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能再製造迎來新一輪改革潮
為推動發展高端再製造、智能再製造,2017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高端智能再製造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隨著《行動計劃》的出台,中國將開始探索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突破一批制約高端智能再製造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預計推動再製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
文|北京 丁思齊
河北省河間市再製造產業起步較早,已成為世界較大的汽車發電機、啟動機再製造基地。圖為河間市一家汽車配件再製造企業的技術人員在檢查產品質量(圖:新華社)
中國再製造產業已初具規模
中國作為製造大國,機電產品保有量巨大,再製造是報廢及老舊機電產品資源化循環利用的最佳途徑之一。為了積極培育再製造產業發展,工信部自2009年以來,組織開展了機電產品再製造試點示範、產品認定、技術推廣、標準制定等工作,逐步深化了業界發展再製造的理念和認識,規範了再製造生產,引導了再製造消費。
在再製造產業發展過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產實踐不斷湧現,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術在再製造領域應用廣泛。當前,中國再製造產業已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復和性能提升”為主要技術特征的再製造產業發展模式。
例如,寶山鋼鐵應用激光熔覆等增材再製造技術對破損的軋鋼機架牌坊開展現場再製造,牌坊功能面使用壽命延長約10倍,所用材料僅為原機重量的萬分之一,再製造價格僅為購置新品的千分之二。;寶山鋼鐵投入激光再製造費用約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直接經濟效益達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已超10億元。又如,解放軍5719工廠已累計再製造航空發動機葉片超過4萬件,裝在1,000多台次發動機上安全飛行33萬小時。其再製造生產還與新品設計製造積極反哺互動,起到了顯著技術進步促進作用。此外,國內首台再製造盾構機在完成首段掘進任務後已安全出洞,再製造盾構機的質量、性能及可靠性、節能效果廣受贊譽。
這些再製造領域的新發展態勢呈現一個共性特點,就是聚焦具有重要戰略作用和巨大經濟帶動潛力的關鍵裝備,以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為核心特性,在提升能源節約和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的同時,可反哺新品設計製造,推動加快突破尖端裝備技術。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近十年的機電產品再製造工作基礎上,亟待進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戰略作用和巨大經濟帶動潛力的關鍵裝備,開展以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製造,推動深度自動化無損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無損檢測評估等高端智能再製造共性技術和專用裝備研發應用與產業化推廣。
在此背景下,中國再製造領域工程專家徐濱士院士和設備診斷工程專家高金吉院士,經過大量分析研究,認為進一步聚焦高端智能再製造和在役再製造符合再製造產業發展方向,契合中國高端智能裝備生產製造和運行維護由大變強的現實需要。推進高端智能再製造,有利於提升重大戰略性裝備運行保障能力,有利於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於促進企業降本增效,有利於推動實現綠色增長。
為此,2017年3月至6月,工信部組織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以及重點企業對再製造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評估,總結產業發展成績,深入剖析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研判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前期評估基礎上,工信部又組織有關專家赴河南、陝西、安徽、湖南、上海等地29家機電產品再製造企業和部分再製造產業集聚區進行調研,了解各地再製造產業發展現狀,聽取地方意見和建議,召集行業骨幹企業和有關專家召開座談會,圍繞推動再製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進行交流討論。歷時半年之久,同時為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等製造業發展總綱要,《行動計劃》於2017年11月順利出台。
八大任務推進再製造創新升級
為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未來工信部還將實施一系列相關工作,並提出了八項任務,包括加強高端智能再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推動智能化再製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實施高端智能再製造示範工程,完善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協同體系,加快高端智能再製造標準研制,探索高端智能再製造產品推廣應用新機制,建設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網絡信息平台,構建高端智能再製造金融服務新模式等。
具體來看,在加強高端智能再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方面,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將是重點板塊。開展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壓氣機轉子葉片(整體葉盤)、定向柱晶渦輪轉子和靜子葉片、定向單晶渦輪轉子和靜子葉片、定向金屬間化合物渦輪靜子葉片以及大型薄壁機匣等關鍵件再製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開展CT、PET-CT等醫療影像設備CT球管、高壓發生器、高轉速液態金屬軸承、CT滑環、數字化探測模組的再製造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
推動智能化再製造裝備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包括智能再製造檢測與評估裝備、成形,以及加工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加快研發應用基於聲、光、電、磁多物理參量融合的再製造舊件損傷智能檢測與壽命評估設備,和基於智能傳感技術的再製造產品結構健康與服役安全智能監測設備等。加快研發應用再製造舊件損傷三維反求系統以及等離子、激光、電弧等複合能束能場自動化柔性再製造成形加工裝備等。
為了培育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協同體系,鼓勵以高值關鍵件再製造龍頭生產企業為中心形成涵蓋舊件回收、關鍵件配套及整機再製造的產業鏈條。盾構機高值關鍵件再製造配套企業和服務型再製造企業將是培育重點,包括刀盤、主驅動變速箱、中心回轉裝置、減速機、高端液壓件、螺旋輸送機等關鍵件,以及應用激光、電子束等高技術含量的再製造技術。
根據《行動計劃》,未來或將出現以融資租賃、以舊換再、以租代購和保險等手段服務高端智能再製造的金融新模式。實現逆向物流與再製造產品信息共享,探索基於電子商務的再製造產品營銷新模式,逐步建立盾構機、醫療影像設備關鍵件、辦公成像設備等再製造產品市場推廣新機制。
此外,一些設備維護和升級需求量大的企業可聯合再製造生產和服務企業、科研院所等,創新再製造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構建用戶導向的再製造產品質量管控與評價應用體系,促進再製造產品規模化應用,建立與新品設計製造間的有效反哺互動機制。
喜迎政策與資金雙重利好
作為支撐傳統製造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高端智能製造業產業鏈長,在經歷過剩產能出清和金融去杠杆後,將迎來政策資源傾斜和資金回流的雙重優勢。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未來十年將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大致將經歷自動化升級、信息化升級、工廠內互聯網化、產業鏈整體互聯網化四個階段。
在再製造產業發展過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產實踐不斷湧現,3D打印在再製造領域應用廣泛。圖為一名小觀眾在科博會上參觀3D打印機(圖:新華社)
整體來看,《行動計劃》的出台,將讓以先進製造為代表的工業迎來系統性重估,可概括為“雲”、“網”、“端”三大領域。“雲”,工業大數據及雲計算;“網”,工廠內物聯網及覆蓋產業鏈整體的工業互聯網;“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傳感器、機器視覺等智能生產設備以及AGV等智能物流設備。
實際上,自中共十八大後,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行,許多再製造推進項目已經陸續展開,並且取得了十分積極的效果。2013年10月,為推動內燃機再製造產業規模化、規範化發展,促進內燃機工業形成循環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工信部發布了《內燃機再製造推進計劃》,組織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及40家單位圍繞內燃機再製造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問題開展聯合攻關與協作,在推進內燃機再製造產業規模化、規範化、市場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去年,中國內燃機再製造產業已具備再製造整機35萬台以上、增壓器55萬台,發電機、起動機350萬台,水泵、燃油泵、機油泵100萬台以上的年生產能力,內燃機再製造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得到提升。
根據《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約中國高端智能再製造發展的拆解、檢測、成形加工等關鍵共性技術,智能檢測、成形加工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布50項高端智能再製造管理、技術、裝備及評價等標準;初步建立可複製推廣的再製造產品應用市場化機制;推動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製造示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服務企業、信息服務平台、產業集聚區等,帶動中國再製造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落實《行動計劃》,工信部還提出了四項保障措施。一是充分利用綠色製造、技術改造專項及綠色信貸等手段支持高端智能再製造技術與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推廣應用。二是通過開展再製造產品認定並建立健全再製造標準體系規範產業發展。三是促進加強高端智能再製造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鼓勵高端智能再製造企業“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業綠色發展。四是推動建立有利於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促進《行動計劃》實施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提升高端智能再製造產業的社會影響力。
﹙作者係國家部委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 2018年2月號
編輯:莫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