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香港經濟將延續平穩較快發展趨勢

2018年全球經濟預計維持相對較快的復甦,香港經濟也將保持較快增長,預期實質經濟增長率將達3.0%左右,略低於2017年的3.8%,大致與過去10年香港經濟平均2.9%的增長相若。

文|香港 蔡永雄

2017年,香港私人消費開支錄得堅穩增幅。圖為香港中環一帶商場擺出節日裝飾吸引消費者(圖:中新社)


去年經濟增長創2011年以來新高

2017年,香港經濟顯著擴張,首三季按年平均實質增長3.9%,創2011年以來新高。中銀香港預期2017年全年香港經濟增長率可達3.8%。

外貿表現扭轉了過去兩年的跌勢。2017年全球多個經濟體,如美國、歐元區、日本和中國內地等均同步復甦,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亦從中受惠。2017年首三季香港貨物出口平均實質增長較2016年同期增長0.5%,改善明顯。然而,在經濟逐步回穩下,貨物進口的升幅較貨物出口為快,令貿易逆差略為擴大。

服務輸出重拾溫和增長。2017年首三季,香港旅遊服務出口按年平均實質下跌0.4%,但三季度則按年升1.8%,是連續13個季度下跌後首次回升。另外,香港恒生指數曾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日成交量也升至超過千億港元的水平,刺激金融服務輸出有較佳的表現,三季度按年上升4.1%。同時,環球經濟持續改善,區內貿易及貨物往來暢旺,運輸服務輸出也有所改善。綜合來看,整體服務輸出扭轉了去年跌勢,2017年首三季和第三季度分別錄得3.0%及3.7%的升幅。

內需表現明顯改善。在外圍環境持續改善下,香港經濟的內部增長動力也有所加強,特別是在就業市場處於全民就業,以及股市和樓市表現向好的支持下,私人消費開支錄得堅穩增幅,其中三季度的增速更創下2015年二季度以來的新高。政府消費開支亦穩中向好,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的支持。此外,企業投資的態度亦有所改善,2017年首三季按年實質增加3.7%,但整體投資開支在第三季度則錄得輕微下跌,部分原因是機器及設備購置這個向來波動的組成項目錄得跌幅。儘管如此,樓宇及建造仍持續增長,部分緩和了三季度整體投資的跌幅。

今年香港實質經濟增長率

預計達3.0%左右

先看國際經濟形勢。2017年以來,全球經濟較前幾年相對較快地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0月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較2017年略為加速0.1個百分點至3.7%。其中,美國經濟預期將維持溫和增長,聯儲局同時縮表和加息不至帶來太大的負面影響,若特朗普總統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能夠部分落實,還可提振企業投資信心、甚至整體經濟表現。

再看中國內地。2017年首三季內地經濟增長達到6.9%,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等表現持續向好,將可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現時內地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料可支持2018年經濟增長率超過6.5%。

香港方面,2018年預計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

外貿表現料可維持溫和增長。2018年全球經濟將維持相對較快的復甦,但經濟表現仍較金融危機前遜色。再者,主要經濟體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難免拖慢貿易進一步自由化的進程,再加上朝鮮等地緣政治問題亦困擾全球經濟和貿易表現。綜合來看,預期貨物貿易將維持溫和增長。

服務輸出料進一步改善。首先,隨著訪港旅客人次回升,相信旅遊和零售業的調整已步入尾聲。以往,旅遊服務輸出的下跌一直是拖累服務輸出的主要因素,故若旅遊服務輸出能止跌回升,對整體服務輸出的表現將構成一定支持。其次,金融服務輸出將持續向好,一方面香港股市氣氛向好,加上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金融市場和跨境金融活動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另外,“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特區政府和金管局積極對外宣傳香港在“一帶一路”和人民幣業務上可擔當一系列的金融和專業服務角色,將可對香港的金融和商用服務輸出帶來支持。再者,區內貨物往來維持溫和增長,貿易相關的服務輸出亦會維持穩定,可一同帶動整體服務輸出進一步改善。

就業市場向好和趨於積極的財政政策料可支持經濟表現。近年,香港就業市場一直處於近乎全民就業的水平,2017年8月至10月的失業率跌至3.0%的低位,總就業人數則屢創新高。再者,不少行業如飲食、安老服務和建造業等一直面對人手短缺的問題,私營機構職位空缺數目仍達6.96萬多個,就業市場向好勢頭將對私人消費和經濟帶來一些支持。

特區政府施政報告亦提出特區政府坐擁過萬億港元財政儲備,應更有條件、有智慧地把“取諸社會”的財政盈餘“用諸社會”,並採取具有前瞻性與策略性的理財方針,為香港作投資,為市民解困。其中已提出的多項增加創新科研的投資、社會民生的開支,以及長遠的基建投資措施,勢將能夠為香港經濟帶來提振的作用,且若日後發展出經濟新增長點的話,更有助於長遠提升香港的趨勢增長水平。

投資表現可望進一步改善。受惠於全球經濟維持相對較快的復甦,香港不少行業對營商前景的看法轉趨樂觀。根據2017年四季度的《業務展望按季統計調查》,企業認為業務預期展望較佳的比例連續三個季度超出展望較差的比例,將對機器、設備及知識產權產品等投資帶來支持。再者,近年特區政府亦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未來3至4年間一手住宅單位的潛在供應量將達到97,000伙,私人樓宇及建造工程料持續增加。同時,機場三跑道系統和東北新發展區的前期工程將逐步展開,且房委會和房協將持續加大公營房屋的建造量等,基本工程儲備基金預算將由本財年的917億港元逐年上升至2021-2022財年的1,309億港元,再加上新一屆特區政府在創新及科研發展上增加財政支出,預期未來投資表現可望進一步改善。

金融和創新科技料可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過去5年,儘管金融市場曾出現大幅波動,但金融和保險業的升幅超出整體經濟增長一倍左右,是各行業中表現較佳的一環,相信這是與香港發展為區內主要的國際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的角色有關。在“一帶一路”倡議、人民幣國際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以及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支持下,香港金融和商業服務行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並有能力為內地和區內企業提供全面的跨境金融和商業服務,支持2018年香港金融業保持較佳表現。

近年,創新科技的增加值和就業人數均持續優於整體經濟表現,加上施政報告亦提出未來5年要以倍增本地研發開支至本地生產總值1.5%為目標,並從8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讓香港在創科路上急起直追,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總括而言,2018年香港經濟將保持較快增長,實質經濟增長率將達3.0%左右,略低於2017年的3.8%,大致與過去10年香港經濟平均2.9%的增長相若。通脹方面,由於環球通脹和緩、勞工成本升幅溫和,故整體通脹壓力仍然受控,但美元匯率較2017年初為低,以及租金略為回升將支持2018年通脹略為加速至2.2%。

仍需作好準備應對潛在經濟風險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到2016年的低基數效應將逐漸消退,且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影響全球和香港的經濟走勢。

首先,地緣政治問題將持續困擾環球金融市場和經濟表現,如朝鮮危機、加泰羅尼亞要求獨立、意大利大選、英國脫歐進入關鍵談判階段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恐怖襲擊活動等。

其次,2018年美國聯儲局將繼續同步加息和縮表,不少央行亦正陸續跟隨美國加息,全球超寬鬆貨幣環境將逐漸過去。若全球主要央行推行意料之外的貨幣政策,環球金融市場難免出現波動,特別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已升至歷史高位,任何顯著的調整都將會對其經濟構成打擊。香港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其金融市場與環球金融市場關係密切,亦難免會受到牽連。此外,隨著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和縮表,停泊在香港的大量資金或會逐步流出,港元利率上升的壓力料將日趨明顯,對投資和資產市場或會產生制約的作用,特別是香港樓價正處於歷史高位,樓價一旦調整也將難免對消費和整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即使2018年全球和香港經濟料維持較快增長,但是仍需作好準備,應對上述潛在風險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2018年香港經濟將延續平穩較快發展趨勢

(作者係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