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應為香港搭上發展快車發揮作用——專訪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
文|本刊記者 許上福 王昊
梁君彥希望立法會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儘快恢復正常運作,有效履行職責。議員們應該恢復務實,為市民服務(本刊記者 王昊 攝)
展望2018年,香港市民盼望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立法和行政良好互動,則能促進政府依法施政,改善民生。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指出,立法會議員由市民選出,理應盡心盡力為市民服務,為香港服務,而非影響立法會運作及特區政府施政。他表示,希望立法會今後能夠專注於立法和事關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議案,議員們能夠更加理性務實,助力香港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
國家發展迅速,
香港也要融入這個發展趨勢中
記者: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香港、澳門发展同內地发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发展大局。外界普遍認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藉助國家優勢。對此,您認為立法會能夠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梁君彥:過去40年來,國家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兩地經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已經成為趨勢。比如內地高鐵線路總長已經達到2萬餘公里,還將形成八縱八橫的格局。廣深港高鐵通車後,有助香港融入這個大網絡。國家發展迅速,香港也要融入這個發展趨勢中。再比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香港定當能夠從中獲益。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科研、醫療等方面有很多優勢,必須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積極與其他城市一起合作、相互配合,以促進香港的發展並惠及廣大市民。至於怎樣合作和配合,既需要政府主導,同時也必然會涉及到很多立法工作,這時就需要立法會發揮積極作用。
由2018年1月開始,除一年四次的答問大會外,林鄭月娥每月將額外赴立法會出席一次長半小時的行政長官質詢,接受議員質詢。圖為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2017年施政報告》答問會(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行政立法最終目標都是為香港服務,
改善關係已有好的開始
記者:本屆立法會截至目前,通過的法案不多,外界認為行政立法關係需要改善。您認為未來香港的行政立法關係是否能夠有較大改善?
梁君彥:立法會與特區政府各有憲制責任,並非敵對,最終目標都是為香港服務,只不過角度和角色不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後向立法會拋出了橄欖枝,積極推動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比如她接受我的建議,由2018年1月開始,除一年四次的答問大會外,每月將額外出席一次長半小時的行政長官質詢,接受議員質詢。她也接受我的邀請,來到立法會與議員餐敘,很多議員均有出席。林鄭月娥團隊中的成員亦時常與議員溝通,就相關法例等問題交換意見。這就是好的開始,但無論如何,搞好行政立法關係,雙方都有責任。
立法會議員是由香港市民選出,就要為700多萬市民服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新措施,涵蓋房屋、創新科技、教育、扶貧等範疇,很多都涉及經濟與民生,這些都需要透過立法會通過法例、批准撥款才能落實。如果立法會裡不論大事小情都要“拉布”,只會拖垮香港,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香港建制派早前舉行集會,支持修訂議事規則
我明白部分議員對政府不滿,希望透過“拉布”迫使政府答應他們的訴求。但最近幾年,有議員利用議事程序,使用各種方式在會議上“拉布”,並且逐漸成為常態,虛耗會議時間,嚴重影響了立法會的正常運作。立法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審議及通過法例。本立法會會期內,至今舉行過10次會議,卻一條法例都沒有通過,大量時間浪費在了冗長的辯論上。“拉布”也令審議與民生相關的財務建議進度緩慢,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大量涉及經濟、民生以及涉及香港履行國際責任而須修訂的法例等問題正亟待立法會處理。如何確保會議時間有效利用,已刻不容緩。最近也有民調顯示,過半受訪者不支持立法會議員“拉布”,而近半受訪者贊成修改議事規則,以減少“拉布”的情況出現。我認為議員作為市民的代表,必須正視市民的想法。
2017年11月13日晚,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王志民在華潤大廈與香港立法會36名建制派議員集體會面,向他們宣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解讀十九大報告對香港提出的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勉勵他們增強國家意識、建制意識和大局意識,為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努力(圆:香港中聯辦網站)
議事規則修訂令議員不可輕易“拉布”,
但仍為充分辯論保留了足夠空間
記者:本次修訂議事規則的過程中,您作為立法會主席擔當了怎樣的角色?新修訂的議事規則對立法會日後議事有何影響?
梁君彥:作為立法會主席,我站在中立與公正的立場上,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要看修改建議是否符合基本法、議事規則及香港法律,以合情、合理、合憲及合法的方式處理議事規則修訂。本次修訂議事規則,建制派及“泛民”共有12項擬議決議案共49項建議獲批准在立法會會議審議及表決。考慮到上述建議均是根據基本法第75條而提出,屬於同一主題;同時,立法會目前還有大量實質性的立法工作亟待處理,必須善用會議時間,所以我根據議事規則及過往做法,決定這些建議合併辯論。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合併辯論,過往也有很多相關案例。
議事規則已制定多年,期間因運作需要及在得到議員共識的情況下做過多次修訂,說明議事規則也需要與時俱進,修訂議事規則並不是 “洪水猛獸”。修訂後的議事規則最主要的作用是令議員不可以輕易“拉布”拖延會議時間,但仍為議員就不同議題充分辯論保留了足夠空間。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考察圉赴内地參觀東江流域水量水質监控中心(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記者:建制派議員提出的修改建議均獲立法會通過,反對派議員提出的建議均未獲通過。反對派對此結果表示或將提出司法覆核,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梁君彥:香港是法治社會,任何人都可以提出相關申請。即使是司法覆核,法庭亦將依法裁決。我認為沒有充分理據及資料顯示,建制派議員提出的建議與基本法不一致。我們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相信法庭會做出公正的裁決。同時在這裡也要呼籲部分議員,在使用司法覆核的權力的同時,亦應認真考量是否有必要申請司法覆核,與其再耗費資源和時間糾結此事,不如多投入精力處理民生項目。
近年來,有議員利用議事程序,使用各種方式在會議上“拉布”,並且逐漸成為常態,虛耗會議時間,嚴重影響立法會運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圖為市民集會,呼籲修訂議事規則
恢復務實為市民服務,
助香港經濟民生向前邁進一步走快一步
記者:在新的一年,您對立法會和議員們有何期望?
梁君彥:修訂議事規則的目的是希望議員們能夠將會議時間專注於履行立法會議員的職責。規範和指示是議事規則最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是保證立法會能夠順暢運行,但也需要大家遵守才能發揮作用。如果議員們不遵守議事規則,立法會的工作將很難開展。
作為立法會主席,我希望立法會在新的一年裡能夠盡快恢復正常運作,有效履行職責。議員們應該恢復務實,為市民服務。不論是建制派議員還是非建制派議員,只要能夠彼此理性溝通、協商,就有助於香港的經濟、民生向前邁進一步,走快一步。同時亦希望特區政府能夠與立法會保持良好溝通,向議員清晰闡釋施政理念,減少政治爭拗,同心協力為香港服務。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責編:李幸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