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 攜手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也是人類無法迴避的挑戰。中國堅定支持《巴黎協定》,也積極尋求和其他各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過去的一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下降,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未來,中國政府及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將繼續攜手世界各國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建共享。

文|上海 侯迪

過去一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圖為熊貓綠能旗下位於內蒙古的一個太陽能電站。熊貓綠能投資運營50多個電站,遍布全國各地及英國


2017年12月初,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對中國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兩國總理一致同意發表《中加氣候變化和清潔增長聯合聲明》。兩國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

加強對外合作應對氣候變化

2017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一時間輿論嘩然。時隔半年,《巴黎協議》締結兩周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起了“一個地球”峰會,商討如何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幫助。

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是世界各國需一同應對的挑戰。中國堅定支持《巴黎協定》,也積極尋求和其他各國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在《中加氣候變化和清潔增長聯合聲明》中,中加兩國總理同意強化中加合作,這對於全球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其影響具有重要意義。雙方也進一步強調協同推進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並承諾採取務實行動,共同推動清潔增長。此外,中國國家能源局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也將牽頭清潔能源部長級對話,致力於為促進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提供平台,包括從化石能源向更清潔燃料轉型,例如核能、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

中國和加拿大在氣候變化、能源領域建立高層合作對話機制,是雙方深化環境領域合作的體現,也是國家之間攜手推進全球環境治理進程的新起點。

引領可再生能源市場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一直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為推動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優先問題,也在為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採取切實措施。

中國宣布到2020年對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將達3,610億美元。這將使中國超過美國和歐盟,成為世界清潔能源革命的中心。此外,中共十九大報告也多次提及“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表明了中國政府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決心和魄力。

除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下降外,中國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啟在即,中國可再生能源產量也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中國將在未來的20年中成為可再生能源最大的增長來源,其增長量將超過美國和歐盟增長總和。

中國能源改革政策陸續出台,企業也紛紛付諸行動,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中國已建立起包括風電產業、光伏產業、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生物質能產業、地熱產能產業等在內的綠色多元能源供應體系,目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和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顯著下降,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當前全球能源轉型的一大特徵就是能源結構低碳化,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轉變,中國政府對於向低碳清潔能源轉型的政策決心不改,表明中國的能源結構將在未來發生顯著變化。毫無疑問,隨著能源革命向縱深發展,中國將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引領者。

光伏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作為推動全球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主力軍,中國新能源企業在短短1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其中以太陽能光伏產業最為突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在能源變革過程中發展迅猛,全球70%光伏產品由中國出口,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

此外,在國家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飛躍式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企業的生產規模也迅速擴大。在乘用車領域,湧現出了諸如比亞迪、吉利等一批新能源汽車明星企業。同時,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企業也開始嶄露頭角,研發技術及能力大大提升。

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如何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清潔低碳發展,始終是中國能源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中國能源事業創新發展需要新能源企業推動。中國政府及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將積極攜手世界各國,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建共享。新能源產業迅猛發展 攜手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編輯:鄒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