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費厄潑賴應該善行——評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

魯迅先生1925年大作《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發表至今已近百年了。當年先生咳唾成珠,將“痛打落水狗”的必要且緊要性說得透徹,讓人難得“糊塗”。時過境遷,費厄潑賴(fairplay的音譯,原為體育比賽和其他競技所用的術語,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賽,不用不正當的手段——編注)早已大行其道,再談緩行自是不妥,亦非本文所欲也。然魯迅先生“痛打落水狗”的理念是否早已經過時,倒是可以商量。特別是在時下之香港、之立法會,這事更有得議論。

文|香港 張慶波

一 論議事規則不“費厄”

近些年,香港的立法會是有“魄力”的。它不迷信自己殿堂的神聖,不屑“家醜不可外揚”的世俗成見,一方面胸襟大開,把形形色色的人都招攬進來,一方面又容許他們中的一些人撒潑犯渾,寧願自己被搞得雞犬不寧。大概它是對日本國會和台灣“立法院”的亂象不以為然,甚至有所崇拜的。民主麼,不亂何以體現,沒有爭吵和對抗如何彰顯?於是,在“去神聖化”而“近街市化”的路上,它果然走得越來越遠了。

假以身後選民及議員之特權和豁免權為盾,表現出點“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似乎也不難。所以我們看到,高喊口號是常有的,把文件撕毀作“天女散花狀”亦不罕見,把立法會主席激怒了被驅逐離場,“志同道合者”立馬組成“人鏈”和“圍牆”,讓保安近身不得,最後讓出地盤的竟變成了立法會主席。不怕烏合之眾就怕散沙一盤,興風作浪者的道道和團結比我們想象得深了去了。

但既然自詡為“民主派”,視費厄潑賴為圭臬,且一直宣揚“高大上”的普世不二之價值,“全武行”那些不“費厄”的事便不能做得太多,“文明人”的形象就還得端著。這樣,“文鬥”的文章又大做特做了起來。你一開會,他就點名;你要投票,他就臨時動議;你想理性辯論,他就“中止待續”。費厄潑賴!

規則寫得清楚,人家用得順手,觀感再不好,也只能用道德譴責,終究還是沒有辦法。於是,上一屆立法會又創下了一個新紀錄:會議開了2,174小時,點了1,478次名,消耗了220多個小時,流會了18次。這屆他們再接再厲,一年又點了95次名,消耗了16個小時。就是人多欺負人少、潑賴駕馭“費厄”,你有本事搞我啊?

拉布成風,政府可苦了,市民自然也要跟著遭殃。會開不起來,議員的工資可都被領走了,不少經濟民生的項目可都被拉垮了,政府的施政節奏可都被打亂了。你無工可開干我何事,反正我每月八九萬一分不少,而且我這是“為民請命”懂麼,你們知不知道如果我同意了你們那些柴米油鹽的事,香港的前途未來可能就不保了?!

立法會的議事規則因循於港英政府,20年了,鮮有改變。在它圈定的遊戲裡,各路人馬早已玩得從心所欲。縱是被指責為“濫用”、“亂用”,乃至“無所不用其極”,但人家終究還是在用。“有空子當然就是用來鑽的”,誰叫它有空子呢。所以,儘管政府覺得不“費厄”、市民覺得不“費厄”,可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在法律上確實很“費厄”,且將它的“費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事實是,打倒這種“實不至”的“費厄”,除了“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已是別無他法。而即使你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也未必有這個能力。然而,“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機會還是出現了。

二 論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說來可笑,最早發現這一機會的,卻未必是我們。自6名立法會“議員”因宣誓“做騷”最終被法庭取消資格,反對派的一幫人便警覺了起來。他們說,補選前不能修改議事規則,否則就是“偷襲”、“乘人之危”;人多欺負人少,“這不公平”;要“和解”,就得“拿出誠意”,等我們人馬到位。他們可能忘了,他們一家掌控分組點票否決權的時候,可從來不曾給對方留半分情面。

而且,雖然如今他們已仿若“落水狗”,但習性不改,“我拉我拉我拉拉”的勁頭還是很足,一個造福香港的“一地兩檢”方案硬是拉得政府心力交瘁。沒爬上岸便是這種態度,可以預見“他日復來”,必定“仍舊先咬老實人開手,投石下井,無所不為”。

這不,林姓某傳媒人已經開始公開給他們支招了,“不開戰只等於投降”。他數學學得好,給反對派算了筆賬,說只要拉垮10次大會、200個小時,讓立法會癱瘓至明年3月,這事就成了。如此奇思妙想,簡直“猴賽雷”!他或許不知,老實人吃過虧,但也讀過史書,斷不會再做“宋襄公”了。

看清了反對派,便不會覺得“疾惡太嚴”屬“操之過急”。《東方日報》評論說,“香港有些人‘逢中必反’,為反而反,這是其本性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知其本性難移,便不能“犯而不校”施以恕道,“坐以待斃”錯行枉道,便只有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條直道。

修改議事規則,關乎立法會的“臉面”、施政的局面,是“形象工程”,更是“基礎建設”,緩不得,此其一。香港回歸了,政體變了,時代發展了,主題轉換了,議事規則當與時俱進,此其二。再有,就是今日之形勢,如毛澤東同志1949年指出的那樣,“全中國熱氣騰騰”。香港與國家一道都步入了新時代,通過調整立法會議事規則,養“和氣”、祛“乖氣”,方能營造新時代之新氣象。

不必畏懼修改議事規則所必然引起的紛爭,“或什麼兩派之爭,使惡感更深,或相持更烈罷”。讓立法會正常起來,“費厄潑賴”聚焦在經濟民生上,比什麼都重要。這場仗,必須打,值得打。

結末 一個卑微的期願而已

常令人可悲的是,立法會失序久矣,市民們的期望值已大幅下挫。就連“好鬥”的香港媒體,面對它的問題,精神也已略顯萎靡。《信報》11月13日社評說,“不妨寄予卑微的期許,倘使雙方能夠同意停止濫用拉布……”這種“卑微的期許”可以嗎?估計有人還是不會答應。

林鄭月娥似乎也很無奈,前幾日她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表示,“無論政府拿出多大誠意去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都難以即時扭轉局面。”

好吧,就用這一場“戰鬥”來結束卑微和無奈吧。不管它是否徹底,起碼它也是“費厄”的,是讓“費厄”可以善行的,是人們所期願的。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7年12月號


新媒體編輯:李惟

請掃二維碼 ↘關注紫荊訂閱號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聯絡轉載請返回公眾號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