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紮鐵工: 相伴鋼筋鐵骨的勞動者

香港以地少人多見稱,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摩天大廈林立、基礎設施完備,一班建築工人可謂功不可沒。有人說,混凝土是肉,鋼鐵是骨架,而這能夠承托重物、承受風吹雨打的鋼筋鐵骨,全賴紮鐵工人用雙手和血汗紮出來。

文|香港 何香

承托香港基建的鋼筋鐵骨,全靠紮鐵工人拼接好,紮出來


高薪背後的辛勞

所謂紮鐵,其實是依照建築圖則,將鋼筋切割或彎曲,依照規定的間距和位置用鐵線綁紮固定,使鋼筋能正確地埋於混凝土內的一個工序。

近年在香港提起紮鐵這個行業,話題總是離不開人工高。根據建造業總工會的最新數字,紮鐵工人在2017/18年度平均日薪大約是2,000元,不少年輕人因而趨之若鶩,不乏高學歷人士捨棄原來的工作,毅然入行。不過,紮鐵工同時是危險性最高的工種,高薪背後藏着的辛勞和危險,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今期我們介紹兩位基層的紮鐵工人,講述他們在花籠鋼框內的業內故事。

36歲的曾偉文(阿文),個子高瘦、皮膚黝黑,已入行一年多。阿文當年修畢毅進文憑課程後,做過不同類型的工作,曾經在朋友介紹下,到澳門地盤當了兩年多文書。當文書要跟老闆和判頭接洽,人工不高,但壓力很大,隨時隨地要接有關工程的電話。回港後他決定不再做文書,選擇修讀由建造業議會舉辦的紮鐵班,轉為做薪金較高的紮鐵工,“我常在想,既然都是工作,為何不選擇一份人工較高的呢?”

肩頭留下道道烙印

一年多來,阿文在香港彩虹一個建築地盤做工。紮鐵日曬雨淋,需要大量體力,絕對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不過,他認為最磨練意志的不是鐵枝的重量,而是高溫嚴寒和潮濕天氣的考驗。他說,天文台講室外氣溫是34度,地盤樓面的氣溫一定不止34度,因為附近建築物的玻璃外牆會反射熱力,石屎本身也有一定熱力。在酷熱的環境下,紮鐵工人一樣要搬缷重鐵,體力透支特別大。身體不斷排出汗水,一般人會不停喝水以補充水份,但原來喝水都要講技巧,“一下子不能喝太多水,否則會有反效果。新入行的人不知道,猛喝水之後吐得很厲害。”

香港紮鐵工: 相伴鋼筋鐵骨的勞動者

紮鐵工阿文說,能經受地盤高溫嚴寒考驗的紮鐵工都稱得上是硬漢


高溫天氣令鐵枝變得灼熱。阿文說,假使在市區欄杆的熱度可以煎蛋,地盤的鐵枝可能連牛排也可煎熟。這麼灼熱的東西扛到肩上,一上肩便留下一條條鐵枝的紅色烙印。有時拿上手真想扔掉,但地盤需要趕進度,惟有“頂硬上”。為此有人說,每個入行的紮鐵工人都需要經過夏天的洗禮,才能留下來做紮鐵的硬漢。

熬過了夏天,還要在寒冬接受另一番挑戰。阿文說,冬天風特別大,在高空寒風凜冽,有時冷得不禁打顫,但又不能穿太厚的衣服,以免被地盤其他物品絆倒,造成危險。

在沙塵滾滾的地盤工作一整日,最想的是好好睡上一覺。“但太累反而會睡不好,半夜有時會因手臂痠痛而紮醒。"正因為養足精神很重要,阿文在假日通常選擇留在家里休息。

地盤多危險 工友多相助

紮鐵的工作不止辛勞,還充滿風險。例如工人在儲存材料的地方可能被鐵枝絆倒;操作剪鐵機或屈鐵機不當會引致意外;高空工作時不小心會從高處墜下;搬運鐵料的姿勢錯誤會引致扭傷腰背等。工人只要稍一不慎,輕則受傷,重則送命。阿文坦言,每個紮鐵工人幾乎每天都會受傷,“有時鐵枝剪得不好,不小心便會割傷流血”。大家尤其留意大風天,遇到刮大風時吊機還在運送鐵枝材料,大家都會主動出手幫扶鐵枝,小心吊送,慢慢卸下,以免發生意外。

香港紮鐵薪金雖高,但體力耗損太大,加上危險性高,流失率因而持續高企。以阿文工作的地盤為例,一年多已經有大約60人離職,亦有一些年紀大的師傅準備退休,行業面對人手不足的情況。不過,正因如此,行業的晉升空間也較大,阿文在這裡工作時間不長,已經得到升職機會。他很感謝帶他的老師傅,不僅樂意教新人,還時常提醒大家多喝水和注意安全,這份情也是阿文留下來的原因之一。

對於有意入行的年輕人,阿文勸他們要“捱得”和謙虛。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因為高人工而入行,但工作僅僅數月便想得到“師傅價”(即是數千元日薪)。這些想法太簡單,因為紮鐵並非他們想像般容易,尤其是這行不時發生突發事件,需要有經驗和年資的師傅才能夠應付。

問到對自己的期望,阿文指現時雖已晉升至管理人員,但明白到經驗尚淺,故仍透過不斷學習和進修提升水平。他稍後會報讀“拆積班”(即是建築圖則專業),希望日後有機會晉升至管理層,甚至接洽小型工程。

阿忠滿足於這份工

45歲的何愛忠 (阿忠)三年前從內地移民來港,現時在西營盤的地盤工作。他說來港初期在地盤做雜工,半年後了解情況便到建造業議會修讀為期三個多月的課程,轉做紮鐵工人。入行後,很快晉升為紮鐵打理,現時日薪大約二千多元。

工作了一整天,下班後還要接受訪問,阿忠沒有露出疲態,反而雙目炯炯有神。對於當兵出身的他來說,最有壓力的並非辛苦的體力勞動,而是找不到一份固定工作,要長時間打散工。“做雜工的時候日薪700元,一想到要養妻活兒,食飯、買煙之前花錢都要想一想,衣服貴的也不敢買來穿,直至轉了當紮鐵工,生活才開始得到改善。”

香港紮鐵工: 相伴鋼筋鐵骨的勞動者

阿忠認為自己做紮鐵工能夠為香港的繁榮出力是一份榮幸


阿忠身形健碩,體力勞動難不倒他,但在高溫下工作,有時也不免會頭暈,盛夏時衣服、褲子和鞋子全部濕透。偶爾發生的工業意外更令他觸目驚心,“有一次看見一排板壓下來,壓傷了一個工人,最後重傷送院”。作為丈夫和父親,他明白傷者背負着家庭負擔和經濟壓力,為此心裡為對方難過了好一陣子。

每次提起工作,阿忠總是流露出滿足的神情,他認為這份工作的付出和收獲成正比,能夠為香港的繁榮出一分力是自己的榮幸。最後他還介紹“紮鐵三寶”給筆者認識:“粉,可以畫出一幅優美的圖畫;尺,可以量萬丈高樓大廈;勾,可以編織一個個幸福的家庭。”香港紮鐵工: 相伴鋼筋鐵骨的勞動者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編輯:鄒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