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酒 有良方 | 紫荊養生

|香港中文大學 中醫推廣學會

過量飲酒傷及脾胃

市面上酒的種類五花八門,常見的冷飲啤酒味苦性涼,過飲容易傷及脾胃。中醫認為普遍酒味辛甘苦,性大熱,是由穀物而來的精華,所以酒能補益腸胃,適量飲用可使人血脈通暢,氣血調和,但若飲用過多就會致病。假若過飲,「輕者頭痛眩暈,嘔吐痰逆,神昏煩亂,胸滿惡心,飲食減少,小便不利。甚者大醉之後,忽然戰慄,手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雜病廣要》)。總之,凡事不得過量,這就是所謂「適度」。喝酒也就像平日所說的賭錢一樣:小「飲」怡情,大「飲」失性。不同種類的酒各有著不同的性味功效,作用在不同體質的人身上亦會有不同反應,建議按照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態選擇適合的酒,例如體質偏寒人士適合紅酒多於啤酒。

以下有一些解酒小招數供參考:

烈酒(非凍飲例如伏特加、茅台、威士忌等)

方法一:

葛花3錢(若買不到可以葛根1両代替)枳椇子3錢以兩至三碗水將上述材料煲成大半碗即成。

方法二:

檸檬三片熱水一杯將檸檬放在水裡面,搗爛即成。

啤酒(冰凍的酒)

葛花3錢(若買不到可以葛根1両代替)

蒼朮2錢藿香2錢

以兩至三碗水將上述材料煲成大半碗即成。

葛花可解酒

葛花乃葛藤未開放之花蕾,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症。民間俗語有「千杯不醉枳椇子」之說,枳椇子性味甘平,有清涼利尿,止渴除煩,解酒毒之用。兩者共湊解酒之功。另一個方法比較簡單,檸檬味酸苦,能收降酒的升散之氣。

中醫解酒 有良方 | 紫荊養生

啤酒多是冰冷的,容易損傷脾的陽氣。蒼朮燥濕健脾,藿香化濕止嘔,配合葛花解酒毒,能緩解因啤酒而導致之症狀。

按關衝穴可減少醉酒機會

關衝穴乃手少陽三焦經之穴位,三焦經是氣和水液運行之通道,有行氣利水、醒神開竅的作用,可以解酒防醉。若在喝酒前掐按關衝穴,就能夠減少醉酒的機會。

中醫解酒 有良方 | 紫荊養生

取穴方法:關衝穴位於人體無名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甲掐按關沖穴,每次掐10秒,放鬆2秒後重複掐按,每側手指掐按5次。

以茶或水解酒是否可行?

未酒醒而感到口渴的時候,不宜飲水或者茶。中醫認為酒會引茶水入腎,傷及腎臟。「當酒未醒大渴之際,不可吃水及啜茶,多被酒引入腎髒,為停毒之水,遂令腰腳重墜,膀胱冷痛,兼水腫消渴攣之疾。」(《雜病廣要》)。酒精進入肝臟後,通過酶的作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經腎臟排出體外。而茶葉中的茶鹼有利尿作用,濃茶中含有較多的茶鹼,它會使尚未分解的乙醛(酒精在肝臟中先轉化為乙醛,再轉化為乙酸,乙酸又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很大的損害作用,易造成寒滯。所以,酒後最好不要立即飲茶,尤其不能飲濃茶。

中醫解酒 有良方 | 紫荊養生

上述建議之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建議使用前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其他解酒後不適的小方法:

醋加白糖

材料︰食醋 40-50ml,白糖 10-20g。

製法︰一般醉酒可用食醋加入白糖和少量開水混合,待白糖溶解飲服。

功效︰食醋可中和酒中的乙醇濃度,從而減輕了酒精的毒性,迅速解酒。

白蘿蔔汁

材料︰白蘿蔔 1至2個。

製法︰白蘿蔔洗淨、去皮,擠蘿蔔汁約200ml灌服。

功效︰解酒顯著,改善嚴重宿醉效果更佳。

蓮藕糖水

材料︰蓮藕 100-200g,白糖少量。

製法︰將蓮藕洗淨削皮切成薄片,放入滾水滾一會兒,再將藕片撈起,放入少量白糖攪拌,放涼後食用。

功效︰蓮藕性甘、平、澀,有解渴紓解酒後不適的功效。中醫解酒 有良方 | 紫荊養生


編輯:莫潔瑩

本文發表於《紫荊養生》雜誌2017年冬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