趕來報告,并組織人將對方趕出去。而遇政局不穩時,村裡的安保人員會主動來厰里提供保護。
服務華商,
成為在孟華僑華人的“主心骨”
飛達企業在孟加拉國紥下根,這讓顏寶鈴對企業未來生產充滿信心。但讓顏寶鈴看到飛達企業未來二十年發展希望的,還是“一帶一路”建設發生的變化。
據介紹,亞投行已把首批貸款中1.65億美元的額度配給了孟加拉國,用于改善電力供應。而孟加拉國的交通已有改善,原先工廠從達卡市到吉大港的貨運需要走14個小時,現在縮短到了7個小時,待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則車程只需4.5個小時,成本和時間都大大節省。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帶來的是貿易流通,人流的增加。顏寶鈴說,剛到孟加拉國投資時,整架飛機上全是孟加拉國當地人,現在飛往達卡的飛機上,有近一半是華人。這些華人多是在孟加拉國投資辦廠的,有生產紐扣、橡筋的,有製衣和生產箱包的,也有生產假髮的,在孟加拉的華僑華人人數增加到上萬人。
去年,在中國駐孟加拉國大使馬明強建議下,顏寶鈴與莊立峰、顏鴻德等幾名紥根孟加拉多年的華商共同發起創辦了孟加拉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她並擔任該會永遠名譽會長。聯合會成立以來表現活躍,創建了捐資助學基金會,又組織會員為在孟的工傷會員義務獻血。會每月舉辦一次投資講座,講解當地勞動法、稅務知識和海關知識,幫助“走出去”的企業落地發展,設法為有需要的會員排憂解難。
作為香港走出去,合著國家節拍,在“一帶一路”踐行創業的受益者、成功者,顏寶鈴現在的眼光不僅僅停留在飛達企業的發展,也在想著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孟加拉國社會一起進步。她除了和香港朋友一起為孟加拉國謀劃發展智慧城市,眼下還想著尋找一家太陽能企業,為孟加拉國提供潔凈便宜的電力。聽著顏寶鈴的計劃,眼前不由得出現一幅“一帶一路”沿線美麗的畫卷。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2月號)
责编:邹李蕾
编辑:小树
《紫荊》 2017年12月號(總3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