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新貢獻
文|招商局集團董事長 李建紅
李建紅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為香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因此,無論是香港社會,還是香港企業,都應該張開雙臂擁抱時代潮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坐上國家的經濟快車,積極融入國家大戰略,搶抓戰略機遇,贏得更大的發展,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香港的殷切期望。
十九大為香港發展開闢廣闊空間
香港與祖國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人民越富裕,祖國越強大,香港越繁榮穩定。十九大為香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廣闊空間。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要政治判斷,並具體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宏偉奮鬥目標。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目標蘊含新機遇,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無論是對香港各界還是對每位普通的香港市民,都充滿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特別是十九大報告提出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拓展對外貿易,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香港在創新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自由貿易港以及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並積蓄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通過積極融入、深入參與國家發展戰略,香港未來一定能在推動國家進步發展的同時,匯聚自身更大的發展動能、煥發新的發展活力。十九大報告還提出,為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建設美麗中國,國家還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綠色發展等,這都為香港開拓內地市場、融入內地發展、共建美麗中國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無限的機遇。
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勢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錯過整整一個時代。因此,無論是香港社會,還是香港企業,都應該張開雙臂擁抱時代潮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坐上國家的經濟快車,積極融入國家大戰略,搶抓戰略機遇,贏得更大的發展,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招商局集團與吉布提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繼多哥之後,與招商局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的第二個國家。圖為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碼頭
為香港的發展作出貢獻
是在港中資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香港的發展作出貢獻是在港中資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招商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資企業。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集團總資產6.81萬億元人民幣,年利潤總額達1,112億元人民幣。多年來,招商局集團積極發揮“四個優勢”,為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建設,以及維護香港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發揮品牌優勢,樹立中資企業形象。招商局堅持務實作風和崇商文化,堅持以市場原則辦事,嚴格遵守香港法律,聚焦主業、穩健經營、業績突出,樹立了良好的中資企業形象。招商局品牌在香港深入人心,成為了中資企業的一面旗幟。
二是發揮港航優勢,支持航運中心建設。招商局已成為以香港為基地,中國第二、全球前列的大船東。旗下招商港口持股27%的現代貨櫃碼頭是香港第二大貨櫃碼頭運營商,全資擁有的招商局貨櫃是全港第二大的中流作業服務商。招商局還擁有全港最大的修船廠和香港第二大拖輪船隊,擁有17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這些港航業務的資源和實力,都為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發揮地緣優勢,促進粵港融合發展。1979年,招商局在鄰近香港的深圳蛇口投資開發建設中國內地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有力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交流與融合。近年來,招商局充分發揮前海蛇口自貿區的優勢與潛力,在中央、省市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為自貿區更好地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和橋頭堡作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了新貢獻。2017年8月,招商局集團聯合香港和深圳,設立了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出席了該項目的啟動儀式。
四是發揮駐港優勢,助力香港社會發展。作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百年央企,招商局與香港各界形成了悠久廣泛的聯繫,大力支持香港社會發展,持續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積極參與文化交流活動。2010年,招商局在香港注冊成立了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統籌集團在香港地區及海外的公益拓展計劃,2017年又將慈善基金會的資金規模增加至3億港元。2010年-2017年期間,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在香港共計支持公益項目43個,投入公益資金近3,000萬港元。
招商局集團歡迎香港企業參與其在“一帶一路”上的中白工業園等重大項目。圖為位於白俄羅斯的招商局中白商貿物流園
招商局未來將重點從四方面
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未來,招商局集團將與香港社會各界一起,把握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按照“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招商所能”,做實做強做優做大在港業務。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著力在發揮“一國兩制”優勢上下功夫。招商局作為駐港央企,既有在港企業的體制機制優勢,又有中央企業的資源優勢。我們將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在堅持“一國”的大原則下,把香港的軟實力和央企硬實力有機結合,深入研究挖掘“兩制”優勢。例如,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未來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兩制”優勢打造人才高地。招商局將會充分發揮駐港優勢,進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做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局面,加快造就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意識和經營管理能力的一流人才隊伍,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貢獻聰明才智。又如,招商局集團已經明確,今後對外兼併收購將優先利用設在香港的投資平台。
第二,著力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上下功夫。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新格局體現在布局上,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一帶一路”建設是香港鞏固對外開放地位、取得新發展的重要契機。作為“超級聯繫人”,香港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基礎和條件。招商局將利用在港公司和平台,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提升國際經營能力;積極推動“前港-中區-後城”的深圳蛇口成熟商業模式在“一帶一路”沿線複製,帶動香港中小企業走出去,共同創造新的投資發展機會。最近,我們還與吉布提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這是繼多哥之後,與招商局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的第二個國家。招商局集團歡迎香港企業參與我們在“一帶一路”上的中白工業園、吉布提自貿區、多哥等重大項目,實現共建、共享、共贏。我們還將利用香港作為世界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和旗下招商銀行作為香港最大離岸人民幣結算行的優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目前招商局集團已在全球擁有50個港口,大都位於“一帶一路”沿線關鍵節點。圖為招商局投資的斯里蘭卡科倫坡碼頭新貌
第三,著力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下功夫。為了推動粵港澳地區融合發展,提升協同效應,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為國家戰略。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強調“探索自由貿易港”。大灣區可以為香港提供寶貴的土地資源,為香港拓展發展空間。而且無論是“引進來”、還是“走出去”,深港兩地都是橋頭堡。招商局1979年開始投資開發的深圳蛇口,今天已成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未來還可以爭取成為自由貿易港。我們將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積極參與全面推進香港與內地的廣泛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把大灣區打造成世界級經濟區、世界級城市群和世界級增長引擎。
第四,著力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招商局集團將結合香港產業優勢和自身在港產業布局,找準產業突破口,推動金融、貿易、航運物流等傳統優勢產業鞏固提高、轉型升級;對於環保、教育、醫療、文化創意、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招商局集團將擇機進入、重點突破,發展新動力,培育新優勢。
招商局過去30多年來的發展充分利用了香港的優勢,布局未來長遠發展還將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用。在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招商局集團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1月號
責編:鄒李蕾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