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中國智庫「軟實力」貢獻香港智慧 ——香港智庫發展的現狀、挑戰及前景
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得到全面落實,香港政制按照基本法規定循序漸進發展,而作為提供政策建議的諮詢性機構,香港的眾多智庫也走上了一條有別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智庫的特殊發展道路,擁有獨特的優勢。香港的智庫未來應善用、巧用這些優勢,為中國智庫提升「軟實力」,實現國家「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而貢獻香港才智。
因為獨特的政治和社會環境,香港的眾多智庫也走上一條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特殊發展道路。圖為香港電車
「一國兩制」研究等領域具優勢
討論香港的智庫問題,離不開香港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團社會這一特殊背景。香港的社團密度為世界最高,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已註冊的社團數目超過2.3萬個,密度為304個/萬人。香港至今較出名的官方或民間智庫有「中央政策組」(將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香港政策研究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團結香港基金」、「中美交流基金會」、「香港經濟研究中心」(香港大學)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央政府將智庫建設作為治國理政和加強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手段,內地智庫迎來井噴式發展,近兩年香港智庫的數目也隨之增加,但絕大多數帶有濃厚社團色彩,思想庫屬性並不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香港目前有各類型智庫30餘家,有側重保育的,有媒體和學者論政的,有服務政團和為選舉造勢的,有的屬於大商家資助的壓力團體,但學術型、資政型的智庫寥寥無幾。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Lauder學會的《2016年全球智庫報告》「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的頂級智庫」TOP90排名,「團結香港基金」、「香港政策研究所」和「香港經濟研究中心」分別名列第60、第77和第86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排名第4位,排名居首的是韓國發展研究所。對人口僅700多萬的香港而言,有3家智庫入選實屬不易,說明香港智庫在「一國兩制」、本地民生和區域經濟等研究領域具有獨特優勢。
今後如能加強與內地和國際伙伴進行共同課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則能提升香港智庫和學者的國際影響力
香港智庫發展機遇挑戰並存
從智庫的屬性、資金來源和服務對象等方面來看,香港智庫有以下特點:
(一)社團化傾向嚴重,香港社會上甚至不少精英都將智庫與社團混為一談,缺乏對智庫主要功能是學術研究、決策諮詢和充當政府與公眾之間橋樑的認知;
(二)依附性強獨立性低。大多數智庫依附或只服務於本地政團、大商會和大商家,無法自由決定研究課題和自由支配資金,也就無法提供獨立而對社會有重要影響的高質量公共產品了;
(三)智庫與政府關係疏離,缺乏特區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
(四)缺乏對特區區情、中國國情和國際情況具有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又具有較深厚理論素養的一流研究人才;
(五)智庫成果難以對政府公共政策和公眾輿論形成重要影響等。
形成香港智庫以上特點的主要原因是香港屬於小型獨立經濟體,雖然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但並非國家實體,外交和國防政策也不屬於高度自治範圍內的事務,這令本地智庫極少進行涉及國家外交、防務和國際政治等重大戰略課題的研究,只局限於「一國兩制」框架內地方性問題的研究,如「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研究,內地與香港關係和粵港澳大灣區等領域的研究,難以引起國際關注。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些不利因素既是香港智庫發展需要直面的現實和挑戰,也是香港智庫的獨特性,為其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關鍵是如何揚長避短,做出特色。
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7年全國兩會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香港與此相關的智庫(社團)隨即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主要有「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香港中心」和「大灣區研究香港中心」等。
香港的智庫未來可在多方面形成獨特優勢,為中國智庫提升「軟實力」。圖為日前在港舉辦的博鰲亞洲青年論壇
助力內地與國際智庫合作研究
香港智庫的優勢首先是可以充當溝通內地與國際智庫合作的橋樑。儘管香港智庫的發展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並不意味著它無所作為,相反在「一國兩制」和兩岸關係研究上可發揮特殊作用。香港擁有「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是區域和國際信息中心之一,言論自由,信息自由流動,法制健全,西方主要媒體的亞太總部多設在此地,西方智庫和主流媒體均十分看重香港的發聲平台作用。假如內地智庫善用香港傳播他們的研究成果,較易於在國際傳播,贏得國際公信力。
第二是香港智庫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經驗,形成了「中美交流基金」等具有相當水平的智庫組織,今後如能加強與內地和國際伙伴進行共同課題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則能提升香港智庫和學者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是香港擁有較理想的智庫成果發布平台,如FCC(國際記者協會)和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等重要平台;香港智庫發布平台效應明顯,對區域和全球經濟金融問題的研究角色獨特,完全可以為內地智庫所用;
第四是香港在國際金融服務業、法律服務等領域擁有國際一流人才,在打造相關專業智庫,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領域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最近就有內地智庫在港成立分支機構。
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宣布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香港社會自由開放,經濟發達,媒體自由,擁有大量優秀國際人才,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高校在國際政治、全球經濟治理、政治學研究等領域研究潛力很大。因此,香港智庫可以在諸如香港政制發展、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歐關係、中國與東盟關係等研究領域形成特色,也可與內地和歐美智庫一道開展合作研究,形成各方優勢互補的共贏關係,為中國智庫提升「軟實力」,實現國家「兩個百年」奮鬥目標而貢獻香港才智。
參考文獻:
1.《2016年全球智庫報告》,詹姆斯·G. 麥甘(James G. McGann)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2.「以粵港澳三地智庫協同創新推動大灣區建設」,袁俊,《紫荊論壇》2017年11-12月號第36期。
3.《邁向普選之路 香港政制發展進程與普選模式研究》,李曉惠著,香港新民主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作者係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中俄戰略協作高端智庫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