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是一邊抱怨,一邊又毫不猶豫地踏上回家的港鐵呢?
今天上午9:12分,東鐵線由於信號系統故障,全線暫停服務,接近中午才完成修復,陸續恢復服務,暫停時間超過兩個小時,沿線的直通車也受到影響。
延誤事故發生在上班高峰時期,住在新界東鐵沿線的上班族叫苦不迭:
港鐵處理延誤事故向來有經驗,及時為大家安排了免費巴士接駁服務,但受影響的乘客中不少因為趕時間,只好改乘的士,導致粉嶺及沙田站外的士站大排長龍,今早大面積上班族遲到是沒得跑了。
乘客被疏散至九龍塘地鐵站外,換乘交通工具的乘客排成人龍
車站雖然第一時間貼出了該路段豁免車費的賠償告示,發言人也在之後的媒採訪時致歉市民,但這些似乎都不能平息被耽誤在路上的上班族們的怒氣。東鐵線尤其是羅湖/落馬洲往紅磡方向列車作為上下班高峰期最繁忙的路段之一,確實經不起這樣一次全線的癱瘓。
說起來,這已經是新年的第二次東鐵延誤了,上一次是一周前“有乘客進入路軌範圍受傷”,這一次是“信號系統不暢順”(港鐵車務營運總管李聖基交代情況)。而此前觀塘線的“信號傳輸間歇運作不正常”更是讓列車延誤了近10個小時。
2017年8月5日,觀塘線延誤十小時
墨菲定律,坐飛機最怕“管制”,但乘務員總會在你登機坐定后,告知你“由於航空管制原因,航班將會延遲”;搭地鐵就最怕“信號”,因為播報員總是在你最趕時間的時候通知你“由於等候信號關係,列車將稍遲開出”,而你從來都不知道“管制”和“信號”究竟是誰。
當然,港鐵已經給出了解釋:信號系統故障,是鐵路運作受阻的常見原因之一,輕微個案會導致行車時間加長,而嚴重的則會導致整個運輸服務停頓。
而無論是哪一種信號故障的原因,都是港鐵需要來為市民解決的。
港鐵在香港運營的鐵路軌道工作日日均運送旅客超過560萬人次,全年載客量19億人次,佔香港公共交通總運量的48.1%。
身處在高度現代化的快節奏城市裡,香港人的高效率來源於大家對時間的合理規劃和對時刻的精準把握,上班族對港鐵時刻的精準度可以說是高度倚賴。拿工作日來說,早晨1-2分鐘一班的列車,上班族習慣了根據地鐵時刻精確地推算自己的時間表,確保不會在路途中耽誤多餘的時間,這種“可預測性”的時間管理思維,對香港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也為交通工具的調度帶來極大挑戰。
所以,香港地鐵站內的扶手電梯是全世界運行速度最快的;港鐵2017年的報告中,列車準點率連續六年99.9%;上下班高峰期的發車頻次更是居世界前列。大概是有這樣的日常成績背書,今天的延誤事故還是有網民在眾多吐槽中,表現出了對港鐵的包容:
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港鐵在“高效”方面已經做得不錯,服務也稱得上人性,上班高峰列車空間促狹,又照顧到不少上班族早晨乘車容易低血糖,港鐵在沿線車站都設置了健康服務站,並在廣播中不斷提示乘客“如果感到不適,可以到下一個車站找職員幫手”。
不吹不黑,港鐵無需安檢也能保證車廂的安全性一條,就已經值得一提。
成熟的運營經驗,讓港鐵走向內地,更走出了國門,目前港鐵負責著內地包括背景、深圳、杭州3個城市的4條地鐵線,以及英國、瑞典、澳洲等過的多條地鐵線路的運營。也就是說,每天全世界有1000萬的地球人,在搭乘港鐵運營的交通工具出行。
但是flag立得多,終究是要接受政府和乘客的嚴格監督。香港政府自2013年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后,引入“服務表現安排”:

規定港鐵若服務延誤逾30分鐘便會被罰款,並透過“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優惠”回饋乘客。
而時間並不是港鐵的唯一考核標準。港鐵承諾車票自動增值機、出入閘機和扶手電梯等配套設備完好率要達到99%;列車車廂平均溫度要在26攝氏度以下;車廂內空調故障每個月不能多於3次;月台溫度不能高於27攝氏度;連通風指標也列入考核範圍。
港鐵迪士尼站
下一次,再吐槽車廂冷氣凍的時候,別忘了,這是港鐵為你立下的服務flag。
然而,這裡還有一件比吐槽延誤更重要的事:今天因為東鐵癱瘓而遲到的你,要保住本月勤工獎,可以到MTR官網登記郵箱地址,獲取一份有你名字的“延遲證明書”,交給“腦細”(老闆)作為“官方”遲到證明:
又到每日放工時,誰不是一邊抱怨,一邊又毫不猶豫地踏上回家的港鐵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鄒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