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開拓香港青年視野 加深對國家認識
7月4日,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組織香港青年學生赴黑龍江省交流學習
文 |香港楊志紅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視察行程中,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香港青年,為他們成長、成才、成功創造良好條件,強調加強青少年教育培養工作的重要性。習主席視察香港的一系列講話指出,要“引領青年一代繼承好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當代香港青少年要把握歷史機遇,選擇正確道路,報效香港、報效國家”;“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著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認真落實習主席香港之行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主席“要帶頭關心青年,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令愛國愛港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指示。本人認為,習主席的系列講話以及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為香港年輕人的成長提供了重要指引,我們要積極關心香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幫助他們不斷開拓視野,加深對國家的認識和了解,為他們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鼓勵香港青年
在國家戰略中尋找廣闊天地
香港的發展跟國家的步伐緊密相連,“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更是國家近年發展的重大戰略,為香港年輕人帶來歷史性的機遇。施政報告對此著墨甚多,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協議、進一步拓展經貿辦的推廣工作、打造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等,推動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工作,這些都有助於鼓勵及推動更多香港青年去尋找廣闊的發展天地。
為幫助香港青年擴闊視野、建立人際網絡及規劃未來職業生涯,施政報告提出未來5年繼續增撥資源,以推動及優化各個青年發展項目,特別是深化到內地交流與實習,並提供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至世界各地的實習機會。特區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未來會致力優化不同的青年內地實習計劃,將過去主要面向內地經濟發展的活動計劃,拓闊到歷史文化等重點,讓青年人透過在內地各省巿具特色及深度的實習機會,體會與香港不同的職場文化,加深對國家不同方面的認識。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青年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廣東省對此也給予積極支持。1月18日,廣東省政協第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會議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提到要拓展港澳工作時表示:“密切與港澳社團及代表人士的聯繫,圍繞加強港澳與內地合作,積極建言獻策,依託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和澳門青年聯合會等載體,做好港澳青年工作,為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促進內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努力。”
11月2日,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2017博鰲亞洲青年論壇(香港)上作主題演講
積極推動兩地交流 開拓香港青年視野
通過兩地交流,香港青年的視野得以不斷開拓。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於2014年成立以來,積極促進香港與內地的青年交流,目的是開拓香港青年的視野,了解國情,鼓勵廣大香港青年關注國家的發展。其中組織香港青年內地交流團,收到很好效果。
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承辦了“2017年粵港暑期實習計劃——東莞市”的交流活動。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今年首次參加這個計劃,實習生的來源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還有英國中巴斯大學及英國杜倫大學的學生。內地的香港學生來自暨南大學、福建泉州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還有東莞本地的學生。接待實習生單位理文造紙給學生們提供很好的實習環境,兩地學生相處得很融洽,學生在一個月的實習生活中,得到歷練,加深了對國情的認識。
實習計劃結束後,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成立了“粵港暑期實習計劃同學會”,將這批學生聚在一起,發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作用,通過同學會這個平台,聯絡更多兩地同學,聯繫情誼,整合群聚,將“粵港暑期實習計劃”的積極意義擴大。“同學會”有助深化粵港青年交流,借助國家“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契機,希望“同學會”的學生們看到國家的發展一定會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增強他們對國家和自己前途的信心,從而更好地從知識、做人做事等方面充實完善自己。
不斷增強香港青年
對中國近代發展的客觀認識
習主席指出,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讓青少年更多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發憤圖強的光輝歷程,更多認識新中國走過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多理解“一國兩制”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聯繫。組織香港青年到內地體驗式學習考察,將過去主要面向內地經濟發展的活動計劃,拓闊到革命歷史文化等重點,有助香港青年進一步增強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中國革命的歷史,蘊含豐富的政治智慧、愛國信仰和道德滋養。組織香港青年考察革命根據地,正是以一種生活化的方式,切實可行的內容與形式,通過對中國革命史及優秀代表人物精神和人格力量等資源的發掘、闡釋、宣揚,來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增強香港青年對中國近代發展的客觀認識。
江西這片熱土,素有共和國搖籃之稱:南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瑞金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在全國政協組織和中聯辦協助下,由本人帶隊的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考察團於2016年7月10日至14日展開江西熱土巡禮,赴江西井岡山、南昌考察體驗學習。
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考察團成員大都是“80後”、“90後”的香港青年,對中國革命歷史和新中國面貌了解有限,能親臨江西熱土,增加了他們對中國革命史的了解,增強了對國家和民族認同感。考察團的活動充滿趣味和意義。例如團員們一身戎裝全副武裝,在酷熱天氣下進行野戰實習體驗,雖然汗流浹背備嘗艱辛,但大家心中充滿了自豪感,體驗到人民軍隊開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守衛祖國的豐功偉績。
在南昌,考察團考察了科技中心,通過對騰訊等現代大企業科技創新的了解,考察團的香港青年充分體會到習主席所說:“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在共青團中央教育基地參觀考察,考察團在培訓中得到多方面的提升。“讓信仰點亮人生”,“傳承歷史、堅定信仰、追求卓越、開創未來”的校訓,對我們團的年輕人有深刻的啟發。在南昌與大學生交流,讓香港青年有機會與內地青年朋友對話,了解內地青年的一些想法,可以比較兩地同齡人的想法,對智庫促進兩地青年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大有好處。
通過考察江西革命根據地,香港青年團員都認為這樣的考察活動很有意義,是一次生動和深刻的國情教育,能夠回憶過往,感悟今天,感悟到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感悟到中國贏得了民族解放與國家富強,才使香港能夠回歸祖國並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增强了香港青年的國家民族認同感,達到寓教於體驗式學習考察的目的。
長期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和機構,都十分重視和支持香港青年的成長成才,組織和協助香港青年在內地體驗式考察學習,乃至就業和生活。這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為香港青年成長成才提供廣闊空間。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2月號
新媒體編輯:李惟
請掃二維碼 ↘關注紫荊訂閱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聯絡轉載請返回公眾號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