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愛心冬日送暖”行動紀實 用愛心為長者驅走寒冬
臨近農曆新年,香港氣溫驟降,為了讓基層家庭,尤其是社區獨居長者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度過嚴寒,並在辭舊迎新之際為長者送上一份溫暖,知名慈善家胡韻琴女士與紫荊雜誌社聯合資助並發起“紫荊冬日送暖”行動。
共7場“紫荊冬日送暖”行動,紫荊義工團備足逾千套棉襖、果籃、揮春和利是等禮物,送往馬鞍山、石硤尾、慈雲山、九龍城和大埔等多个社區。在活動持續的4日中,香港持續低溫,但與凜冽寒風相對的是收到禮物的老人家臉上溫暖的笑容。
現場收到棉襖的長者對著鏡頭為義工點讚(李惟 攝)
紫荊義工團在知名慈善家胡韻琴女士,紫荊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楊勇先生,香港青少年研究院院長姜冬梅博士,紫荊雜誌社副社長許俐麗女士,紫荊雜誌社助理總編輯兼《知識》雜誌副總編輯許上福先生,香港華菁會副主席趙佳音女士和金杜事務所黃建雯律師的帶領下,分別將棉襖和禮物送進社區,為長者送上關懷和問候,用愛心為他們驅走寒冬。
2月1日,在馬鞍山社區,胡韻琴女士與楊勇先生問候91歲的獨居長者(鄒李蕾 攝)
2月2日,姜冬梅博士在石硤尾社區給長者送棉襖(李惟 攝)
2月2日,胡韻琴女士和趙佳音女士在慈雲山社區為長者送上棉襖(莫潔瑩 攝)
2月3日,在九龍城社區,許俐麗副社長給長者派發棉襖和利是(洪巧靜 攝)
“紫荊冬日送暖行動”於2月1日(周四)正式啟動。1月31日傍晚,紫荊的義工團就把一千多套棉襖分裝打包完畢,準備运送至各個社區。夜間寒冷、棉襖厚重,紫荊義工團在露天場地把逾千公斤棉襖拆分、打包,為第二天的派送行動做好充足準備。
1月31日傍晚,紫荊義工在寒風中將棉襖和禮物分裝打包完畢。鳴謝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提供場地(李幸 攝)
2月1日至2月4日,在各個社區服務協會和居民聯合會的鼎力配合下,義工團為長者有條不紊地派發出棉襖和禮物共1100套,後續又增加了300餘套由紫荊義工送到社區和護老院。
在這次探望的長者中,最大年級的是107歲,她是政府承認的清朝末年出生的世紀老人。另外,還有4位高壽老人,都超過100歲。
2月2日,許上福先生(中)與慈雲山社區的長者、義工合影 (李惟 攝)
楊勇社長在活動後說:“很有感觸,我以前不知道香港的基層百姓這麼艱苦。他們收到那些衣服,面上都掛著笑容,都覺得十分開心,我們也感到溫暖。”他還表示,這樣的送暖行動還會繼續。
2月4日,楊勇社長慰問大埔社區長者(王一鳴 攝)
姜冬梅博士在大埔區護老院問候長者(王一鳴 攝)
慈善家胡韻琴和家人一直有節日為低收入家庭捐助糉、月餅、米、寒衣的習慣,用行動關愛社會弱勢群體。在準備這次愛心行動時,她特別提到,天氣越來越冷,就讓人不禁想到那些需要幫助的老人。
義工帶著棉襖和果籃上門問候行動不便的長者(鄒李蕾 攝)
在“紫荊冬日送暖行動”中,胡韻琴女士十分關心長者的生活,派發棉襖時,不斷詢問長者衣物夠不夠暖,有沒有請義工來照顧起居。紫荊雜誌社代表也為長者送上問候,希望“老人家要注意保暖防寒,亦提前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至2月4日,7場活動完畢,但愛心沒有停止。胡韻琴女士表示,她將和紫荊義工團額外增加2000套棉襖,其中400套送往內地河南省,其他的將繼續在香港的社區派送。楊勇社長向大家透露,下一場“紫荊冬日送暖”行動將前往港島公屋區。
紫荊雜誌社也希望藉此機會喚起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到義務工作中,使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士得到支援,願香港沒有寒冬。
記者:王一鳴、洪巧靜、鄒李蕾、李惟、莫潔瑩
編輯:鄒李蕾