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 | 2017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新鮮出爐!
2017年是香港回歸20週年,也是香港第五屆特區政府官員服務香港的第一年。2017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公佈暨抽獎儀式於今日(18日)举行。紫荊雜誌社作為此次評選活動的主辦機構之一,將為大家率先揭曉評選結果,到底哪些施政大事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呢?
2017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如下:
01
林鄭月娥當選特首 首份施政報告出爐 推新措施惠民生促經濟
2017年3月26日,林鄭月娥以777票勝出特首選舉,成為香港特區首位女性行政長官。2017年10月11日,林鄭月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惠民措施,共開列了251項新措施,以及469項持續推行的措施。
02
香港熱烈慶回歸20周年 習近平視察香港
香港舉行一系列活動慶祝回歸2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蒞港視察三天,主持慶祝大會暨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編隊亦到港參與慶祝,并破天荒開放予公眾上艦參觀。
03
政府推“一地兩檢”方案 充分發揮高鐵效益
高鐵“一地兩檢”方案於7月25日公布,高鐵西九龍站將劃出“內地口岸區”租予內地管轄及辦理進出境手續。立法會11月15日通過議案,落實於高鐵西九龍總站實施“一地兩檢”。同月,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簽署合作安排文件,“三步走”程序正式啟動。
04
政府助港人解決住屋問題 落實首置上車盤
林鄭月娥提出一系列協助港人解決住屋問題的方案,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勾勒新的置業階梯,表明以置業作主導,在私樓與居屋之間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綠置居”及”白居二”計劃恒常化。”首置”設月入限制為單人26,001元至34,000元,二人家庭或以上為52,001元至68,000元。
05
港深簽署合作備忘 落實河套區建科技園
香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在87公頃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估計落成後每年可為香港經濟貢獻約570億元,並創造約5萬個職位,推動香港經濟轉型發展。
06
政府推年金計劃照顧長者 65歲即可領醫療券
為達至港人老有所養的施政目標,政府冀通過多層次方案提供協助,其中對有財政能力的年長人士,金管局旗下按揭證券公司研究推行終身年金計劃。65歲或以上投保人存入一筆過保費後可即時開始提取年金直至終老。此外,領取醫療券的長者合資格年齡,2017年7月1日起從年滿70歲減至65歲。
07
西九建故宮文化博物館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
香港特區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簽訂合作協議,於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長期展出故宮珍藏。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此項目體現了國家對香港文化旅遊產業的支持,既有助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又可推動本港文化及旅遊產業發展,促進本地經濟。
08
政府提司法覆核 六人因瀆誓失議員資格
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發生宣誓風波,政府先後就六名宣誓時明顯違反基本法及相關法例、蓄意作出辱國違憲言行的反對派人士提出司法覆核,認為他們已喪失就任資格。法院依法審理,先後裁定梁頌恆、游蕙禎、羅冠聰、姚松炎、梁國雄、劉小麗六人宣誓無效。
09
政府撥款36億惠學子 落實中史獨立成科
林鄭月娥甫上任即兌現競選期間的承諾,增撥資源提升教育質素。首階段36億元方案獲包括教育界在內的各界一致支持。另外,近年一些青年學生參加激進活動,甚至支持”港獨”,反映國情教育和中國歷史教育缺失,特首林鄭月娥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出多個措施加強國情教育,包括落實中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
10
天鴿”颱風襲港 政府各部門應對得宜
2017年8月,強颱風天鴿及強烈熱帶風暴帕卡於5日內先後吹襲本港,其中強颱風“天鴿”以每小時185公里的風速吹襲珠江口一帶,對香港、澳門及珠海造成嚴重影響及破壞。“天鴿”襲港期間,當局救援與應變工作得宜,特首林鄭月娥形容這是香港城市管理的優勢。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自1998年舉辦至今,已由一個普通民選活動,發展到廣受社會各界認同和支持的大型活動。本次評選活動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連同紫荊雜誌社等二十四家傳媒機構主辦,得到香港多個機構、團體協辦及學校的踴躍參與,投票於1月14日截止,收到投票數超過13萬張。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歐陽曉晴致辭時表示,評選結果反映香港市民對特區政府施政措施的肯定,亦可為特區政府未来的施政提供客观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令施政更切合民情。
責編:鄒李蕾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