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關係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2017年12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舉行會談。這是會談前,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文在寅舉行歡迎儀式(圖:新華社)


2017年12月13-1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中韓建交25周年之際,對中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與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德江委員長舉行密切會談,雙方就改善發展中韓關係、加強在朝鮮半島等國際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合作達成許多重要共識,一致同意準確把握雙邊關係前進方向,確保中韓關係行穩致遠。

文|北京 陳向陽

為中韓關係發展作出規劃、指明方向

一是推動恢復中韓戰略互信。2016年,中韓關係因“薩德”入韓而受到嚴重損害,陷入僵冷,但習主席和文總統都高度重視發展中韓關係。文在寅2017年5月10日上台執政。在7月G20峰會、11月APEC非正式領導人峰會上,習主席與文總統兩次舉行會談,習主席強調願攜手推動中韓關係早日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文總統強調要“先華後日”,將中韓關係打造成實質性戰略夥伴關係。

2017年5月14日,文在寅派遣資深國會議員朴炳錫訪華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隨後分別派前總理李海瓚、親信盧英敏為訪華特使和駐華大使,積極推動恢復中韓關係。為促成此訪,文總統對外作出不考慮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的表態,並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表示,此訪最大的目的和重點放在恢復韓中兩國互信,加深兩國民眾的友好感情,希望和習主席成為老朋友。習主席也在“薩德”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邀請文總統訪華並提供國事訪問的最高禮賓接待規格,進一步展示重視韓國和中韓關係,致力於發展中韓友好的立場。中國外長王毅表示,文總統對華友好合作,作出“三不”立場,雙方就階段性處理“薩德”問題達成一致。韓青瓦台認為,文總統分別與習主席和李總理舉行3次和2次會談,韓國第一夫人金正淑女士還首次進行欣賞合唱演出、體驗二胡等公共外交,不僅促進兩國領導人的戰略溝通,還提升了兩國人民的心靈溝通。

二是促進發展中韓經貿合作。2016年,中韓貿易額為2,525.76億美元,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中韓自貿協定也於2015年12月生效。此訪,雙方決定繼續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同韓國發展戰略對接,適時啟動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繼續辦好“中韓創新創業園”,擴大金融合作,拓展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合作,並簽署了經貿、綠色生態產業、環境、衛生、農業、能源、冬奧會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韓青瓦台稱,文總統攜帶最大規模的經濟代表團訪華,訪問中國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重要城市重慶,展現重視中國市場的期望,還有望將韓2018年經濟增長率提升0.2%,從原來估計的2.8%增至3.0%。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黃載皓認為,中國“一帶一路”和韓國“朝鮮半島新經濟地圖”、“新南方政策”和“新北方政策”等發展戰略,將成為擴大雙邊經濟合作的契機。

三是進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中韓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人員往來交流密切。此訪將進一步促進人文交流,增進國民感情。尤其是,韓國2018年將舉辦平昌冬奧會,中國2022年將舉辦北京-張家口冬奧會。韓國媒體稱,文在寅2017年11月曾邀請習近平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際訪韓,習近平給予積極回覆,稱若情況不允許時,將派高級代表團訪韓。這意味著中韓民間交流有望加強,大批中國遊客將訪韓觀看平昌冬奧會。

四是攜手管控地區緊張局勢。朝鮮進行“火星-15”號洲際彈道導彈試驗,宣布完成“核武建設大業”,美國試圖“海上封鎖”並威脅從韓國撤僑,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半島和地區局勢高度緊張。中韓元首再次確認不允許半島生戰、堅持半島無核化、通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等半島所有問題、支持朝韓對話改善關係四原則,有利於聯手管控半島緊張局勢,維護半島和平穩定,並推動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目前,韓國已釋放邀請朝鮮代表團參加冬奧會的積極信號,甚至表示可負擔朝鮮參會費用。韓國成功舉辦平昌冬奧會,不僅將大幅緩和半島緊張局勢,還有利於推動地區的和平發展。韓國青瓦台還認為,文總統2017年6月成功訪美,有利控制特朗普對朝動武傾向、翻越管控半島局勢的“外交大山”,本次訪華有利翻越和平解決半島問題的“外交大山”,以推動中國“半島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雙軌並進思路”與韓國“分階段解決朝核問題方案”、俄羅斯“解決朝鮮半島問題路線圖”相對接,為各方探索恢復談判、根本解決朝核問題創造條件。

中韓關係有望逐步恢復

但仍將面臨挑戰

一是“薩德”問題仍將制約中韓關係發展。文總統“三不”表態,積極回應中方圍繞“薩德”及其他安全問題的關切,但仍只能防止進一步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而已,而不是減少或根本消除。“薩德”問題或其他安全問題仍存變數或不確定性,不僅對中國戰略安全利益構成威脅和損害,而且將衝擊中韓關係發展。

二是文總統執政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韓國國內在對朝政策和地區政策上分歧巨大,鬥爭激烈。部分韓國媒體認為,中韓不發表聯合聲明、不搞共同記者會,中方對文接待“有所降格”,“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文總統此訪,既削弱美日對韓的信任,又未能獲得中國的“歡心”,是兩頭不討好的“朝貢外交”、“盲目外交”。因此,要求文總統以實力為後盾,轉而壓迫中國完全撤銷就“薩德”問題採取的“經濟報復舉措”,聯合美日敦促中國加大管控力度,迫使朝鮮停止核導試驗。2017年12月18日,韓國Realmeter公司調查顯示,文總統支持者較上周下降2.2個百分點,降至68.6%,反對者上升2.3個百分點,達25.7%。

三是朝鮮可能進一步進行核導試驗。朝鮮迄未表示願參加平昌冬奧會。相反,美韓研判,從技術上看,朝鮮仍需進行一兩次核導試驗,才能真正完成“核武建設”,對美本土構成可靠的核威懾力。美國38NORTH網站分析認為,朝鮮豐溪里核試驗場出現異常跡象,不排除準備進行第七次核試驗的可能。中韓關係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朝鮮。部分韓國學者擔憂,朝鮮可能在平昌冬奧會期間,進一步搞核導試驗,刺激半島緊張局勢,迫韓強化與美安全合作,損害中國安全利益,損害中韓戰略互信。

四是美日可能聯手反制。韓國部分專家擔憂,文總統“三不”立場等於赤裸裸地向美表示“日本不是我的盟國”,在“南京大屠殺”上的積極表態,進一步展示中韓聯手對付日本的姿態,這將導致特朗普質疑今後4年能否在安全、對朝政策上與韓進行合作,因而決定將韓排除在“印太戰略”之外。2017年12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明確將中國設定為“競爭對手”。這意味著美國將持續加強對華遏制、離間中韓力度。今後,若美國執意在韓國增加部署“薩德”系統,將迫使韓國不得不放棄在中美間發揮“橋樑溝通作用”想法,轉而進行“二選一”。

著眼地區戰略格局

扎實推進中韓關係

一要保持清醒。中韓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敗”,發展兩國關係的立場不能有絲毫動搖,但也不能盲目樂觀,要清楚地看見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切忌誤判雙方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作用,致使中韓關係再次大起大落。

二要開放共贏。兩國不能將中韓關係與對美、對日、對朝對立起來,而應謀求通過發展中韓關係,促進其他雙邊關係的共同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減少甚至消除美、日、朝對中韓關係發展的警惕心態和反制力度。

三要雙向推進。中韓既要高屋建瓴,從設計合作共贏的地區戰略格局大藍圖出發,引導地區國家根本解決朝核等結構性問題,又要腳踏實地,做好半島局勢管控,確保和平舉辦平昌冬奧會、東京夏季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同時還要夯實經濟人文交流,為塑造半島和地區有利局勢創造條件。中韓關係行穩致遠意義重大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編輯:鄒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