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

2017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是滿載喜悅的一年。我們舉辦和資助了多項文化藝術活動,我們致力透過文化交流,匯聚智慧、聯繫大眾、拉近地域文化。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 劉江華

2017年11月28日,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中)出席第十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亞洲文化部長座談會,與來自十個國家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合照


推動香港成為亞洲文化交流樞紐

2017年,我們舉辦的重點項目是“亞洲文化合作論壇”。這個論壇自2003年首辦以來,現已成為亞洲各國文化部長匯聚一起,就推動文化藝術發展互相分享心得和交流經驗的一個重要平台,今屆己是第十屆,共有來自內地與九個亞洲國家的文化部長和高層官員參與。

今屆論壇的主題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全球化、城市化和科技發展,令地域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文化交流也因而漸趨便捷。這些趨勢是引領發展的原動力,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香港在亞洲的中心位置,加上歷史發展緣故,賦予這裡中西薈萃的特色,藝術、建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和宗教等均反映多元文化的和諧融合。

在舞台上,我們既有多齣翻譯劇上演,例如有最近以廣東話演繹的法國得獎劇目《父親》,也有香港中樂團結合中西樂器演奏的音樂會。每兩年舉辦的“世界文化藝術節”,過去數年呈獻了豐富多樣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等文化,展示世界各地的藝術傑作。在社區裡,佛寺、道觀、基督教教堂和回教清真寺均和諧共存。至於地道美食,以咖啡和奶茶泡出的鴛鴦,正好象徵文化融合而創出的新特色。

融合就是創意,這正是香港的特色。在此獨特背景下,我們致力透過文化交流,匯聚智慧、聯繫大眾、拉近地域文化。

劉江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

2017年11月28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等出席“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開幕典禮並參觀展覽(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增進與世界各地博物館合作

香港是一個匯聚智慧的地方,博物館就是智慧的寶庫,而且擁有廣大的觀眾群。我們積極與世界各地博物館合作,並且在博物館之間構建溝通的橋樑。2017年6月,我們與故宮博物院攜手在香港首度舉辦“博物館高峰論壇”,各大知名博物館的翹楚和專家雲集,探討博物館如何在人口結構、觀眾期望和科技轉變的過程中定位,分享發展智慧博物館和數碼化博物館等寶貴經驗。

博物館之間的交流,開拓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去年,我們的博物館舉辦了多項大型展覽,包括與重量級伙伴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博物館合作的展覽,共吸引逾200萬人次入場參觀。其中,兩個分別與故宮博物院和羅浮宮博物館合作的展覽更一度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同期進行,把昔日中國和法國的皇邸一併同場展出,儼如中國帝皇與法國君主跨越時空同席交談對話。

我們的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站。舉例說,敦煌石窟的展品曾在香港展出後,遠赴美國的博物館。事實上,敦煌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重鎮,古絲綢之路開通對外貿易往來,今天的“一帶一路”倡議同樣促進文化交流。我們與國家文物局合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現正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來自陝西、河南、甘肅和新疆四個省份,以及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藏品均首次在港展出,展示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劉江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

2017年11月19日,“亞裔藝采2017”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帶來富民族色彩的歌舞表演和藝穗活動,展現亞洲的多元文化(圖: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


鼓勵本地藝術家參與國際文化交流

香港是一個文化大熔爐,我們亦鼓勵大家走出香港,認識各地文化。每年,我們透過各項活動、資助計劃和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文化交流活動,讓本地藝術家向亞洲以至世界各地展現香港的文化實力,以及與各地文化藝術界多作交流切磋。去年,我們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贊助本地多個表演團體在64個城市,舉辦共144場表演,入座率平均高達八成。

同時我們也致力為青年人提供交流機會。去年暑假,香港的青年人在故宮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實習,在資深的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體驗在著名文化機構工作。單以去年計算,我們已贊助約3,500名學生,到內地參與逾100個實習計劃。此外,我們贊助約1,000名學生,前往新加坡、泰國、哈薩克斯坦等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與文化交流活動。

香港作為文化交流樞紐,一直努力加強與各地的聯繫。迄今,我們已經與十六個國家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當中包括菲律賓、新加坡、南韓、越南和印尼五個亞洲國家。在進行文化交流訪問和會議期間,我們與參與的國家達成文化合作協議。我們希望藉此奠下穩固的基礎,與區內國家拓展更深遠的合作關係。

劉江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香港芭蕾舞團於2017年6月開啟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內地巡演,包括北京、杭州、上海、濟南四大城市。圖為芭蕾舞《天鵝湖》演出劇照(圖:中新社)


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節

香港能夠與區內各國建立強大的文化聯繫,有賴國家文化部與各國總領事館和領事館的給力。多個文化單位在香港舉行豐富精彩的文化節,包括國家文化部的“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日本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日本秋祭”、大韓民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的“韓國十月文化節”,以及由澳門文化局和13個駐港總領事館或領事館合辦的“亞裔藝采”。這些盛事在彰顯亞洲各國文化精髓的同時,無疑也鞏固了香港作為交流樞紐的地位。

對未來文化發展充滿期盼

我們對未來的文化發展充滿期盼。西九文化區將成為推廣亞洲文化的一股新動力,區內首批大型文化藝術設施將於未來兩年陸續啟用,包括戲曲中心、藝術公園、設有黑盒劇場和戶外舞台的自由空間,以及M+視覺藝術博物館。到2022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也將落成。

《施政報告》提出會增加資助藝術家和藝團到內地和海外演出和舉辦展覽。我們期待與大家以及區內的朋友一同見證香港的最新文化發展。劉江華:文化承傳 連結多元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2月號

編輯:李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