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培育學生「五育並重」
文、圖 | 陳珈悠
採訪當天碰巧是學校旅行日,換上班衫的畢業班同學看見孫校長後都紛紛要求合照,可見孫校長十分受同學歡迎。
「人生有幾多個10年?」,道盡人生年華之珍貴。歲月鎏金,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下稱:馮堯敬中學)校長孫莉華博士的其中一個10年就寫上了「馮堯敬中學」。馮堯敬中學1990年創校至今26年,以「博學篤志」作校訓,主要服務馬鞍山及沙田區學生。
在2016至2017學年的畢業典禮上,孫校長獲學校頒發10年長期服務獎,數數手指,這位馮堯敬中學第5任校長服務學校踏入第11個年頭。10年之間,孫校長除了要應付日常繁忙的公務外,還完成了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可見孫校長以身教指引學生對學問的追求。
孫校長把校訓中的「博學篤志」,轉化為對學生特質的4個期許,包括「博文通理」,讓學生不論在文科或是理科均有一定知識;「學會自治」,不管是個人成長或是個人目標,學生都能自理自己;「篤行善群」,以自身服務社會;「志求卓越」,不斷成長及進步成就全人發展。
讓學生走向全人發展
「五育並重」亦是馮堯敬中學的核心價值,通過鼓勵學生追求「德、智、體、群、美」的目標,培養學生全人發展,不受學科約束個人發展,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獨特之處。學生發展方向廣闊,知道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是如何,最好的體現莫過於孫校長所說:「剛過去的2017年文憑試,本校有學生考獲通識教育5**,最後選擇入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或許大家會感到意外,但我可不這樣認為。」
馮堯敬中學學生向來多元,箭藝、舞蹈、單車、演講樣樣皆精,更奪下不少全港性比賽冠軍。然而孫校長認為學校在「體」範疇能持續穩定發展之時,銳意將馮堯敬中學的發展重心放到其他4個範疇「德、智、群、美」,是計劃特色之處。
2016/2017學年教育局到校視學後,認為馮堯敬中學的閱讀風氣較濃厚,這個肯定對於向來提倡閱讀的馮堯敬中學來說,是一大鼓舞。馮堯敬中學於初中增設閱讀課,以語文為主,搭配理科、數學或人文科學,讓學生從閱讀中有目標地擴闊視野,本學年更推出「有聲好書」演繹比賽,實行「書送快樂」。
建立品格校園
「學生在品格上分清事物是與非,認清自己的強弱項,並樹立自己的發展目標;再到關懷社區,懂得欣賞別人,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孫校長說,馮堯敬中學從初中起,鼓勵學生在不同科目中建立自我,又明白群體發展的重要,學會確立自己的社會責任、職業導向,最終樹立回饋社會的目標。
「傑出學生領袖培訓」計劃就是馮堯敬中學另一個體現群體發展的重點計劃,從不同的領袖團體中挑選具潛力的學生參加培訓,以重點發揮個人領袖才能。多重甄選後可獲邀參加由馮堯敬中學校董會贊助,與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合辦7天的「學生全方位日本體驗學習行」,到境外作學術及領袖體驗交流活動。今年6月,孫校長就連同幾位老師,帶28位同學前往日本長崎島原市及東京進行體驗學習,並探訪南島原市的口加高校,與師生交流,打破言語隔閡。
捨己成仁美德21年傳承不息
1996年2月10日,馮堯敬中學49名學生由5名老師帶領,參與該校地理學會及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合辦的「金腳計劃」遠足活動,期間不幸遇上山火,奪去了2位老師及3位學生的性命、13名學生不同程度的燒傷。事後政府在八仙嶺仙姑峰山腳建了一座春風亭以紀念事件中捨己救人的兩位教師——周志齊和王秀媚老師。
21年過去,時至今日,每年的2月10日成為馮堯敬中學特別的一天,學生會幹事會組織悼念活動,向同學講述山火事件經過,並到春風亭拜祭,讓同學承傳捨己救人的精神,此活動已成為該校一個獨有的傳統。
學校小檔案
孫莉華校長
香港中國婦女會馮堯敬紀念中學,簡稱FYKMSS,由香港中國婦女會於1990年創辦,屬香港中國婦女會第二所學校。是一所位於馬鞍山區的津貼男女中學,校訓為「博學篤志」。
本文發表於《知識》雜誌2017年12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